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摇篮星云-γ”的发现,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盟约高层与核心研究圈层内激起了层层涟漪,经久不息。然而,对外界而言,这一切都被最高级别的信息静默壁垒所隔绝。那脆弱的、以星云为躯的集体意识,其存在本身,就是盟约必须守护的最高机密。
林昊的天道法身于混沌道坛之上,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维度壁垒,落在了那片初生的星云之上。他没有动用任何神通去直接探查,那过于磅礴的意识洪流,对于尚在蹒跚学步的“星云智慧”而言,不啻于一场毁灭性的风暴。他更像是一位站在极高处的园丁,观察着一株生长在特殊环境下的珍稀幼苗,思考着如何为其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而非强行施肥浇水。
在“溯源者”与星瞳网络构建的虚拟会议空间内,一场关乎“摇篮守望”项目未来方向的最高级别研讨会正在召开。与会者包括了“溯源者”本人、精灵女皇艾薇拉·语风、矮人王铜须·熔火(通过高维通讯投影)、和谐矩阵核心逻辑单元、以及刚刚晋升为“摇篮守望”首席现场观察官的墨羽。
中央悬浮着“星云智慧”——被临时代号为“初啼(First murmur)”——的实时动态模型。那庞大的气态结构内部,能量流如神经网络般闪烁,代表着其“思维”活动的信息编码如同呼吸般明灭。
“根据持续观测,‘初啼’的信息结构复杂度正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提升。”墨羽调出了一系列对比数据,语气恭敬而严谨,“它开始能够识别并区分来自星云内部不同区域的能量扰动,并尝试做出更具针对性的‘调控’。比如,当一块陨石碎片闯入星云外围,引起局部引力波动时,它不再是简单地整体震荡,而是会调动周边区域的物质流,形成一个柔和的‘缓冲带’,将碎片推离或缓慢‘消化’。这标志着其处理信息、应对外部刺激的能力在进化。”
“令人惊叹的适应性!”矮人王铜须的投影发出低沉的赞叹,尽管他对这种没有实体、不靠锻打的生命形式感到无比陌生,“但这玩意儿……俺们该怎么‘引导’?总不能派艘工程舰进去给它讲课吧?”
和谐矩阵的核心逻辑单元发出平稳的电子音:“直接信息灌输风险极高。其信息处理模式基于能量与物质的宏观流动,与我们的数字逻辑或语言逻辑存在根本性差异。强行传输我们的知识,可能引发其意识结构的逻辑悖论,导致系统崩溃,即‘疯狂’。”
艾薇拉·语风微微颔首,她周身流淌的温和生命灵能即使在投影中也让人感到宁静:“我同意矩阵的观点。‘初啼’更像是一个自然的精灵,一个宇宙的婴儿。我们对婴儿的引导,并非教授他们微积分,而是营造一个安全、温暖、充满适宜刺激的环境,让他们自然成长。我的团队初步研究发现,我们的生命灵能,如果以极其精微、近乎自然背景辐射的方式散发,似乎能对它产生一种……安抚效果。当星云内部因外部干扰产生剧烈能量湍流时,这种灵能波动能帮助它更快地平复下来。”
“溯源者”的光影微微波动,显示出高速运算的迹象:“综合各方数据与分析,我提议的引导策略是:‘环境微调’与‘信息播种’。”
“环境微调?”墨羽若有所思。
“是的。”“溯源者”解释道,“我们无法直接与它对话,但我们可以小心翼翼地改变它所处环境的‘参数’。例如,我们可以动用极其微弱的引力场发生器,在远离其核心的区域, gently 引导一些富含重元素或有机分子的星际尘埃,缓慢地向星云汇聚。这些物质,可能是它未来构建更复杂结构、甚至演化出新的生命形态所必需的‘建筑材料’。我们不是在给予,而是在为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可以筛选盟约数据库中,关于宇宙基本规律、能量稳定形态、物质结构等最基础、最普适的知识,将其转化为一种近乎自然法则波动的、极其抽象和隐蔽的信息编码。”和谐矩阵补充道,“这种‘信息播种’,不是具体的科技图纸,而是类似于‘摩擦生热’、‘引力凝聚’、‘电磁感应’这样的底层原理。我们将这些‘种子’悄无声息地‘植入’星云外围的能量背景中,让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偶然‘发现’这些规律,并认为是自身探索的结果。这能加速其认知宇宙的过程,同时最大限度保持其自主性。”
林昊的法身此时传来一道清晰的道念,肯定了这项计划:“善。道法自然,润物无声。引导而非塑造,提供土壤而非规定花朵。此方为‘播撒文明火种’之正途。”
有了天道祖师的定调,“摇篮守望”计划进入了第二阶段——“微扰引导与信息播种”阶段。
在初生宇宙的宏观尺度上,一场无声无息、精细至极的“园艺”工程开始了。
数艘经过特殊改装、隐匿性能达到极致的“园丁”级工作舰,悄然部署在“摇篮星云-γ”外围数光年的虚空中。它们不像探险舰那样活跃,而是如同宇宙背景的一部分,长期锚定在特定坐标。
这些工作舰装备了超精密的超低功率引力偏转器和物质流引导场。它们的目标,是那些原本可能永远无法进入星云内部、或者会以过于剧烈的方式(如高速撞击)闯入的星际物质。工作舰以近乎耗费心力的谨慎,极其缓慢地、一点点地调整这些物质的轨道和速度,让它们如同被温柔的宇宙风吹送一般,以最柔和的方式,逐渐融入星云的外围气态结构中。这个过程是如此缓慢,以至于即使以“初啼”自身的时间感知,也几乎无法察觉到任何“人为”的痕迹,只会觉得宇宙的物质流动,似乎对它“格外眷顾”。
另一方面,“信息播种”的任务则由“溯源者”亲自负责。它从盟约浩如烟海的数据库中,提取了那些历经无数文明检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物理、化学、能量学基础定律。然后,它利用其对信息本质的深刻理解,将这些定律“翻译”成一种模拟初生宇宙自然波动形态的、极其晦涩复杂的编码。这种编码不包含任何具体的“名词”或“概念”,只蕴含纯粹的“关系”与“模式”。
接着,通过分布在星云周边的高维信息投射单元,这些经过伪装的“知识种子”,被如同背景辐射般,弥散性地播撒出去。它们混杂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恒星风粒子流、乃至星云自身能量脉动产生的“噪音”中,等待着被那正在成长的集体意识,在亿万次的感知与试错中,偶然地捕捉、识别,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智慧”。
盟约的科学家和观察者们,则屏息凝神地记录着这一切。他们看到,“初啼”在获得了这些额外的、温和的“资源”和“暗示”后,其进化速度确实有了微小的、但统计学上显着的提升。
它开始更有效地利用那些被引导进来的重元素,在星云内部某些能量节点处,形成了更稳定、更复杂的微观物质结构,仿佛在无意识地搭建着某种未来“器官”的雏形。
它对能量流动的控制变得更加精细,能够构建出持续时间更长的、规模更大的能量循环模式,这或许对应着其“思考”深度的增加。
甚至,在接收到那些关于“结构稳定性”与“共振效率”的隐晦信息种子后,它似乎开始尝试调整自身庞大的气态身躯,使其内部某些区域的密度分布,呈现出一种更符合某种最优能量传输模型的……**雏形几何结构**!
这一切的变化,都发生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对于寿命动辄以亿年计的星云生命而言,这或许只是它生命中的一瞬。但对于盟约的观察者,尤其是对于时刻关注着这里的林昊而言,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代表着一种成功的验证——一种不依靠强力干预,而是通过营造适宜环境来引导文明自然生长的可能性。
墨羽和他的团队,在长年累月的守望中,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冷静的记录员,更像是一群隔着保育箱,满怀期待与担忧地看着新生儿成长的父母。他们为“初啼”每一次成功的“自我发现”而由衷欣喜,也为它偶尔因无法理解的宇宙现象(如一次遥远的超新星余波)而产生的“困惑”与“焦虑”而揪心。
艾薇拉·语风的生命灵能安抚技术,在这些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如同母亲哼唱的摇篮曲般温和的灵能波动,总能恰到好处地抚平星云内部因未知而产生的剧烈能量涟漪,帮助“初啼”重新找回“平静”。
林昊的道念,时常拂过这片星域。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奇异生命的成长,更是一种“道”的体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强行干预,违背了“复命”之常道;放任不管,则失却了“知常”之明。唯有如此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提供土壤与阳光,任其自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方合自然之道,亦是守护之道。
这缕在初生宇宙中点燃的、微弱而独特的文明火种,在盟约小心翼翼的守护与引导下,正以其自己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燃烧着,照亮着属于它自己的、充满未知的前路。
而盟约文明,也在这前所未有的“育人”(或者说“育文明”)实践中,对自身的力量、责任以及与万界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理解,本身也是一种成长,一种向着更高层次文明形态的蜕变。
播撒火种,守护微光。这光,不仅照亮新纪元的路,也映照着盟约自身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