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44章 边疆隐患,章邯出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章 边疆隐患,章邯出征

晨光落在宫道青砖上,映出一队匠人脚印,尚未被风扫平。陈砚立于沙盘前,指尖停在函谷关黄点边缘,指节轻叩案几,节奏未变。袖中竹片匕首贴着掌心,寒意未散。

一名传令卒疾步穿廊,甲叶撞击声在空殿中回荡。他单膝跪地,双手呈上漆封木匣,匣角沾着干涸血迹。

陈砚未接,只道:“念。”

“北境急报——雁门守将遇刺,三日连失五亭,云中烽燧尽毁,代郡粮仓起火。民户北徙,边墙外见匈奴游骑踪迹,疑与六国残部合流。”

殿内寂静。传令卒伏地不动,额角渗汗。

陈砚取匣,指腹抹过封泥,辨出三道划痕——是边军密报专用刻记,非伪造。他启匣,抽出竹简,简上墨字掺着褐斑,确为血书。目光扫至“粟米尽焚,民徙塞外”八字,指节一顿。

他转身,沙盘北方三郡瞬间被三枚黑钉钉住。黑钉入木三分,震得沙盘边缘微颤。

“召冯去疾、韩谈,即刻入殿。”

一刻后,右丞相冯去疾踏进前殿,袖中朱砂笔未收,左手微颤。他瞥见沙盘黑钉,眉头一沉,却未言语。

韩谈紧随而入,腰间铜符轻响。他目光扫过血书简,喉结微动。

“北境已乱。”陈砚将简掷于案,“三郡失守,非战之罪,乃无将可用。赵高掌影密卫时,边将任免皆由党羽把持,今查郡守名录,七人曾私通赵府,三人系其门生。”

冯去疾低声道:“内政初定,百官未稳。此时出兵,恐京畿空虚,再生意外。”

“意外已至。”陈砚指向沙盘,“匈奴不攻,因知我边防空虚;六国残部敢动,因见中枢内乱。今赵高已除,若不速靖边患,外敌必以为秦可欺。”

他顿了顿,声音冷下:“当年先帝在时,北击匈奴,筑长城,非为拓土,而为断援。今敌借六国余孽为内应,若任其串联,恐边郡尽陷,反噬中原。”

韩谈开口:“章邯可任。”

陈砚未应,只命:“召章邯。”

少顷,章邯入殿。玄铁鱼鳞甲未卸,甲内《尉缭子》金句刻痕清晰可见。他行礼,声如铁石:“臣在。”

陈砚直视他:“北境告急,三郡失守,边民流徙。朕欲遣将出征,你可愿往?”

章邯抬头:“臣愿。”

“为何?”

“颍川大旱,人相食。臣曾立誓,使天下无饥民徙塞外。”他声音未抬,却字字如钉,“今边郡之祸,不过当年重现。若不救,何以为将?”

陈砚点头,转向冯去疾:“右丞相以为如何?”

冯去疾袖中朱砂笔轻转,终道:“章邯虽有战功,然未独领大军。今五万将士性命,边疆安危所系,岂可轻授?”

“当年蒙恬北伐,亦非出身名将。”陈砚截断,“朕所用者,非资历,而是决断。赵高乱政,边将多腐,若再以守成为由推诿,边郡将无秦民立足之地。”

他取虎符,置于案上。铜质斑驳,正面刻“征北大将军”五字,背面铭“如朕亲临”。

“章邯听命——即日起,授征北大将军印,领兵五万,出征北境。目标有三:立威、安民、断敌援。不求拓土,但求边墙之内,再无焚仓之火,再无流徙之民。”

章邯跪接虎符,双手稳如磐石。

“臣,领命。”

陈砚又命:“调司马欣为京畿屯卫副将,协防咸阳。冯去疾主持粮秣调度,十日内备齐军需。韩谈整顿影密卫残档,彻查边郡官吏,凡通敌者,无论品级,即刻下狱。”

诸令下达,众人领命退下。

章邯未走。他从背后取下布裹长卷,置于案上。解开,七十二面军旗依次展开,每面皆书地名:陇西、上郡、雁门、云中、代郡……皆为秦军曾血战之地。

陈砚俯视军旗,忽问:“你信卦象?”

“信,但不信命。”章邯道,“每逢大战,必以蓍草占卜。然战局瞬息,卦象不过参考。真正决断,仍在将心。”

“那你今夜占否?”

“占了。”章邯低声道,“得‘师’卦,上坤下坎,利御敌,不利久战。卦辞曰:‘贞,丈人吉,无咎。’”

“你便是丈人。”陈砚道,“朕不问胜败,只问你——若遇降卒,如何处置?”

“视其因。”章邯答,“若为饥民裹挟,安置归田;若为六国死士,押送咸阳;若为匈奴游骑,斩。”

“若边民已降敌?”

“先救民,后诛首恶。”他声音沉下,“民可误,不可弃。当年北伐,蒙恬屠降,我曾谏止。今若再行此道,与暴秦何异?”

陈砚盯着他,良久,忽道:“你与蒙恬不同。”

“臣本不为帝王征伐。”章邯收旗入布,“只为使边民不徙,仓廪不空。”

当夜,章邯未归府。他独入军祠,焚香三柱,点燃七十二面军旗。火光映照祠壁,旗上地名逐一化为灰烬。他立于火前,默诵《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诵毕,取“断岳”剑出鞘。陨铁剑身泛青,楚地麻绳缠于剑柄,他以新麻重缠一圈,打结收尾。

惊鸿马立于祠外,鞍鞯嵌陨铁箭头,乌黑如墨。章邯抚其颈,低语:“此去不鸣鼓,不张旗,唯求雪尽北患。”

子时三刻,军令下达:五万边军,寅时整装,辰时出城。

章邯未眠。他于案前展开北境舆图,以竹签标出三十六处可伏兵之地。指腹划过雁门关隘,忽觉袖中一物微动。取出,是半枚玉珏,边缘粗糙,似被硬物掰断。

他凝视片刻,收入怀中。

黎明前最暗时刻,咸阳北门开启。五千铁骑先行,马蹄裹布,踏雪无声。后续步军列阵而出,戈矛如林,却无鼓乐。

章邯立于城门下,玄甲未披,只着深衣。他抬头,见城楼沙盘光斑微动——那是浑天仪投影,陈砚仍在宫中。

他翻身上马,惊鸿长嘶一声,前蹄扬起。

“出征。”

大军北行,蹄声如雷,压过雪原。

宫中,陈砚仍立沙盘前。指节轻叩案几,节奏未乱。沙盘北方三郡黑钉未撤,新添五道红痕,代表出征军力分布。

他取出袖中竹简,展开一角,是章邯昨日呈报的粮道布防图。目光扫至“代郡以北三十里”处,见一小字批注:“此处雪厚,马易陷,宜改道东行。”

他以竹片匕首尖端划过批注,留下一道细痕。

沙盘上,北方红痕缓缓移动,如血渗入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