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执政官 > 第30章 坤宁温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坤宁宫内,灯火温馨,驱散了秋夜的寒意。

夏皇后早已备好了晚膳,菜品不算奢华,却样样精致,显然是花了心思的。

见皇帝到来,她迎上前,娴静地行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婉笑容。

“皇后不必多礼。”朱厚照虚扶一下,与她一同入座。看着眼前眉目如画、举止得体的少女,他心中那份属于现代人的疏离感,似乎被冲淡了一些。

这是他在这个时代,法律和伦理上最亲密的伴侣,也是他试图构建的、超越纯粹政治联盟的情感寄托。

用膳期间,夏皇后并未过多询问前朝之事,只是细心地布菜,偶尔说些宫中的趣闻,比如哪位太妃养的花开了。

她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眉宇间残留的疲惫,便刻意说些轻松的话题。

朱厚照静静地听着,偶尔回应几句。

这种家常的、充满烟火气的氛围,让他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他欣赏夏望舒的这种聪慧和分寸感,她从不逾矩,却又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一种无声的支持和慰藉。

“朕近日忙于政务,来坤宁宫的次数少了,皇后可会觉得闷?”朱厚照放下银箸,语气温和地问道。

夏望舒微微一笑,替皇帝斟上一杯热茶:“陛下心系天下,日理万机,臣妾岂敢抱怨。只望陛下保重龙体,勿要过于劳累。这后宫之事,臣妾会尽力打理妥当,不让陛下分心。”她顿了顿,似是想起了什么,又道,“前日按陛下吩咐,以宫中节省之资设立的粥棚,已施粥数日,听闻城外流民感念陛下恩德,秩序也尚好。”

朱厚照点了点头:“此事皇后费心了。施粥虽是小事,却也可见民生之多艰。朕欲在漕运理顺、国库稍裕之后,于京畿试行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整饬道路,既能安置流民,又能夯实农本,皇后觉得怎么样?”

他这是有意无意地,在与她分享自己的一些治国构想,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引导。

他希望身边的皇后,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后宫的贤内助,更能对他的改革理念有一些基本的理解和认同。

夏望舒认真听着,眼中流露出思索的神色。

她虽深处宫闱,但出身勋贵之家,又聪慧过人,对民间疾苦并非一无所知。她轻声回道:“陛下仁心,泽被苍生。以工代赈,使其自食其力,确比单纯施舍更能长久。只是…此举需得官员用心经办,若如漕运般,中间出了蠹虫,只怕好事变坏事,反伤陛下仁德。”

她的话说到了点子上,也触及了朱厚照最核心的担忧——执行层的问题。

他欣慰地看着她:“皇后所虑极是。吏治,乃万事之本。故而朕才要大力整顿,建立新的规矩和监督之法。这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

他看着烛光下夏望舒恬静的侧脸,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奇异的感慨。

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他何其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位不仅容貌出众,更兼具智慧与品德的妻子。

虽然他们的婚姻始于政治,但或许,真的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出超越时代的、相知相惜的情感。

“望舒,”他第一次在私人场合唤了她的名字,语气柔和,“这深宫重重,有时朕亦觉如困牢笼。日后若只得闲暇,你我不必拘泥于君臣之礼,可如寻常夫妻般,说些体己话,可好?”

夏望舒微微一怔,抬眸看向皇帝,对上他那双不同于往日威严、反而带着几分坦诚与疲惫的眼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仿佛被触动了。

她能感觉到,皇帝这番话并非全然是客套或试探,似乎带着一丝真实的渴望。她脸颊微红,垂下眼睫,声音细若蚊蚋却清晰可闻:“臣妾…遵旨。”

简单的两个字,却似乎打破了某种无形的隔阂。

膳后,朱厚照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与夏望舒在暖阁内对弈一局。

棋枰之上,黑白交错,两人都未多言,却有一种静谧而融洽的气氛在悄然流淌。

朱厚照偶尔会指点一下夏望舒的布局,夏望舒也会在他陷入长考时,默默为他续上热茶。

这一刻,没有前朝的波诡云谲,没有沉重的江山社稷,只有一室灯火,一对少年夫妻,以及棋盘上无声的交流。

对朱厚照而言,这短暂的温馨,如同在惊涛骇浪中觅得的一处宁静港湾,弥足珍贵。

然而,平静总是短暂的。

翌日清晨,当朱厚照回到乾清宫,一份来自南京的密报。

再次将他的注意力拉回了波谲云诡的朝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