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秦:贴贴抱抱,为统一加速 > 第110章 小孔成像与傲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打发走了那几个心有余悸、一步三回头的侍卫,让他们去远离墨家村的山谷口扎营等候,燕丹这才松了口气。

他转身看向正兴致勃勃研究那副被卸下来的马鞍和马镫的墨笙,心里暗自庆幸:还好是个技术宅,不然今天这脸可就丢大了。

他走上前,开始详细讲解马鞍和马镫的设计原理:“你看,这高耸的鞍桥,是为了卡住骑手的臀部,防止前后滑动;而这两边的马镫,则是为了让双脚有处着力,不仅可以稳定身体,还能借助蹬踏的力量,在马上做出更复杂的动作,比如站立劈砍,或者回身射箭……”

墨笙听得极其专注,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马具的每一个细节,手指还无意识地比划着。

燕丹只简单说了几句,她便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接口道:“我明白了!就像是给骑手在马上造了一个临时的‘座位’和‘脚踏’,将人与马更紧密地连为一体,省去了大量用于维持平衡的力气,对吧?”

燕丹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艳。

这理解能力,简直绝了!

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

这丫头,简直就是为搞技术而生的天才苗子啊!

“没错!正是此理!”燕丹毫不吝啬地夸赞道,“墨笙小兄弟果然聪慧过人!”

墨笙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别过脸,但嘴角还是忍不住翘起了一丝得意的弧度。

她小心翼翼地将马鞍马镫收好,对燕丹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走吧,我先带你进村。不过巨子和几位长老都被齐王召去临淄了,要过两三天才回来。”

“无妨,我等得。”燕丹从善如流。

只要能进村,就有机会。

墨家村坐落在一片隐蔽的山谷之中,屋舍俨然,多以竹木搭建,简洁而实用。

村中之人,无论男女老幼,大多穿着粗布短衣,行色匆匆,或是在田间劳作,或是在工坊里敲敲打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和木屑的味道,一派务实忙碌的景象。

墨笙在村里似乎人缘不错,遇到的村民都会跟她打招呼,看到她身后的燕丹这个“外人”,虽然有些好奇,但并未过多盘问,显然对墨笙很是信任。

墨笙将燕丹安置在村口一间闲置的客舍里,叮嘱他不要乱跑,尤其不要靠近那些标有特殊记号的地方,多半是机关陷阱,便自顾自离开了。

燕丹乐得清静,在客舍中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有村民送来简单的早饭——一碗粟米粥,一碟腌菜,两个粗面饼子。

虽然简陋,但胜在干净清爽。

吃过早饭,燕丹信步在村里允许活动的范围内闲逛。

远远地,他就看到墨笙正蹲在一处向阳的空地上,面前摆着几个陶碗、一盆清水和一些奇奇怪怪的透明晶体,好像是天然水晶或石英碎片。

她手里拿着一块打磨过的薄铜片,正对着阳光,调整着角度,让光线透过铜片上的一个小孔,照射在盛满水的陶碗里,然后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水底光影的变化,并不时在一块木板上用炭笔记录着什么。

阳光洒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沾着灰尘却难掩清秀,那双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显得格外动人。

燕丹悄悄走近,没有打扰她,站在一旁静静观看。

看了一会儿,他心中了然:这是在研究光的折射和聚焦现象啊!虽然设备简陋,但思路已经很接近基础光学了!不愧是墨家!

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墨笙似乎完成了这一阶段的观察和记录,满意地放下炭笔,伸了个懒腰。

燕丹这才笑着开口:“墨笙小兄弟在研究光影之道?”

墨笙被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回头见是燕丹,拍了拍胸口,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怎么走路没声的?吓死我了!”随即又扬起下巴,带着点小骄傲,“没错!巨子曾说,‘光之人,煦若射’,光线的传播如同射箭一样,是有规律的!我正在验证巨子的猜想,看看光线穿过不同介质,比如空气、水、还有这些晶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燕丹点点头,墨家先贤在光学上确实有独到见解。

他看着墨笙那副“我已经很厉害了”的表情,心中恶趣味顿生,决定再露一手,彻底震一震这个傲娇的小天才。

他环顾四周,从地上捡起一块边缘锋利的石片,又找村民要了一张韧性不错的鞣制过的薄羊皮。

然后,他找了一个阴暗的角落,用石片在羊皮中央小心翼翼地戳了一个极小的孔。

“墨笙,你过来看。”燕丹招呼道。

墨笙好奇地凑过来。只见燕丹将那张带孔的羊皮固定在一个简陋的木框上,然后将其对准不远处一间开着窗、内部点着油灯的茅屋。在羊皮后面不远处,他放置了一块白色的石板。

“你这是做什么?”墨笙疑惑地问。

“看着便是。”燕丹神秘一笑。

透过那小孔,茅屋内油灯的光线投射到了后面的白色石板上。

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

石板上,竟然清晰地显现出了茅屋窗户以及屋内油灯轮廓的倒立影像!

虽然有些模糊,但轮廓分明!

“这……这是?!”墨笙猛地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她凑到石板前,仔细看了又看,又跑到羊皮前看了看那个小孔,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为什么……为什么是倒过来的?光线怎么会这样?!”

燕丹看着她的反应,心里暗爽,表面却云淡风轻地解释道:“此现象,我称之为‘小孔成像’。其原理在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茅屋窗口上部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后,只能射到石板的下部;而窗口下部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后,则射到石板的上部。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实像。”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光线的路径。

墨笙听得如痴如醉,眼睛一眨不眨,大脑飞速运转着。

燕丹的解释,如同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将她之前零散的观察和猜想,瞬间串联成了一个清晰的理论!

“光沿直线传播……小孔……倒立实像……”她喃喃自语,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关键词,看向燕丹的目光彻底变了!从之前的警惕、好奇,变成了毫不掩饰的震惊和崇拜?

“你……你怎么会知道这些?!”墨笙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比巨子留下的手札里记载的还要清楚!还要……玄妙!”

燕丹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不过是平日里喜欢胡思乱想,偶有所得罢了。怎么样?现在相信我来墨家村,是真心想探讨学问,而非沽名钓誉了吧?”

墨笙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无从驳起。

对方随手露的这一手,已经彻底折服了她这个痴迷于机关巧术和自然之理的人。

她憋了半天,才梗着脖子,强装出一副“也就那样”的表情,哼道:“哼!算……算你有点本事!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墨家的机关术,比你这个小把戏厉害多了!”

话虽这么说,但她那闪闪发亮、写满了“快再多告诉我一点”的眼睛,却彻底出卖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燕丹心中大笑:傲娇啊!不过,我喜欢!

他知道,这条“科技小鱼儿”,已经成功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