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脉监听计划带来的震撼尚未完全平息,黎明初露的微光才刚刚驱散夜的深沉,玄武基地的宁静便被外围哨卡传来的一条紧急通讯打破。

“指挥中心,东三哨卡报告。一名自称来自‘新京’据点的信使,请求入境。重复,一名‘新京’信使,请求入境。”

消息如同冷水滴入滚油,瞬间在核心通讯频道里炸开。

刚刚结束短暂休息的江季黎、沈鸿、陆岩等人迅速集结到指挥中心。

“一个人?”

陆岩盯着监控屏幕,东三哨卡外的实时画面传来,只见一个穿着简洁灰色制服、未携带任何明显武器的年轻人,正平静地站在警戒线外,手中捧着一个约手臂长度的金属密封筒。

“扫描显示,除衣物和那个密封筒外,未携带任何能量武器或爆炸物。密封筒结构致密,我们的常规扫描无法穿透。”

哨兵补充报告。

单枪匹马,手持信物。

这姿态,与之前“新京”表现出的戒备和试探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遵循某种古老礼仪的外交行为。

“允许他通过第一道警戒线,在哨卡会客室接受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由一支小队护送他至基地外围会客区。通知苏婉清准备医疗支持,以防万一。”

江季黎迅速下令,眼神锐利,“陆岩,你亲自去会客区接待。沈鸿,远程支持,分析一切可能的技术细节。”

命令被迅速执行。

一小时后,这名年轻的信使被带到了基地外围一处经过特殊加固和屏蔽的会客室内。

陆岩已经等在那里,身姿笔挺,面无表情,如同冰冷的岩石。

信使看起来约莫二十多岁,面容普通,但眼神清澈镇定,面对全副武装的卫兵和肃杀的环境,没有丝毫慌乱。

他恭敬地将手中的金属密封筒放在桌上,推向陆岩。

“陆岩指挥官,”信使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受过专门训练的腔调,“我奉魏老与李静主管之命,特将此信函呈交贵方最高指挥官江季黎女士。此为‘新京’最高级别的外交文函,采用生物密钥锁定,需特定频率的能量脉冲方能开启,以确保信息不被中途截获或篡改。”

陆岩没有去碰那个密封筒,只是冷冷地问:“只有信?没有口信?”

“魏老只让我带一句话。”信使微微躬身,“‘昨日的雷声很响,我们听清了。今日的阳光很好,或许可以聊聊更实际的事情。’”

陆岩目光微动,将这句话和密封筒的情况通过加密频道传回指挥中心。

江季黎和沈鸿在指挥中心内,看着屏幕上那个结构精密的密封筒。

“生物密钥,定向能量脉冲开启……技术很精巧,也很有挑衅意味。”沈鸿分析道,“他们在展示技术实力,同时也想测试我们是否有能力打开它。”

“能打开吗?”江季黎问。

“需要时间分析其能量结构,但问题不大。‘熔炉’遗产里有类似的技术基底。”

沈鸿回答,“关键是信的内容。”

江季黎沉吟片刻,对陆岩下达指令:“接收信函,安排信使在指定区域休息,以礼相待,但严密监控。信函送回技术中心。”

密封筒被迅速送至沈鸿的实验室。

经过半小时的紧张分析和技术适配,一道特定频率的低能量脉冲成功激活了密封筒的生物密钥。

筒盖无声滑开,露出里面一卷质感特殊的白色帛书。

帛书被小心地取出,在无菌操作台上展开。

上面是用一种深蓝色、略带金属光泽的墨水书写的工整字迹,内容出乎意料的……直接。

“致玄武基地指挥官江季黎女士:

昨日规则之鸣,振聋发聩,令我方深感敬畏。此前试探,实为生存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望请海涵。

今既知贵方有‘定鼎之力’(指基石),吾等凡俗,不敢再行僭越。然末世求生,闭门造车终非良策。

我方提议,建立正式、平等的双边关系。具体如下:

一、 互派常驻观察使,负责日常沟通与协调,避免误判。

二、 划定临时非军事缓冲区,具体范围可协商。

三、 开启有限度的技术交流,初步建议从‘环境适应性农业’及‘低威胁变异生物图谱共享’开始。

四、 建议于中立地点(可由贵方指定)举行首次高级别会谈,共商长远。

我方诚意拳拳,期待贵方回应。

‘新京’理事会 魏庸(魏老) 李静 谨上”

信的内容简洁、务实,姿态放得很低,几乎完全承认了玄武基地(或者说“基石”)的威慑力,并主动提出了建立稳定关系的具体步骤。

“他们服软了?这么快?”沈鸿有些难以置信。

“不是服软,是审时度势。”江季黎看着帛书上的字迹,目光深邃,“魏庸是个聪明人。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继续试探和挑衅是愚蠢的。他选择了最符合他们利益的方式——承认现状,寻求合作,至少是暂时的和平共处。”

“那我们要接受吗?”陆岩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

“为什么不?”江季黎反问,“他们提出的几点,互派观察使、划定缓冲区、有限技术交流,都符合我们目前的利益。这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发展时间,也能更近距离地了解这个邻居。”

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控制台面:“但我们不能完全被动。回复他们:原则同意建立正式沟通渠道。首次高级别会谈地点,就定在我们基地外围前哨站。时间,三天后。至于技术交流的具体项目……告诉他们,我们对他们掌握的‘地质结构勘探’和‘规则波动屏蔽’技术,很感兴趣。”

沈鸿立刻明白了江季黎的意图。

前者可能关联利维坦和地脉监听,后者则直接针对“规则种子”和可能的规则窥探。

这是在反过来试探“新京”的技术底牌。

“另外,”江季黎补充道,语气带着一丝冷意,“在回复中加上一句:希望贵方恪守承诺,勿再行‘规则测绘’之举。否则,‘灯塔’的光芒,或许就不止是‘不友善’了。”

这既是对之前事件的敲打,也是再次强调己方的底线和力量。

信使带着玄武基地的回复,被礼貌地送离。

会客室再次空了下来,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短暂的平静之下,是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从相互试探、暗中角力,到被迫承认力量对比,再到尝试建立初步规则下的共存。

这是一小步,却可能是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废土上,走向一个全新秩序的第一步。

江季黎走到指挥中心的巨大观测窗前,看着清晨的阳光洒在“秩序绿洲”的边缘,为那片金色的光晕镀上了一层温暖的亮色。

“基石”的惊雷,换来了对手的低头。

但这仅仅是开始。

三天后的会谈,才是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