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老夫子之打工皇帝 > 第649集:巅峰时刻的全面回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9集:巅峰时刻的全面回顾

秘书把文件夹收走的时候,老夫子还坐在会议桌主位上。

他没动,也没说话,只是低头看了眼腕表。时间比预计晚了八分钟,和刚才开会时一模一样。但这次不是为了讨论政策条款,而是——

“十分钟后,庆典开始。”秘书站在门口提醒。

他这才站起来,脱下西装外套挂好,领带已经松了一圈,现在重新拉正。动作很慢,像是在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

从战略会议室到公司礼堂,走路只要三分钟。

走廊灯光亮了些,地毯还是那块,脚踩上去声音不大。他走过法务组工位时,有人抬头喊了声“老板”,他点头回应,没停下。

礼堂门打开的瞬间,音乐声扑出来,灯光一下子亮得刺眼。

掌声跟着响起来,整齐又热烈。前排坐的都是高管,后排是各部门员工,再往后是穿不同企业标识服的合作伙伴代表。大屏幕正在播放倒计时动画,数字从十跳到一,最后定格在一个金色徽标上:公司成立五周年暨国际业务突破庆典。

他走到前排自己的座位坐下,旁边空着的是留给主持人的。

没人说话,全场都在等他。但他没看台下,而是盯着屏幕。那里刚切进一段视频的开头画面:一张模糊的办公室照片,桌上堆满文件,墙上的日历停在三年前。

音乐变了,节奏轻快起来。

视频开始了。

第一幕是国内路演那天。镜头晃得厉害,是某个员工用手机拍的。他穿着不合身的西装站在台上,话筒有点低,说话声音不大,但每句都清楚。台下坐着十几家投资机构的人,有人皱眉,有人摇头,也有人点头。

画面一转,是他走出会议室,手里拿着一份协议,脸上没什么表情。字幕打出:“首轮融资成功。”

第二幕是专利获批的通知邮件弹出的那一秒。整个技术部炸了锅,一个程序员直接跳起来撞到了灯管。视频在这里加了慢放,灯管晃荡的样子引得全场哄笑。

第三幕是行业榜样颁奖典礼。他站在台上,手里捧着奖杯,背景是巨大的横幅。镜头扫过台下,很多人鼓掌,也有几个人一开始没动,后来才跟着拍手。视频没剪掉这一段。

第四幕是海外品牌落地。印尼分公司挂牌那天,门口挤满了人,当地员工举着中文标语:“欢迎回家!”有个小姑娘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了“谢谢老板”,被贴在前台玻璃上。

第五幕是危机化解。南美项目差点因为政策变动叫停,团队连夜开会,凌晨三点还在改方案。视频里放了一张截图:群里最后一条消息是“材料发出去了”,发送时间是四点十七分。下一秒,阳光照进会议室,窗帘没拉,桌上全是空咖啡杯。

第六幕是全球公益项目启动。

画面切到瓦努阿图。天还没亮,一群人穿着志愿者马甲在海边组装设备。镜头摇过去,太阳能板一块块立起来。天边刚泛白,第一个路灯亮了。

接着是夜晚。

孩子蹲在灯下写作业,光打在本子上。老人坐在门口抽烟,火光一闪一闪。一个小男孩伸手摸灯杆,回头冲镜头笑。

老夫子看到这里,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一下。

视频最后回到主线——“光”。从会议室的灯,到路演的聚光灯,再到村落里的第一盏电灯。最后一帧是世界地图,三百多个红点连成一片,像星星落在地上。

全场安静了几秒,然后爆发出更大的掌声。

主持人走上台,笑着问:“刚才那段视频,您审过吗?”

“看过。”老夫子说,“加了个镜头。”

“哪个?”

“小孩笑的那个。”

主持人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您特意留的?”

“对。”他说,“做事的人可以不说话,但笑必须让大家听见。”

台下又笑了,这次带着点感动。

主持人清了清嗓子,“接下来,请老夫子为我们致辞。”

音乐停了,灯光集中打向舞台中央。

他站起来,没拿讲稿,也没看提词器。走到话筒前站定,手轻轻碰了下腕表。

金手指启动,调出一段录音。

几秒后,海边的声音传出来——风声、浪声,还有个年轻员工的声音:“老板,这灯要是能多亮几天就好了。”

全场静了下来。

录音结束,他开口:“我们走得很远,但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台下有人抬头看他。

“上市不是终点。”他说,“是我们第一次对外承诺责任。”

“国际认可不是虚名。”他继续说,“是别人愿意相信我们说的话。”

“每一次危机过去,不是运气好。”他顿了顿,“是因为总有人愿意留下来,把事做完。”

声音逐渐提高。

“我知道外面有人说,我们做公益是为了铺路,是为了避税,是为了装样子。”

“那我问一句——”他看向台下,“如果真是装样子,能装三个月?能在零下十度的山上守七天?能让当地人主动帮我们修线路?”

没人回答,也不需要回答。

“今天这个庆典。”他说,“不是庆功宴。”

他停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

“是再出发的誓师会。”

最后一个字落下,掌声立刻响起来。前排的高管站起来,后排的员工跟着起立,合作伙伴代表也纷纷起身鼓掌。

他没动,在掌声中站着,手扶着话筒。

有人冲上台要合影,他笑了笑,点头答应。一群年轻人围过来,挤在话筒两侧,有人比耶,有人竖大拇指。他站在中间,一只手搭在最近那人肩上。

拍完一张,又要拍第二张。

这时,大厅另一侧的门开了。

三个人走了进来。

一个穿灰色长裙的女人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个矮胖的男人,头上三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再后面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手里拎着保温杯。

他们朝这边走来。

老夫子看见了,但没动。

拍照的人还在调整位置。

他看着那三人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