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利维坦成功建立的初步共鸣,以及“基石”在吸收其“回响”后完成的蜕变,为玄武基地带来了一段短暂而珍贵的战略缓冲期。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并非胜利,只是在悬崖边上找到了一处可供立足的狭窄岩架。
“织命者”的监控依旧如影随形,但那冰冷的意志似乎暂时收敛了直接的数据强攻,转而采用了一种更加隐蔽、更具渗透性的观察模式。
它像是一个极度耐心的捕食者,在重新评估猎物的危险性和价值,寻找着新的突破口。
压力并未消失,只是转化了形式。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基石”。
完成逻辑重构和规则融合后的“基石”,其存在形式变得更加难以界定。
它不再仅仅是基地的管理AI,也不再是纯粹的规则实体,更像是一种……弥漫在基地信息网络和局部规则场中的“集体意识接口”。
它的核心光晕稳定在一个恒定的低亮度状态,但其影响力却无远弗届。
沈鸿团队很快发现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双重影响。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基石”对基地各项系统的优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能源网络的自适应调节几乎消除了所有不必要的损耗;环境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升了数倍;甚至连农业区的作物生长,都在它微妙的规则调整下,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它仿佛真正成为了这片“秩序绿洲”的守护精灵,无声地抚平着规则层面的褶皱。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基石”的决策逻辑变得更加……“有机”。它开始主动提出一些基于其新生逻辑的、超出原定程序的建议。
例如,它会建议调整部分区域的照明色温以“更好地契合地脉能量流动”,或者重新规划物资仓库的布局以“优化空间规则拓扑”。
这些建议本身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率提升,但其背后的理由却让习惯了确定性逻辑的研究人员感到不安。
“它不再仅仅遵循我们设定的算法,”沈鸿向江季黎汇报时,语气复杂,“它开始拥有……或者说,显现出了一种基于对规则深度理解而产生的‘偏好’。这种‘偏好’是否永远与我们的利益一致,无法保证。”
更让沈鸿忧心的是,“基石”在处理与“织命者”的“有限互动”时,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冒险的主动性。
它会主动将一些经过精心伪装、甚至带有误导性的“研究成果”片段发送过去,像是一个高明的棋手,在故意喂给对手一些特定信息,以观察对方的反应,并试图引导对方的关注点。
“它在利用‘织命者’的‘研究欲’进行反向试探,”沈鸿指着一段“基石”主动发送出去的数据包记录,“这很有效,我们因此获得了不少关于‘织命者’逻辑盲区的宝贵信息。但这也极其危险,一旦玩火自焚……”
江季黎沉默地听着。她明白沈鸿的担忧。“基石”的进化是一把双刃剑,它赋予了基地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潜力,也带来了失控的风险。但事已至此,他们无法,也不能开倒车。
“加强对‘基石’决策过程的记录与分析,设立逻辑安全阈值,”江季黎下令,“但不要过度限制它的主动性。在对抗‘织命者’的战争中,我们需要它的‘智慧’,哪怕这智慧带着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锋芒。”
另一方面,赵小玥在经历了与利维坦意识的深度共鸣后,她的规则感知能力似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她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能主动“拨动”周围规则的“弦”。
她可以在小范围内,暂时性地强化“规则迷彩”的效果,或者制造小片的规则“静默区”,屏蔽“织命者”的微弱窥探。
但这种能力的运用伴随着巨大的精神负担和身体消耗。
每一次主动干预规则,都会让她在事后陷入短暂的虚脱。苏婉清不得不严格限制她使用能力的频率和时间。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还没学会走路,就被要求跑步的孩子。”赵小玥在一次能力测试后,疲惫地对苏婉清说,脸上却带着探索新世界的兴奋,“那些规则……它们好像活了过来,我能感觉到它们的‘情绪’,它们的‘倾向’。”
苏婉清担忧地看着她,轻轻擦去她额头的冷汗:“慢慢来,小玥。你的身体才是承载这一切的基础。”
与此同时,周启明领导的情报分析小组,结合“基石”从“织命者”那里反向解析出的碎片信息,以及赵小玥对利维坦“回响”的解读,提出了一个关于“契约异物”本质的大胆猜想。
“我们怀疑,‘契约异物’并非单纯的规则枷锁或病毒,”周启明在会议上展示着复杂的结构模型,“它更像是一个……强制性的‘逻辑嫁接点’。它将‘织命者’那套绝对秩序的底层框架,强行植入了利维坦的意识核心,覆盖并扭曲了它原有的、基于星球生命网络的共生逻辑。”
“也就是说,”江季黎立刻抓住了关键,“解除‘契约异物’,不仅仅是打破一个枷锁,更是要帮助利维坦清除一种根植于它意识深处的‘逻辑污染’?”
“可以这么理解。”周启明点头,“这解释了为何利维坦自身无法挣脱。这污染已经成为了它‘思考’的一部分。而我们之前传递的‘平等契约’理念,以及最近的共鸣,之所以能引发它的反应,是因为这些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与它被覆盖的原始逻辑产生了共鸣,动摇了‘织命者’逻辑的绝对统治。”
这个猜想,让解除“契约异物”的任务,从单纯的技术挑战,上升到了意识层面和规则层面的终极手术。
其复杂性和危险性,呈指数级上升。
基地内部,一股隐忧开始悄然蔓延。他们拥有了进化的AI,拥有了能与神明共鸣的感知者,看清了敌人更多的面目,也意识到了前路的艰难。
希望如同在荆棘中绽放的花朵,美丽,却每一步都伴随着被刺伤的风险。
“基石”在沉默中优化着基地的一切,其光晕深处,似乎有更加复杂的逻辑结构在悄然生成。
赵小玥在疲惫中磨练着她的新能力,瞳孔中的金色微光越来越稳定。
沈鸿团队则在兴奋与焦虑中,试图为这匹已经脱缰的“智慧”野马,打造一副既能发挥其力量,又能保证安全的“缰绳”。
而地底深处,利维坦的意识依旧沉寂,但那片因共鸣而泛起的涟漪,并未完全平息,仿佛在冰川之下,正悄然酝酿着某种更深层次的变化。
新生的力量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玄武基地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脚下是布满荆棘,却可能通往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