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末世曙光:女王的炼金方舟 > 第35章 数据流、伤疤与未踏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章 数据流、伤疤与未踏之路

与“磐石”基地的数据交换,以一种高效而冰冷的方式迅速展开。

加密的数据包通过无线电波在两地间传输,里面不包含任何一句寒暄或客套,只有最纯粹的数字、频谱图、波形分析报告、材料成分列表以及战斗录像的剪辑片段。

沈鸿和他的技术小组几乎扎进了数据海里。

来自“磐石”的技术分析报告风格严谨、条理清晰,尤其在信号处理和能量武器应用方面,显示出远超“曙光”的积累。

他们提供的节点信号调制模型,比沈鸿团队自己构建的还要精细数倍,甚至标注了几个之前未被注意到的、可能用于不同指令类型的谐波特征。

“厉害…”沈鸿的一个徒弟看着屏幕,忍不住低声惊叹,“他们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分析到这种深度的?”

沈鸿没有回答,只是眉头紧锁。对方的先进程度既让人兴奋,也让人心生警惕。

他将“磐石”提供的模型与己方数据,尤其是那台“信息毒素”无线电偶然捕获的高频噪音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吻合度极高。

“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一处复杂的频率交错点,“节点的控制信号(低频调制波)试图覆盖并抹平所有异常波段,维持其‘秩序’。而这种高频噪音,”

他又调出另一组数据,“它的频率特性天然就存在于背景噪音中,极其微弱,但节点的信号处理机制似乎对其异常敏感,一旦增强,就会引发系统性的紊乱和排斥。”

“就像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打了个比方。

“更像是一个编程拙劣的操作系统,遇到了无法识别的病毒代码,直接蓝屏了。”

沈鸿给出了一个更技术的解释,眼中闪烁着光芒,“‘磐石’的数据帮我们节省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现在可以尝试主动复制甚至强化这种‘信息毒素’,而不是靠捡来的破烂设备碰运气。”

另一边,江季黎、陆岩和苏婉清则仔细研究着“磐石”提供的关于新型变异体的战斗数据和分析。

“磐石”遭遇的攻击模式和变异体类型与曙光类似,但他们应对的方式更加…暴力。

画面中,密集的重火力覆盖、预设的爆炸陷阱、以及一种似乎是高压电浆武器的短暂亮相,高效地剿灭了来袭的敌人,但也消耗了惊人的弹药和能源。

“他们的风格…是纯粹的消耗战。”陆岩评价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军人的欣赏,但更多是忧虑,“资源储备必须非常雄厚才能支撑。”

苏婉清则更关注对方医疗队的处理方式——快速、标准化,但似乎缺乏对伤者心理的关注,对重伤员的处置也显得更为…现实和冷酷。

这让她微微蹙起了眉头。

江季黎则将两份报告结合来看。

“磐石”倾向于硬碰硬的“盾”与“矛”,而“曙光”因为资源和路径依赖,似乎无意中走向了以技术和信息干扰为主的“巧劲”。

两者并无绝对优劣,但决定了未来不同的发展轨迹和资源需求。

数据交换是互惠的。

“磐石”显然对“曙光”提供的、关于中转装置残骸的分析以及两种新型变异体的详细战斗数据极为感兴趣。

尤其是关于“信息毒素”的只言片语和那偶然录下的一段高频噪音样本,足以让何翟添那边的技术团队陷入疯狂的分析中。

内部,战后的伤疤正在缓慢愈合,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阵亡战士的葬礼简单而肃穆。

他的名字被刻在仓库内壁的一面纪念墙上,那里已经零星有了几个名字。

没有过多的哀悼词,只有短暂的默哀和更加坚毅的眼神。

活着的人,必须带着逝者的份一起活下去。

贡献度制度进行了一次微调。增加了高风险任务的额外贡献点系数,完善了抚恤标准,并设立了基于技术突破和重要情报获取的专项奖励。

制度变得更加精细,也更能体现公平与激励。

陆岩加强了针对新型变异体的战术训练。

模拟高速变异体的冲击、酸液喷吐者的远程攻击,甚至尝试模拟那种高频噪音环境下小队如何配合作战。

基地的战士们在一遍遍的演练中,消化着恐惧,积累着经验。

沈鸿则在修复电网的同时,着手设计第二代“噪音”发生器。

基于新的数据,它将更精准,功率更大,但能源需求也更大。

他不得不再次找到苏婉清,为了一些优先分配的电子元件和电池资源,两人再次发生了争执,但这一次,争论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优先级”而非“必要性”上。

关于物流中心,一次非正式的核心会议在江季黎的工作室召开。

“那里必须再去。”沈鸿态度坚决,“那种高频信号是钥匙!我们必须知道它的源头是什么?是某种矿物?某种生物器官?还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科技造物?只有搞清楚这个,我们才能主动制造‘信息毒素’,而不是祈祷下次还能捡到个破烂收音机!”

陆岩立刻反对:“风险无法评估。我们上次能逃出来,很大程度是运气。那种骨刃怪物对环境利用极强,数量不明,而且…”

他看了一眼沈鸿,“我们并不确定那种高频信号对它们自身是否有效。如果无效,我们就是自投罗网。”

“但节点害怕那种信号!”沈鸿争辩道,“这是我们现在唯一的优势!”

“也可能是引爆两个火药桶的火星。”

陆岩冷声道。

苏婉清则担忧人员状态:“大家都还没从上次的惊吓和苦战中恢复过来。现在派队出去,尤其是再去那种地方,心理压力太大。”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江季黎。

她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她走到区域地图前,目光在物流中心、曙光基地、磐石基地,以及更远方未知的区域之间移动。

“我们需要信息,需要优势,但不能盲目送死。”她缓缓开口,“陆岩,你组织一支最精锐的侦察小组,不需要进入建筑内部,只在最外围进行观察和信号监测。任务目标只有两个:一,确认那种骨刃怪物的活动规律和大致数量;二,尝试捕捉更清晰、更稳定的高频信号源特征。一旦遭遇任何无法应对的危险,立刻撤退,最高优先级是活着带回信息。”

这是一个折中但务实的方案。

陆岩思索片刻,点头:“可以。我需要小玥,还需要一个最好的信号监测员。”

“同意。”江季黎点头,又看向沈鸿,“沈工,你负责给他们准备最好的信号捕捉和放大设备,以及…必要的自卫武器,以防万一。”

“明白!”沈鸿眼中重燃斗志。

“婉清,做好医疗支援预案。”

“好的。”

命令下达,各自准备。

江季黎知道这依旧是一场赌博,但面对节点不断进化的威胁和“磐石”带来的无形压力,她必须投下筹码。

她翻开日志,笔尖悬停片刻,写下: “数据流带来了知识,也照亮了自身与强邻的差距。伤疤未愈,但我们已学会带着伤疤前行。”

“未知之路在前,遍布荆棘与迷雾。我们需以最谨慎的脚步,去探求那可能决定命运的一线微光。”

“下一次推开门,门外可能是深渊,也可能是通往新世界的窄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