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134章 韩姬调试,机关运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韩姬调试,机关运转

锻锤第三次落下后,节奏稳了下来。陈砚站在高台边缘,目光落在机关工区中央的传动架上。水轮已持续转动近一刻钟,带动主轴旋转,连杆起落有序,锻锤按十二次为一组规律敲击模具基座。但就在第四组开始时,连杆与曲柄连接处发出一声短促的金属刮擦音,像是铁器在石板上拖过。

他抬手打出旗语:停。

韩姬立刻拉动控制绳索,闸刀落下,卡住齿轮外缘。运转声戛然而止,只剩下水流撞击涡轮尾端的余响在廊道里回荡。

她没起身,只是蹲伏在传动架底部,伸手摸了摸主轴固定榫的位置。指腹传来细微震动,说明受力不均的问题仍未解决。昨夜交付的青铜缓冲环还躺在工具箱里,尚未安装——铸造区送来的时间太晚,她只来得及核验尺寸。

陈砚走下高台,脚步落在夯土地上没有发出太大声响。他站在棚屋入口,看着韩姬从怀中取出鲁班锁,轻轻一拧,六根铜条依次滑出,在掌心排成一行。她用最短的一截测量主轴偏移间隙,再对照图纸上的标注值。

“差两厘。”她说,“必须加衬垫。”

“现在装。”陈砚说。

她点头,将鲁班锁收起,转身打开药囊,取出一片暗褐色的薄片。那是用多层牛皮熬制后压制而成的弹性材料,原本用于包裹箭杆接口,防震效果极佳。她将其裁成环形,套入主轴底座,再把青铜缓冲环嵌入定位槽。

没有夹具,只能靠手工校准。她以鲁班锁的构件为支点,反向松动固定榫,一边调整角度,一边用听诊器贴耳监听齿轮咬合的声音。每一次微调,都伴随着轻微的金属摩擦反馈。她的呼吸放得很慢,手腕稳定,但指尖有不易察觉的颤动。

陈砚注意到这一点。他知道她嗜睡症发作前会有这种征兆,但她没有停下。

第三轮调试开始于半个时辰后。水渠分流阀重新分配压力,主轴在新结构支撑下平稳旋转。连杆运动轨迹变得顺滑,锻锤落点精准。韩姬站在控制枢旁,手里握着调节杆,随时准备微调传动比。

“传模系统接上。”陈砚下令。

水利区的工人开启支流闸门,水流推动二级水轮,带动传送带缓缓运转。模具托盘沿着轨道向前移动,每十二次锤击后自动对位更换。第一次模拟投料顺利完成。

第二次却出了问题。

当新模具滑入锻压位时,传送带突然一顿,链条发出跳齿的闷响。韩姬立刻切断动力,检查皮带轮转速表。数据显示,上游水流波动导致动力输出不稳定,传送带与锻锤节奏错开半拍。

她抬头看向水渠分控口。那里本应有三道均压阀同时开启,但现在只有两道在工作。第三道被杂物卡住,无法完全打开。

“不能停。”她说,“一旦中断,整套系统就得重新预热。”

陈砚盯着分控口片刻,忽然道:“关掉非必要支流。”

工人依令关闭灌溉段和冷却段的供水,集中水压供给主传动系统。水流速度骤增,第三道阀门被冲开,均压完成。

韩姬立即启动备用齿轮组,手动调节传动比。她一边操作,一边用哨音与高台上的陈砚沟通节奏变化。第一声短哨代表提速,两声长哨表示保持。三次试错后,三重系统终于达成共振。

锻锤、连杆、传送带同步运转,模具更换周期严丝合缝。

陈砚抬起手,示意继续测试。

时间推至子时。沙漏显示已连续运行四十五分钟。监测人员报告水轮转速下降两成,怀疑上游渠底有沉积物堵塞。

韩姬走到主控阀前,观察水流状态。清澈中带着微浊,说明淤积正在形成。若此刻停机清淤,至少耽误两个时辰,明日投产计划将被迫推迟。

她取出一段弹性竹管,接在排污口前端,又在控制阀上加装扳手装置。随后,她开始规律性启闭阀门——开三息,闭五息,制造周期性压力脉冲。

水锤效应逐渐显现。管道内传来沉闷的震动声,排污口喷出浑浊泥浆。约十息后,水流恢复澄净,转速回升至正常水平。

系统重回稳定。

子夜刚过,机关工区灯火通明。锻锤按设定节奏持续起落,每十二下为一组,模具自动更换,全程无人干预。韩姬摘下沾满油污的鼠皮裘,露出内衬绣着的半阙《国殇》。字迹细密,针脚整齐,是手工所绣。

陈砚立于高台,取出随身竹简,提笔写下最后一行:“机关全功,震损可控,明日可模。”

他搁笔,望向仍在检查轴承温度的韩姬。

“机器动了,人也该歇。”他说。

她回头,点头,却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将鲁班锁取下,挂在控制枢的挂钩上。那位置正好是启动总闸的手柄旁,任何人想开启系统,都得先看到它。

她坐下,背靠棚屋支柱,闭眼休息。手中的工具仍未归盒,指节因长时间用力仍有些僵硬。

陈砚没有再说话。他站在原地,听着锻锤有节奏地敲击模具基座。一下,两下,三下……声音均匀,不再有杂音。

远处山风穿过山谷,吹动油灯,光影晃了一下。

韩姬忽然睁开眼,右手猛地抓住左腕内侧。那里有一道旧伤,曾在一次调试中被飞溅的金属碎片划破。此刻伤口周围微微发烫,像是血液流动加快。

她低头解开袖扣,卷起衣袖。皮肤表面并无异样,但血管走向似乎比平时更清晰,颜色更深。

她不动声色地放下袖子,伸手摸了摸发间的银簪。簪头微凉,触感正常。

陈砚注意到了她的小动作,但没有询问。他知道她身上有许多未解之处——兄长的身份、过往的经历、为何能如此精准理解机械构造。但他从不追问。

信任不是靠言语建立的。

他最后看了一遍运转日志,确认无遗漏项,正准备收起竹简,忽听机关深处传来一声极轻的“咔”。

不是金属断裂,也不是齿轮错位。更像是某个隐藏卡扣被触发的声音。

他皱眉,望向传动架内部。

韩姬也听见了。她站起身,快步走向主轴舱盖。蹲下后,用手电筒照进缝隙。光束扫过齿轮组背面,停在一根辅助连杆的接头上。

那里本该是实心铆接,但现在能看到一圈细微裂痕,中间渗出黑色油脂。

她伸手摸了摸,指尖沾上一点。凑近鼻尖闻了闻,不是润滑用的动物脂,而是一种混合了硫磺与树脂的合成物。

这不是工坊配发的材料。

她抬头看向陈砚,声音低沉:“有人动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