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执政官 > 第55章 勋贵合流(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德二年,秋九月,西山演武后数日。

夜色深沉,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乾清宫西暖阁内,却仍是灯火通明。

朱厚照并未身着龙袍,而是一袭玄色暗纹直身,负手立于那幅巨大的大明舆图前,目光在九边与东南沿海之间逡巡。

阁内除了侍立在角落如同影子般的张永,只有一位客人。

此人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沉静,虽只穿着寻常的沉香色潞绸道袍,但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久居上位的雍容气度。

他便是当今英国公张懋,成祖朝名将张辅之后,勋贵集团中地位最尊、声望最隆者,亦是京营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之一。

张懋微垂着眼睑,手中捧着一盏温热的雨前龙井,看似平静,心中却如这茶汤下的暗流,起伏不定。

皇帝深夜密召,摒退左右,只留心腹太监,所谈之事定然非同小可。

他隐约感觉到,这与近日西苑教导队的成立、西山演武,乃至朝堂上那些关于“新学”、“算符”的暗流有关。

“英国公,”朱厚照转过身,声音打破了沉寂,“朕近日观西山演武,教导队中颇有几位可造之材。然,京营积弊,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教导队所能尽革。朕欲彻底整饬京营,乃至天下卫所,不知国公以为如何?”

张懋心中一震,知道戏肉来了。

他放下茶盏,起身躬身,语气沉稳:“陛下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乃社稷之福。老臣身为勋戚,统领京营,自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这话滴水不漏,既是表态,也是试探。

朱厚照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

“国公不必拘礼。朕今夜召你,非为君臣奏对,实欲与国公推心置腹,共商国是。”

他走到张懋对面的紫檀木圈椅坐下,目光锐利地看着对方。

“京营乃至天下卫所之弊,国公比朕更清楚。空额、吃空饷、役使军士、武备废弛…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朕欲改革,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大明江山永固。”

张懋沉默片刻,缓缓道:“陛下所言,确是实情。然…改革二字,谈何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动利益,甚于触动灵魂。京营之中,盘根错节,各方势力纠缠…”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改革会得罪无数人,包括勋贵集团内部。

“朕知道。”朱厚照语气不变,“所以,朕需要国公的支持。非是口头上的支持,而是实实在在,与朕并肩而战。”

张懋抬起头,看向年轻皇帝那双深邃不见底的眼睛:“老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朱厚照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朕欲改革,并非要掘断勋贵根基。恰恰相反,朕欲与勋贵,共开一番新局面!”他手指舆图,“如今大明,北有鞑靼环伺,东南海疆不靖,西南土司时叛。守成,唯有坐吃山空,日渐沉沦。唯有进取,方能开拓财源,重振武勋!”

他盯着张懋:“国公可知,海外番邦,如佛郎机(葡萄牙)、红毛夷(荷兰)者,其船坚炮利,远涉重洋,于南洋、于天竺(印度),攫取财富无数?其国中贵族,因开拓海外,富可敌国,权柄日重!”

张懋的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海外财富,他并非没有耳闻,东南沿海那些豪商巨贾,哪个不是靠着私下海贸富得流油?

但朝廷海禁政策,以及文官集团对“重利轻义”的抨击,使得勋贵集团很难名正言顺地插手其中。

“陛下的意思是…?”

“朕意,重开市舶司,有限度放开海贸!然,海上风高浪急,非有强军不能护航,非有可靠之人不能掌舵!”朱厚照图穷匕见,“朕欲整顿京营,编练新军,首要目标,便是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这支水师,不仅用于靖海疆,更要为我大明,开拓海上商路,护卫商船,于海外建立据点,获取源源不断之财富!”

他目光灼灼。

“届时,军功何愁?财富何愁?勋贵子弟,何须困守于日渐窘迫的田庄禄米?大可乘风破浪,于万里海疆之上,博取封侯之位,重现祖上荣光!而这一切,需要一支真正能战、听命于朝廷的新军作为后盾!”

张懋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又被他强行压下。皇帝画出的这张大饼,实在太有诱惑力!

开拓海外,重现武勋辉煌,这是所有勋贵梦寐以求却不敢宣之于口的野望!

而且,皇帝将新军的组建与海外利益直接挂钩,这意味着勋贵集团若能主导此事,未来在海贸的巨大蛋糕中,将占据极其有利的位置。

但他毕竟是历经三朝的老狐狸,瞬间想到了无数困难。“陛下…此事…文官那边…”

“文官那边,朕自有计较。”

朱厚照打断他,“市舶司之事,朕已命文贵在江南秘密筹备。至于朝堂非议…只要国公愿站在朕这一边,与朕共同推动京营改革,编练新军,朕便有底气压下那些杂音!改革成功,水师建成,海贸畅通,届时巨大的利益摆在面前,还有多少人会抱着‘祖宗成法’不放?”

朱厚照站起身,走到张懋面前,语气无比诚恳:“英国公,勋贵与国同休戚。大明强,则勋贵荣;大明弱,则勋贵衰。如今已是生死存亡之秋,抱残守缺,唯有坐以待毙。唯有勠力同心,锐意革新,方能杀出一条血路,共创一个远超永乐盛世的辉煌时代!朕,需要国公这把‘国之利器’!”

张懋看着皇帝年轻而充满锐气的脸庞,听着他极具煽动性和现实利益考量的话语,心中天人交战。

他知道,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英国公府乃至整个勋贵集团将迎来新生;赌输了,则可能万劫不复。但皇帝给出的压迫和前景,又让他无法拒绝。

良久,张懋深吸一口气,撩袍跪倒在地,不再是刚才那种程式化的礼仪,而是带着一种决绝:“陛下推心置腹,老臣岂敢不效死力!老臣愿以英国公府百年声誉,追随陛下,整饬京营,编练新军,为我大明,开拓万里波涛!”

这一刻,君臣之间,基于现实利益和共同愿景的同盟,在这深夜的密室中,正式达成。

一场更深层次、也更危险的军事改革,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