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末世曙光:女王的炼金方舟 > 第66章 残骸、扫描与何翟添的决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章 残骸、扫描与何翟添的决断

联合小队幸存者的归来,没有欢呼,只有死里逃生后的沉重与劫后余生的寂静。

车辆尽毁,多人带伤,带回来的除了满身疲惫和创伤,只有零星记录的战场数据和几名战士用性命换来的直观描述。

那铺天盖地的机械蜂群,那撕裂大地、喷涌幽蓝能量的恐怖地裂,那冰冷高效的杀戮机器…每一个细节都通过幸存者的口述和残缺的记录影像,沉重地压在每一个听闻者的心头。

节点的威胁,已然进化到了全新的、令人战栗的形态。

沈鸿和技术小组连夜分析带回的机械蜂残骸和数据。

结论令人不安:这些单位结构精密,材质特殊,绝非短期能够制造。

它们更像是早已被“埋藏”在地下,等待着被激活的武器库。

其能量核心与晶簇网络同源,但攻击模式更倾向于瘫痪、干扰和消耗,而非直接毁灭。

“它们像是在…执行某种清扫和压制任务,为后续动作做准备。”沈鸿得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推断,“那个能量扫描…更像是一次身份识别或指令刷新。”

地裂中喷发的能量流也被分析了,其频谱特征与之前“磐石”监测到的、疑似来自“摇篮”的脉冲,以及陈明远数据中提到的某些片段,存在高度相似性。

“地裂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沈鸿指着能量模型,“是地下的网络能量过载或特定指令下达,强行撕裂了地表,形成了临时通道和出口。”

这意味着,只要地下网络愿意,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撕开地面,释放出致命的机械军团。

固守基地的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林默在苏醒那次警告后,再次陷入长时间的昏睡,但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苏婉清发现,在靠近那些被屏蔽的、含有晶碎的苔藓样本时,他脑波的异常波动会略微加剧。

这似乎印证了晶碎作为微型信号节点的猜测,也说明林默这个“通道”对网络的变化极其敏感。

基地内部,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外部威胁升级到了无法理解的程度,内部渗透的阴影仍未完全散去。

脉冲护盾持续消耗着宝贵的能源,却无人敢将其关闭。

就在曙光基地全力消化这次侦察带来的震撼和恐惧时,“磐石”基地的通讯再次请求接入。

这次,何翟添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时,背景不再是简洁的指挥中心,而是一个忙碌的、布满各种武器蓝图和实弹检测数据屏幕的战术研究室。

他的脸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甚至…带着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急迫。

“江统领,联合小队遭遇的情况,我们通过数据链接收到了部分。”何翟添省略了所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我们部署在更北方的高空无人侦察机,在不久前传回了最后一段影像。”

屏幕一侧,开始播放一段高空俯拍、充满雪花干扰的画面:广袤的荒原之上,不止一处,而是数十处巨大的地裂同时绽开,如同大地狰狞的伤口!

幽蓝的光芒如同喷泉般从裂谷中涌出,密密麻麻的机械蜂群如同黑色的潮水般从中涌出,但它们并未扩散,而是在低空盘旋、集结,形成一片片令人窒息的、移动的黑色乌云。

而这些乌云汇聚的方向…隐约指向南方,指向曙光基地和“磐石”基地所在的区域!

影像的最后,是被强烈干扰吞噬的雪花屏。

“这不是侦察,也不是小规模骚扰。”何翟添的声音冰冷,“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大规模的兵力投送和集结。目标,很可能就是我们这两个区域内已知的、最大的抵抗节点——我们的基地。”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锐利地看向江季黎:“基于目前的情报判断,‘低潮期’正式结束。‘摇篮’,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整合与升级,开始了下一阶段的清理。我们首当其冲。”

江季黎的心沉了下去。

最坏的猜想被证实了。

“何首领的提议?”

她知道,何翟添绝不会只是来通报噩耗。

“临时战略协作协议,即刻升级为‘全面防御同盟’。”何翟添语出惊人,甚至抛弃了他一贯谨慎的措辞,“期限,至此次机械军团威胁解除。内容包括——”

“第一、完全共享双方所有关于机械单位、地裂、能量信号的情报。”

“第二、建立联合指挥频道,协调防御部署,实时通报敌情。”

“第三、‘磐石’将向曙光基地开放部分重型武器库权限(包括实弹支援),并提供远程火力覆盖的优先调度权。”

“第四、在必要时,双方相互开放紧急避难通道,允许非战斗人员转移。”

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让步和合作诚意!

意味着“磐石”在一定程度上将后背暴露给了曙光基地。

江季黎没有立刻回答。

何翟添的决断如此迅速和彻底,只能说明一件事——“磐石”面临的威胁压力,远超乎想象,甚至可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他不得不赌,赌与曙光基地合作生存的概率,大于独自抵抗。

“条件?”江季黎问。

如此优厚的条件,必然有相应的价码。

“条件一:曙光基地必须共享所有关于‘生命脉冲’技术对抗机械单位的实战数据以及苔藓能量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其干扰特性。”

“条件二:在联盟期间,曙光基地的军事指挥权,需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联合指挥部的协调(非直接管辖)。”

“条件三:如果幸存,战后‘磐石’有权优先获得曙光基地基于本次危机所研发的所有新技术的使用权。”

价码同样高昂。

几乎是要曙光交出最新的技术底牌和部分自主权。

冰冷的现实摆在面前:独自应对,曙光基地很可能在机械军团的狂潮下覆灭。

接受联盟,则能获得强大的外援,但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并且未来将更受制于“磐石”。

指挥室内,所有核心成员的目光都集中在江季黎身上。

她没有犹豫太久。

生存是第一位的。

“可以。”江季黎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但联合指挥部必须由双方最高指挥官共同主导,决策需双方一致同意。技术共享仅限于应对当前威胁的直接相关部分。”

“成交。”何翟添干脆利落,“详细协议和通讯密钥一分钟后发送。做好准备,江统领,风暴…来了。”

通讯结束。

冰冷的、基于绝对理性的生存同盟,在压倒性的共同威胁下,以惊人的速度达成。

没有欢呼,没有庆祝,只有一种沉重的、背水一战的决绝。

江季黎转过身,看向她的队员们。

“都听到了?这是我们面临过最严峻的挑战。”

“沈鸿,立刻整理‘生命脉冲’和苔藓能量的所有数据,准备共享。同时,全力研究针对机械单位的特定频率干扰方案!”

“陆岩,重整卫队,分配‘磐石’即将提供的重型武器,熟悉联合指挥流程!加固所有防御工事!”

“苏婉清,制定非战斗人员紧急避难预案,包括向‘磐石’转移的路线和方案!”

“赵小玥,你的侦察小队任务不变,但现在是联合侦察,注意与‘磐石’单位的配合!”

命令一条条下达,基地如同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开始为生存而全力轰鸣。

远方,地平线上,无形的黑色潮水正在集结、涌动。

而两个曾经彼此提防、算计的基地,此刻不得不将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迎接这场来自地底的、钢铁与能量的毁灭风暴。

联盟已成,退路已断。

唯有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