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 > 第120章 表奏两郡郡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常来说,汉代礼仪,妻妾不同房。

可在穆顺这里,才没有这些规矩,打破成见,就从自家后宅开始。

他苦口婆心的劝说蔡钟两位,条件就是,不做那些羞羞的事,只是睡觉。

穆顺也乐的清闲,他只是不想如此良辰美景,大被同眠之时,落下一位美人。

也就穆顺的床榻足够大,十五个乖宝宝也很懂事,然后,他一个个的进行哄睡服务。

所有人都睡了,穆顺悄悄下床,披上长衫,趁着夜色,一跃而出。

他要哪儿?自然是严府。

如此美好之夜,他怎么会忘了佳人。

严琳已经睡下,以穆顺的身手,也没惊扰到其他人,便轻易入了室。

“今夜的烟花,美嘛?”

穆顺直接饿虎扑食般,从后面抱住熟睡的严琳。

“嗯?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

严琳惊醒,很快便反应过来,心中甜蜜的低下头。

“她们都睡下了,我便来看看,我这十六分之一的心,还在这里,放心不下!”

“才十六分之一?”

严琳撅嘴,她也知道,算上她,现在穆顺的女人有十六个。

“对,虽然不多,但不偏不倚!”

穆顺开始不老实起来。

严琳也放开了,女儿不在身边,自己还担心什么!

而且,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自己必须拿捏住穆顺的心,才能让他对她的念想大于那十六分之一。

自己还很有优势的,毕竟只有她一人,在外面,这就是她的优势。

只要穆顺想偷偷跑出来,就只会来她这里。

于是,她开始不再矜持,关键之时,她甚至把“女婿”的称呼都拿出来用,再配合上一些情绪表演。

这可给穆顺激动坏了,瞬间想起前世棒子国的那些经典爱情故事。

正所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严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翌日,夫人回门,穆顺带着蔡钟两位,备上礼盒。

刚把两人送过去,贾诩便找了过来,说有事相议。

“主公大婚刚过,栩就派人打扰,还请赎罪。”

贾诩在府门外等候,看到穆顺来了,上前迎接。

“什么事啊?”

穆顺摆摆手,不甚在意。

“太原和雁门,很多世家家主,都在联系我们,想看看造纸和书册印刷的技术。

胡封和陈琳走了,但田豫和陈宫没走,他们想问问那烟花的事。

张燕与我私下联系,他没出席昨日婚庆,是被我压下了。

现在这三波人,都被我安排在县衙等候,需要主公定下方针,我才好知道怎么处理,比较妥善。”

贾诩问道。

“行,那就把郭嘉,荀攸,董昭都叫过来,一起商量。”

穆顺一听,又让他动脑子,自己麾下不是有这么多聪明的人嘛!

“他们已经都在里面了!”

“文和啊!总是知我所想!”

穆顺带着走进府内。

“主公!”

郭荀董三人在闲聊,看到穆顺进来,纷纷起身行礼。

“别客气,就当自己家,随意点。”

穆顺直接坐在他那特制的椅子上。

贾诩流汗,这里不是我家嘛?

“一件一件事说,先说太原和雁门那些世家。”

穆顺看向众人。

“我们商议后认为,可以给太原和雁门的世家做出一些让步。

毕竟他们是地头蛇,对于咱们后续政策上的推广,有一定助力。

但也不能彻底开放,最好是每郡选出一两个世家,重点培养,推心置腹。

咱们才可以把一部分技术放给他们。”

董昭先拱手说道。

“造纸可以放出去,印刷先保留。

民用品和铁器可以放,但钢不行。”

穆顺拍板。

“是!”

众人拱手,他们也听懂了,涉及军事的暂且不能放,惠民的都可以。

“第二件事,就不用说了,公孙瓒与曹操,暂时咱们还碰不上。”

“可主公,我有一言。”

郭嘉站出来,把昨夜与贾诩商讨的河内,河南两郡之地的事,说了出来。

虽然经历了董卓之乱,但两郡的底气还在,很多世家的根基还在。

“从军事上看,河南尹,是咱们南下必经之地,趁早掌控为妙。”

荀攸点点头应和。

“我突然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穆顺腾的一下坐直身子。

“你们想哈,如果把河南尹,作为整个天下的商贸圈,所有商人都来这里中转商品,那岂不是很快就恢复以前的繁华?”

穆顺指着地图说道,河南尹,洛阳城,这地理位置,太好了。

天下中心地带,本就应该汇集天下所有的商品。

众人沉默,不是穆顺说的这个提议不好,而是太跳跃了。

现在的洛阳及其周边,还是被董卓烧毁的废墟。

穆顺的愿望是好事,但建立的前提是天下无战乱,商路通畅,而且占据洛阳之人,需要有足够的军事底气作为后盾。

可现在,上党的经济,还不允许爆兵。

“你们想啊?如果一匹北方的战马要卖到南方,北方商人需要走很远的路。

如果洛阳成为商贸中心,那北方商人只需要走一半路程,便可以交接给南方商人。

南方商人可能在买别的东西时,顺便就把马牵回去了,多方便!”

穆顺看众人不说话,继续解释道。

“理,是这个道理,可我担心,天下之人,不认可咱们的想法,这需要足够威望之人牵头此事。”

董昭开口说道。

“主公如果能迅速收复并州,或许威望足够。”

郭嘉提议道。

“咱们好像说跑题了,这和田豫与陈宫有何关系?”

穆顺岔开话题,他也知道,收复并州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有关系,因为曹操的势力,已经渗入河南尹了。

河内目前没有主导人,或许主公表奏一人为河内郡守就可以安定。

至于河南尹,难度较大,建议表奏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比较妥当。”

贾诩提醒道。

“谁比较合适?”

穆顺问道。

“河南,属下建议杨彪,但这个需要德祖那边提前联系,即便杨司空同意,也需要咱们暗中给他提供军事援助。

至于河内,属下建议张杨,这位还需要主公亲自去请。”

贾诩拱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