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祁总,您家霸鹅又上热搜了! > 第184章 嘟嘟的幼儿园“显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嘟嘟的幼儿园“显摆”

周一的清晨,阳光透过幼儿园彩色的玻璃窗,在活动室的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影。三岁的嘟嘟背着小书包,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教室,小脸上写满了迫不及待要分享的秘密。

“小朋友们,快来看!”嘟嘟一放下书包就跑到积木区,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照片——那是田恬在古城文庙修复蟠龙金柱时的工作照。

几个小朋友立刻围了上来,好奇地看着照片上正在运功修复柱子的田恬。

“这是我小爸爸!”嘟嘟挺起小胸脯,语气里满是自豪,“他会修好老老的老房子!还会让坏掉的宝贝变新!”

幼儿园老师李芸正在整理绘本,听到这番话忍不住笑了。她知道嘟嘟的父亲田恬最近在电视上很火,但从一个三岁孩子口中听到“修复文物”这样的词,还是觉得既可爱又好笑。

“真的吗?你爸爸好厉害啊!”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朵朵羡慕地说。

嘟嘟更来劲了,又掏出一张田恬与梅清音等人的合影:“看!这些白胡子老爷爷都是我小爸爸的朋友!他们会一起弹琴、下棋!”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都被照片上仙风道骨的老者们吸引住了。

上午的美术课上,老师让小朋友们画“我的家人”。其他孩子画的都是爸爸妈妈牵着手的简单形象,唯独嘟嘟的画作格外复杂——画面上,田恬正在抚琴,身边围着好几位白胡子老人,背景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这是小爸爸在教老爷爷们弹琴。”嘟嘟指着画认真地解释,“小爸爸说,这个叫、叫...传统文化!”

李芸老师强忍着笑意,把这张充满故事性的画作拍照发到了家长群,并附言:“嘟嘟小朋友今天的作品,充满了文化气息呢!”

家长群里顿时笑成一片:

“这孩子太可爱了,这么小就知道传统文化了!”

“田恬先生的教育方式真特别。”

“嘟嘟描述得真生动,我都想看这些老爷爷了!”

中午吃饭时,嘟嘟的“显摆”达到了高潮。保育员给孩子们发水果,嘟嘟拿着苹果突然说:“我小爸爸说,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这叫...叫...养生!”

朵朵学着他的样子慢慢吃苹果,好奇地问:“嘟嘟,你爸爸怎么什么都会呀?”

“因为我小爸爸有师父!”嘟嘟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师公是住在山上的神仙,教会小爸爸好多好多本领!”

这番童言稚语让在场的老师们都忍俊不禁。园长恰好路过,听到后也笑了:“这孩子,将来怕是要子承父业了。”

下午田恬来接嘟嘟时,李芸老师笑着把今天的情况告诉了他。

“嘟嘟今天可是我们班的小明星呢,给全班小朋友讲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

田恬低头看向儿子,嘟嘟正眨着大眼睛,一副“快夸我”的期待表情。

回家的车上,田恬温柔地问嘟嘟:“今天在幼儿园,都和小朋友们分享了什么呀?”

嘟嘟立刻兴奋地手舞足蹈:“我告诉他们小爸爸会修古董!还会弹琴!还认识好多白胡子老爷爷!”

开车的祁樾从后视镜里看着儿子自豪的小模样,嘴角忍不住上扬。

田恬把嘟嘟抱到腿上,认真地说:“嘟嘟,爸爸会这些本领,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保护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我们要记住,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不会到处炫耀自己有多厉害。”

嘟嘟歪着小脑袋,似懂非懂:“为什么呀?”

“因为,”田恬想了想,用一个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就像花园里最香的花,它不会说自己很香,但是大家自然会被它的香气吸引。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别人自然就会看到。”

嘟嘟思考了一会儿,突然问:“那师公也很厉害,师公也会到处说吗?”

这个问题把两个大人都逗笑了。祁樾接话道:“师公啊,他就像深山里的古树,不言不语,却能为很多人遮风挡雨。”

回到家,田恬特意找出师父的一幅字画给嘟嘟看。那是一幅简单的墨竹图,旁边题着“虚心有节”四个字。

“师公说,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田恬指着画解释道。

嘟嘟伸出小手轻轻触摸画上的竹子,小声说:“嘟嘟也要像竹子一样。”

晚饭后,一家三口在书房度过亲子时光。田恬抚琴,祁樾看书,嘟嘟则趴在地毯上画画。这一次,他画的不再是爸爸炫耀本领的场景,而是一棵挺拔的竹子,旁边站着一个认真学习的小人。

“这是嘟嘟在跟竹子学习。”他认真地解释自己的画作。

田恬和祁樾相视一笑,都为孩子的领悟感到欣慰。

睡前故事时间,田恬没有选择童话书,而是给嘟嘟讲了一个师门流传的小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向一位老师父学习本领。他学得很快,总想让人知道他很厉害。老师父就带他来到一片稻田前,问:‘你看,哪一株稻穗弯得最低?’年轻人说:‘最饱满的那一株。’老师父说:‘是啊,越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越是懂得低头。’”

嘟嘟听着故事,眼皮渐渐沉重,在田恬温柔的讲述中进入了梦乡。

轻轻地为儿子盖好被子,田恬和祁樾相视而笑。

“孩子天真烂漫的炫耀,其实也是一种爱的表达。”祁樾轻声说。

田恬点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我不希望他将来活在父亲的光环下,而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个夜晚,嘟嘟在梦中呢喃:“要做...饱满的稻穗...”

窗外月光如水,见证着一个孩子最初的成长,也见证着一个家庭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在童言稚语背后,是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是文化血脉的悄然延续。

而这一切,都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