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209章 科举考场风云变,寒门状元揭黑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9章 科举考场风云变,寒门状元揭黑幕

陈砚站在校场边缘,指尖还残留着那块簧片的冰凉触感。少年弩手低头摆弄机括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被压下。他转身时,风卷起冕服下摆,影密卫已在营帐外候了半刻。

“贡院那边准备如何?”他问。

“巳时初刻开考,三百士子已验身入院,九卿子弟与寒门各半。”传令兵低声答,“韩谈带人巡查三遍,未见异常。”

陈砚点头,抬步便走。他知道,军中隐患尚未根除,但文官体系这一环不能再拖。若世家依旧垄断仕途,新政便只是空谈。

半个时辰后,他立于贡院丹墀之上。晨光斜照,瓦檐滴露。三百士子垂首肃立,粗布麻衣在风中轻颤。他手中浑天仪微转,一道光影投出“公平取士”四字,悬于考场正中。

鼓声三响,考卷分发。

纸页翻动声如细雨落池。陈砚缓步穿行于案席之间,目光扫过每一张脸。有人额角渗汗,有人指节泛白,更多人盯着卷面,笔尖迟迟未落。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写错一字,便可能终生困于田垄。

当考卷递至第三排一名瘦削士子手中时,那人忽然抬头。眼神清明,无惧亦无怒。

下一瞬,他撕开外衣。

胸腹间缠满火药包,引线已燃起幽蓝火星。

全场死寂。

陈砚未动,甚至抬手拦住欲扑上前的影密卫。他认得这张脸——昨夜名册上标注“李砚之,颍川籍,曾三日抬棺叩宫门”,当时他还问了一句:“为何不杀?”

“罪不至死,且言有因。”

此刻,答案就在眼前。

屋脊破风声起,章邯自高处跃下,断岳剑出鞘如电,剑锋精准斩断引线。火星坠地,熄灭于青砖缝隙。

众人喘息未定,陈砚已蹲下身,拾起脚边散落的残卷。纸上本应书写策论,却被指血涂满,赫然写着:“冯相卖题,五十金一科。”

他指尖抚过血字边缘。尚未完全凝固,温度尚存。是实时所书,非预设嫁祸。

门外脚步急促,韩谈率人押入三名属官模样的男子,皆着九卿府常服。其中一人袖口微掀,露出夹层中的硫磺粉末。

“搜出来的。”韩谈低声道,“与火药同源,产自赵高私炼坊。”

陈砚缓缓起身,将血书置于主案。浑天仪投影展开,映出冯去疾书房司南盘的运转轨迹——昨夜子时,其指针曾剧烈偏转三次,正是传递密信的暗号时刻。

“好一招借刀杀人。”他低声说,“赵高煽动死士,冯去疾坐收题银,一个毁我新政,一个卖我士心。”

他望向仍跪在地上的李砚之。那人已被控制,双手反绑,却挺直脊背。

“你叫什么名字?”

“李砚之,颍川寒生。”

“可知此举当诛?”

“若不如此,谁听寒门哭声?”

陈砚沉默片刻。他想起自己曾在县衙见过类似场面——百姓抬棺请愿,只为争一口粮仓配额。那时他无力打破体制,如今他执掌中枢,岂容旧弊复燃?

“此人虽犯禁律,但情有可原。”他下令,“押入别院看管,不得加刑。”

随即转向章邯:“封锁考场所有出口,彻查今日入场人员名录。凡与冯去疾、赵高府有过往者,一律留置。”

章邯抱拳退下。

又召韩谈:“调阅近三个月九卿府邸物资进出记录,重点追查硫磺、火油流向。我要知道,这火药何时备妥,何人经手。”

韩谈领命而去。

最后,他看向云姜。她已打开药囊,取出银针与试纸,袖口微动,一枚青铜齿轮滑入掌心。

“你随我去审那血书。”他说,“用你的药理之术,验纸上血迹是否混有毒质——若有人逼供后嫁祸,本县绝不轻饶。”

云姜点头,指尖轻捻血纸一角,银针探入墨痕深处。试纸迅速泛出淡紫。

“血中有蟾毒。”她声音平静,“微量,不足以致命,但会引发幻觉与亢奋。此人书写时,意识已被操控。”

陈砚眼神一冷。

这不是单纯的控诉,也不是孤注一掷的举报——这是被设计过的引爆点。有人让李砚之服毒,激其行险,再借火药制造混乱,最终将矛头引向他这个主持考试之人。

目的有二:一是搅乱科举,败坏新政声誉;二是让他在处置时进退失据——若严惩,则寒门尽失人心;若宽纵,则破坏法纪。

而幕后之人,既能调动火药,又能渗透考场,还能操控士子心智……

只有一个人能同时触及这三条线。

他转身走到浑天仪前,竹简投影切换至咸阳城脉络图。火药来源、信息传递、人员调度三条线索交汇,最终指向两处宅邸:丞相府,中车府。

冯去疾与赵高,联手了。

他并不意外。一个想恢复旧制,一个要动摇国本,利益天然契合。只是没想到,他们会选在这种场合动手。

“云姜。”他忽然开口,“那毒可追溯源头?”

“蟾油淬炼需特定炉温与容器。”她取出一块残片,“这是从李砚之胃中取出的陶屑,内壁有螺旋纹,应出自少府监特制蒸毒釜。”

陈砚眼神微动。

少府监……正是赵高掌控的机构之一。

“立刻查封少府所有炼药坊。”他对门外影密卫道,“凡持有同类陶器者,拘押问讯。”

话音未落,一名小吏跌撞奔入,手中捧着一只木匣。

“大人!贡院东墙挖出埋藏火药箱,共七具,均已装填引线,定时机关以日晷投影触发,差十二刻便到引爆时辰!”

陈砚未惊。

他早料到不止一处。这种事,必有备份。

“拆解后送工坊比对。”他冷静道,“查每一枚螺钉、每一段导管的刻记。”

他知道,只要有一处留下痕迹,就能顺藤摸瓜,一直追到源头。

云姜此时已将血书平铺于案,用铜尺压住四角。她取出听诊器贴于纸面,闭目倾听细微摩擦声。

片刻后,她睁眼:“纸背有隐文。”

陈砚俯身。她以银针轻刮表面,一层薄灰落下,显出几行极细小的墨字:“题库藏于槐井底,钥匙在冯氏次媳佩玉中。”

他冷笑一声。

这才是真正的证据。不是情绪化的血书,而是精确的情报。

“韩谈!”他扬声。

韩谈立刻现身。

“带人去冯府外围待命,等我令下,直取次媳佩玉。若遇阻拦,格杀勿论。”

“是。”

云姜收起药囊,忽道:“还有一事。”

“讲。”

“李砚之体内毒素,与前几日查获的砒霜盐商所中之毒,成分一致。”

陈砚瞳孔微缩。

两条线,终于在此刻交汇。

盐商暴毙前指向孔明灯,灯阵直指赵高府;如今火药包上火焰标记,亦出自赵高私坊;再加上毒源相同……

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系统性清洗。

他们想用混乱掩盖贪腐,用爆炸终结改革。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宫墙静立,仿佛从未被撼动。但在这平静之下,暗流早已奔涌成河。

“把李砚之带到别院堂上。”他说,“我要亲自问他,是谁给他下的毒。”

影密卫领命而去。

他转身,手指轻敲案沿,浑天仪齿轮缓缓转动,投影出一条新的路径——从贡院到少府,从少府到丞相府,再到中车府。

棋局已开,只待落子。

云姜站在侧旁,低声问:“若他们狗急跳墙,提前引爆其余火药呢?”

陈砚看着她,语气平静:“那就让他们炸。”

“只要炸出来的,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