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裴卿的第四天灾策划日志 > 第164章 家园的重塑与“天灾”休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4章 家园的重塑与“天灾”休闲

战争的阴云暂时退散,生存的压力得以喘息,艾瑟兰的城市重建工作,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不再仅仅满足于修补墙壁、清理废墟这种维持最低限度运转的修复,而是真正迈入了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与内生性发展的快车道。由【算师】主导、并吸纳了【园丁】、【墨尘】等专业人士意见的市政厅,正式发布了《艾瑟兰新城扩建与发展规划(初版)》。这份用粗糙纸张印制、张贴在各大公告栏的文件,第一次清晰地划定了城市外围新的住宅区、商业区、手工业区以及预留的公共绿地用地,并引入了一套相对简单的“城市规划许可证”制度。虽然这套制度还略显粗糙,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建筑安全、预留公共通道以及避免对“涟漪”能量节点和重要设施造成干扰,但它标志着艾瑟兰开始从一个幸存者营地,向着一个有序的、功能复合的城市文明共同体演进。

这一纸规划,如同点燃了玩家们心中压抑已久的、对“家”的渴望与创造热情。建造属于自己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园丁】所领导的建筑队业务量瞬间暴增,订单排到了数月之后。为了应对这汹涌的需求,他不得不大规模扩招人手,甚至开设了速成培训班,向那些有兴趣自己动手或想转行建筑业的玩家们传授基础的石料切割、结构承重计算、简易魔法粘合剂运用等实用技巧。一时间,艾瑟兰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喧嚣而充满生机的建筑工地。

在新的规划区内,各种风格迥异、脑洞大开的私人住宅如同后者春笋般拔地而起,构成了一场奇特的建筑博览会。有玩家崇尚坚固实用,用厚重的条石垒砌成带有壁炉和地下储藏室的古典石屋,窗台上摆放着发光蘑菇盆栽;有玩家怀念现代生活,利用回收的金属框架和大幅的、相对平整的兽皮(或从阿拉玛商会购买的廉价布料),搭建起充满工业风的loft结构,内部甚至用荧光苔藓和导光水晶拼凑出抽象的装饰画;有玩家试图复刻记忆中的东方园林,尽管材料有限,只能用小径、矮墙和精心修剪的变异植物营造意境,却也别有一番风味;更有痴迷于奥术的玩家,竭尽全力想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魔法塔,虽然目前大多只完成了一个带着螺旋楼梯的粗坯,塔顶预留了镶嵌能量核心的位置,梦想着未来能在此引导元素、俯瞰全城。这些千奇百怪的建筑比邻而居,形成了艾瑟兰独特而混乱又充满生命力的天际线。

自然而然地,一种原始的“房地产业”开始悄然兴起。靠近中央广场、能量节点、主要干道或者视野开阔、环境相对优美的地段变得异常抢手。官方论坛上迅速涌现出专门的房产交易版块,里面充斥着各种信息:“急售!西区三号地块,石木结构双层小屋,带小院,临近水源,因本人即将参与远征,低价转让!”“诚心求购南区安静角落,面积不限,打算建个私人图书馆,价格好商量。”“‘蘑菇小屋’招租!仅限女性玩家,要求爱干净,不养大型战宠,租金月付,可用等值材料抵扣。” 甚至还能看到“求合租,一起分担建造和维护成本”、“精装房(自认)招室友,共享厨房和实验室”这类充满生活气息的帖子。一种基于贡献点和以物易物的初级房地产市场,正在玩家群体中自发形成。

而对于那些习惯了刀头舔血、在战场上寻求刺激的“第四天灾”主力军——战斗玩家们来说,大规模军团对峙的结束,并未让他们感到失落,反而为他们开启了更多元化、更具“游戏”色彩的乐趣之门。

一部分追求极致挑战与荣耀的玩家,将目光投向了艾瑟兰周边那些已知的、危机四伏的地下城和游荡在荒野深处的精英级怪物。他们的目标不再仅仅是获取更好的装备(事实上,很多人的装备已经接近当前版本天花板),而是为了在论坛置顶的“地下城竞速排行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追求以更极限、更炫酷的方式单挑乃至 solo(单独击杀)某个强大的世界boSS,并将全程录制的“boSS击杀秀”视频发布到论坛上。这类视频往往能收获大量的点击、评论和惊叹,视频主角的名字也会在玩家里广为流传,这种虚拟的声望和挑战自我极限的快感,成为了驱动他们的新动力。

另一部分热衷于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玩家,则转向了玩家对玩家(pVp)的领域。市政厅在城外划定了数片相对平坦、设有简易结界(防止误伤和破坏环境过度)的区域作为官方认可的竞技场。这里从早到晚都人声鼎沸,兵器碰撞声、法术爆鸣声、以及围观者的喝彩与倒彩声不绝于耳。玩家们在这里自由切磋,试验各种在实战中总结出来或纯粹是灵光一现的“骚套路”和奇葩天赋组合。你能看到手持巨盾的防御者用【嘲讽】技能干扰对方施法,然后被对手【脚底抹油】天赋瞬间拉开距离风筝;也能看到专精【陷阱布置】的玩家把半个竞技场变成雷区,让对手寸步难行;甚至还有研究【语言学】的玩家试图用垃圾话干扰对方心态(效果存疑)。为了规范和组织这种热情,【一箭倾心】凭借其威望和组织能力,牵头举办了官方性质的“艾瑟兰季度比武大会”,设置了单人、小队等不同项目,并提供了不菲的奖励,立刻吸引了海量玩家报名参与,成为了城中的一项盛事。

还有少数不满足于已知区域、骨子里流淌着开拓与探索血液的硬核玩家,自发组建了“远征探险家协会”。他们不满足于艾瑟兰周边已被反复探索过的区域,开始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准备充足的补给,向着地图上那些依旧被迷雾笼罩、传说遍布危险的未知区域进发。他们的目标是为艾瑟兰绘制更精确的地图,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奇特物种或者古代文明的遗迹,并将沿途的冒险经历写成游记,发表在论坛上。这些充满未知、危险与奇遇的游记,如同连载小说般,吸引了大量无法亲身前往的玩家粉丝,他们追更、讨论、甚至为探险队提供线索和物资支持。

生活,在艾瑟兰变得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尽管“第四天灾”们那深入骨髓的本性依旧不时显露——比如在竞技场打急眼了,双方可能会骂骂咧咧地约到城外更开阔的地方“真人pK”一场(反正复活成本低廉,权当高强度切磋);又或者某些探险家在探索时,为了测试某种理论或纯粹觉得好玩,会用诸如“信仰之跃”、“岩浆游泳”、“挑衅巨龙”等等匪夷所思的方法主动作死,并将过程录下来作为“搞笑集锦”——但总体上,艾瑟兰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向,正在从最初单纯的“生存堡垒”,向着一个更加复杂、多元、成熟,充满了活力、矛盾与无限可能的微型文明体稳步前进。家园,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守护的符号,更成为了承载无数梦想与故事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