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执政官 > 第106章 裂痕与刀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龙江口一役的胜利,如同在月港这潭深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当顾云卿押解着俘船、赃物和垂头丧气的俘虏返航时,整个港口的空气都为之震颤。

码头上,闻讯赶来的商贾、工匠、力夫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看着巡海民壮们虽然带着伤、衣甲染血,却个个挺直了腰杆,眼神里充满了初经战火洗礼后的坚毅与自豪。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那艘被缴获的硕大广船,以及从船上卸下的一箱箱原本该通过市舶司纳税的丝绸与瓷器。

“看!是福昌号的船!”

“他们果然想偷偷运出去!”

“文部堂动真格的了!连海盗都打跑了!”

议论声如同潮水般蔓延。恐惧在那些曾暗中观望、甚至参与过走私的商人心中滋生,而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则在那些渴望安定经营的守法商贾心中悄然升起。

市舶司的告示墙前,前来咨询贸易章程、登记船货的人,骤然多了起来。

文贵亲自到码头迎接顾云卿。

他没有说什么褒奖的话,只是用力拍了拍顾云卿的肩膀,目光扫过那些受伤的民壮和阵亡者的遗体,沉声道:“受伤者,重赏,全力救治。阵亡者,厚恤,立碑纪念,其家眷由市舶司奉养。”

简单几句话,却比任何空洞的赞扬都更能凝聚人心。顾云卿默默点头,他知道,文贵这是在为这支新生的海上力量,注入军魂。

然而,真正的风暴,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才开始酝酿。

海防公所的刑房里,气氛阴冷。那个被俘的“管家”,在顾云卿和几名精于审讯的锦衣卫力士面前,没能撑过两个时辰。

他并非什么硬汉,只是地方豪强蓄养的一个办事人,在专业的刑讯与心理攻势下,很快便崩溃,涕泪横流地吐露了所知的一切。

他供认,此次走私,确系由漳州城内“永昌绸缎庄”的东家林永昌牵头,联合了泉州“德润瓷行”等几家商号所为。

目的有二:一是试探市舶司对走私的打击力度和海上控制能力;二则是,这批货的一部分,确实是送给“混海龙”陈国辉的“定金”,请他出手“教训”一下市舶司,制造几起“海盗劫掠”事件,让月港商路断绝。

“还有呢?”顾云卿的声音如同冰碴,“仅凭你们几家商号,就敢勾结海盗,对抗朝廷?背后,还有谁?”

那管家浑身一颤,眼神闪烁,似乎极为恐惧。

顾云卿将一份从管家身上搜出的密信残片拍在桌上,上面隐约可见“……按计行事,水师方面自有……”等模糊字迹。

“说!水师方面,是谁?”顾云卿逼问。

管家面如死灰,终于哆哆嗦嗦地吐露了一个名字:“是……是布政使司参议……吴……吴大人打过招呼,说……说关键时刻,水师会……会行方便……”

布政使司参议!正四品大员!虽然职位不如参政,却是实实在在的掌权官员!线索,终于指向了更高的层面。

拿到口供的文贵,脸上没有任何喜色,反而更加凝重。牵扯到布政使司的官员,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这已不仅仅是地方豪强的对抗,而是渗透到了省级衙门。

“口供和物证,立刻密封,以六百里加急,直送京师,呈交陛下与杨阁老。”文贵对顾云卿吩咐道,“同时,抄录一份副本,以市舶司公文形式,咨送福建巡抚、按察使司。我们要看看,这福建的官场,是会自清门户,还是要官官相护!”

他这是双管齐下,既通过中央施压,也在地方上投下了一颗炸弹,逼他们站队。

几乎与此同时,月港的海面上,也因这一战而暗流汹涌。

“混海龙”陈国辉在老巢“蛇蟠岛”上暴跳如雷。他损失了一艘得力快艇和几十名手下,更重要的是,面子丢大了!被一支刚成立不久的巡海民壮打得狼狈而逃,这消息传开,他以后还怎么在海上立足?

“文贵!顾云卿!老子与你们势不两立!”陈国辉一脚踢翻了面前的矮几,酒水洒了一地。他手下几个头目噤若寒蝉。

“大当家,消消气。”一个留着山羊胡、看似师爷模样的人阴恻恻地开口,“这次是我们大意了。不过,也摸清了他们的底。那支巡海船队,船不怎么样,人也是新凑的,就是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硬拼我们不惧,但……是不是可以换个法子?”

“什么法子?”

“漳州那帮老爷们,现在恐怕比我们还急。咱们可以派人去联络,让他们加钱!而且,光我们一家动手目标太大,是不是可以……拉上‘浪里蛟’张琏?那家伙一直跟我们不对付,但这次面对朝廷,他未必敢独善其身。”

陈国辉眼中凶光闪烁,觉得此言有理。海盗内部,也因外部压力而开始出现联合与分裂的苗头。

而在月港内,葡萄牙船长席尔瓦,则通过望远镜,默默观察着返航的巡海船队和码头上的骚动。

他放下望远镜,对身旁的大副低声道:“看来,这位文总督,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能力和决心。他不仅懂贸易,更懂如何用刀剑扞卫规则。”

“船长,那我们……”

“暂时收起那些小心思。”席尔瓦做出了决断,“先老老实实做生意。或许,与一个强大的、讲规则的管理者合作,比与一群贪婪无序的海盗或地方官员打交道,更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派人去回复文总督,我们愿意派出一名航海士,与他们交流海图知识。”

裂痕,在对手的阵营中产生。刀锋,在市舶司手中愈发锐利。

文贵站在望楼上,看着逐渐恢复秩序、甚至比以往更加繁忙的港口,心中并无松懈。

他知道,收拾一个参议甚至参政,需要时间和更确凿的证据。海盗的报复随时可能到来。与葡萄牙人的合作也需警惕。

但他手中,已然握住了更多的牌:初具战斗力的巡海力量、王良那里源源不断提供的财政支持、顾云卿无孔不入的情报、以及……来自京师皇帝的绝对信任。

这场围绕月港的博弈,已从最初的立威,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政治较量与海上争锋。

下一刀,将指向何方,文贵心中已有定计——他要利用手中的俘虏和赃物,在福建官场,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浪,逼那些藏在幕后的人,一个个走到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