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 > 人物篇 董卓,董仲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董卓回到洛阳,等待审判,他有些意志消沉。

想当初,打羌胡时,自己何等英雄,现在打一群农民百姓,却屡屡受挫。

同年十二月,皇甫嵩大破黄巾,桓帝大赦天下,董卓因此获得赦免。

此时,凉州再次发生叛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三辅。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再次启用董卓,毕竟他是凉州本土人,对地方形势更加了解。

桓帝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中郎将为副。

然而,桓帝却派官宦赵忠监军,而皇甫嵩曾得罪过他,因此赵忠联合张让,屡次弹劾皇甫嵩,最终以作战不利的罪名被罢免。

这期间,董卓没少给赵张两人上供,所以他并没有遭受到牵连。

八月,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军区事务,董卓封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

官军与叛军在美阳县展开对峙,但让张温做学问,搞建设还行,至于打仗,有些差强人意了。

头上流水的领导,换来换去,始终轮不到自己独掌一军,董卓逐渐对朝廷失去耐性,脾气也愈发暴躁起来。

有一次,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姗姗来迟,他严厉苛责,本想立威,谁曾想,一向恭敬的董卓竟突然言语冒犯。

时任张温参军的孙坚,见状劝张温趁机杀掉董卓,以此立威,张温优柔寡断,并未采纳。

十一月某夜,有流星划过天际,光芒照进叛军军营中,牛马都嘶鸣躁动起来,叛军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于是准备退兵。

董卓得知情况后大喜,没有通禀张温,便擅自出兵,派牛辅与徐荣率军连夜追击,大破叛军,斩首万余。

叛军一路奔逃,退回凉州金城郡榆中县。

虽然董卓携大胜而归,张温得知后,却对董卓有些不悦,认为他擅自出击,根本没把他这个主帅放在眼里。

而且,羌人逃跑,己方追击,这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嘛!

张温有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于是,他派遣周慎率三万人继续进攻,誓要把羌人赶出金城郡。

董卓见张温如此急功近利,怕周慎军失利,进而导致这次西征失败。

于是,他向张温提议,自己领兵,从侧面接应周慎。

张温认为董卓已经抢了头功,不可再给他机会立功,不然,董卓在军中的声望太高,自己肯定压制不住。

但也不能明着说,只能找借口把董卓调走。

于是,他命董卓率三万人,向北讨伐先零羌。

可先零羌远在几百里之外,而且他们根本没有响应韩遂他们的这次叛乱。

这就是明着说,让董卓滚蛋,不带他玩了。

董卓咬牙接令,愤愤不平的回到自己军营中。

“张温此僚,欺人太甚!若有他日,我必令他抄家灭族!”

董卓把张温的决定说与李儒。

“岳丈,咱们是官,他们是贼,若你一棒子都打死,贼没了,咱们可能就不是官了!”

李儒笑道,然后接着安慰董卓。

“以岳丈的官职,这一个头功就足够了,再多,咱们会吃不消。

而且,谁说必须打胜仗才是功劳?

如果其他人都败了,咱们就算按兵不动,也是功绩!”

“对,文优说的有理,你也点醒了我,是我急躁了。”

董卓开怀大笑,心中释然,然后不紧不慢的准备北进工作。

董卓一路北上,遇到城镇便休息两日,然后派千人驻扎,美其名曰,稳扎稳打。

这样,既可以拖延时间,又可以节省粮草。

董卓军在望垣县北驻扎,与先零羌对峙,每日小打小闹,互有胜负。

一个月过后,张温见战事没有起色,粮草却在加速消耗,便下令各路回撤。

当初张温派出的六路人马,其中五路,包括周慎都以失利告终。

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于右扶风。

这些功绩,张温抹不掉,因为李儒早已经打点好监军官宦。

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军卷土重来,重新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

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

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速进军,攻其不备。

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静待时机,即可取得全胜。

皇甫嵩胜券在握的态度,让董卓有些不爽。

三个月后,叛军果然没有攻克陈仓,疲敝而退。

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

其实,追与不追,对董卓来说,无所谓,他早就转变了自己的思路,能打仗和会打仗,是两回事儿。

他更想表现自己的远见卓识,可惜遇到皇甫嵩,汉末三杰中,战绩最好的一个。

皇甫嵩认为,叛军目前已是斗志全无的疲惫之师,而非穷寇,可追之。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

结果,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

董卓也因此,非常忌恨和嫉妒皇甫嵩。

“文优,你说我的顶头上级,要不就是张温那种不会打仗的蠢货,要不就是皇甫嵩这样会打仗的大将。

两种人,都不喜欢听我的意见,我该如之奈何啊?”

董卓郁闷,询问李儒。

“岳丈莫急,你看,这两种人,一个在战场上失利(张温),一个在官场上沉浮(皇甫嵩),只有岳丈您可以常青,稳步晋升。

所以,咱们现在需要的耐心,等待,我相信时机会出现的,而且不会太远。”

李儒自信的笑道。

“文优可是有什么消息?”

董卓眼睛一亮,自己这个从小就搭伙的聪明女婿,肯定是掌握了一些机密情报。

“朝中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的关系,日渐焦灼,大将军能倚仗的,只会是咱们外部的军队。

十常侍能倚仗的,则是皇帝,两方一直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

但是,我得到可靠消息,陛下现在重病不起了!”

李儒挑挑眉,看向董卓。

“哈哈哈,我懂了,终于,终于有我董卓翻身之日了!

文优,写封书信给何大将军,要有诚意!”

董卓眯着眼,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