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执政官 > 第210章 织网海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贵离京,月港的重担便更多地落在了王良与顾云卿肩上。

两人身份迥异,一为内廷出身的天子家奴,一为天子亲军的锦衣卫鹰犬,却在帝国这扇新开的“南风窗”前相得益彰。

两人虽然都年轻,但是相互协同配合,把月港的事物,在文贵离京的这段时间处理的仅仅有条。

王良坐镇市舶司衙门,将算学之能发挥到极致。

他改革了账目流程,引入了更清晰的复式记账法的雏形,虽无其名,却有其实,使得庞大的海贸税收往来清晰可查,极大地遏制了贪墨空间。

同时,他利用其内廷背景,绕过部分繁琐的官僚程序,直接与内承运库对接,确保税款能快速、足额地汇入皇帝的内帑和太仓,这使他虽无文贵的总督头衔,却在财政和宫廷渠道上拥有独特的影响力。

王良历来行事低调,心思缜密,将市舶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如同一个精密的算盘,每一粒珠子都拨动在关键处。

而顾云卿,则如同潜行于阴影中的猎豹。

他明面上的身份是协理海防、稽查走私的市舶司官员,但其真正的重心,早已转向那张皇帝授意、指挥使石文义全力支持的海外情报网络。

月港,锦衣卫秘密据点,设在一家经营南洋香料、背景干净的商行后院。

顾云卿一身便装,正与两名心腹下属密议。桌上摊开着粗糙的南洋海图,上面标注着几个新画的记号。

“满剌加(马六甲)已被佛郎机人占据,其总督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手段酷烈,垄断香料贸易,对我大明商船课以重税,甚至时有扣押。”

一名锦衣卫番子低声汇报,他是最早被顾云卿派往南洋的夜不收之一,皮肤黝黑,已略带几分南洋风貌。

另一名下属补充道。

“苏门答腊的旧港宣慰司(三佛齐故地)势微,各土邦首领心怀异志。暹罗、安南等国对我朝态度恭顺,然其国内亦有权贵与海盗、佛郎机人暗通款曲。爪哇岛上的淡目国与新生的马打蓝素丹国争斗不休。”

顾云卿手指点在海图上几个关键港口:“佛郎机人是心腹大患,然其船坚炮利,不可力敌,当以探查为主。我们的网,要先从这些地方撒开——旧港、北大年(暹罗属邦)、安南的会安、以及爪哇的泗水。”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何建点?”

“属下以为,可分三步。”

首先开口的番子显然已有成熟想法,“其一,依托商馆。遴选忠诚可靠、背景清白的海商,许以优惠,助其在目标港口建立或扩大商馆,我派人以账房、通译、护卫等身份嵌入,以此为掩护,建立固定联络点。”

“其二,发展‘楔子’。”

顾云卿接口。

“目标有三类人:一,当地不得志的华商后裔,他们熟悉本地情形,又渴望重获故国认可;二,对佛郎机人或本地暴政不满的土人头目、学者;三,唯利是图但有能力、有渠道的异国商人,如阿拉伯人、印度人。许以钱财、贸易特权,或承诺庇护,将其发展为眼线。”

“其三,建立传递线路。”

另一名下属道。

“不能只依赖往来商船。需建立快速、隐蔽的信道。可招募熟悉特定航路、胆大心细的疍民或小船主,专司传递消息。重要情报,甚至可考虑驯养信鸽,虽海上风险大,但短距离或岛屿间或可一试。”

顾云卿点头:“思路不错。然选人、用人,乃重中之重。切记,宁缺毋滥。所有吸纳人员,必须留有‘羁縻’,知其弱点,握其把柄。所需银钱、物资,我会向石都督申请,陛下内帑会全力支持。”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月港的万家灯火,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陛下要的,不仅是商税,更是这万里海疆的耳目清明。佛郎机人想锁住南洋,我大明便要破网而出!尔等放手去做,但有功绩,不吝封赏;若有差池,锦衣卫家法,尔等自知!”

“卑职明白!”两名下属肃然领命,身影迅速融入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市舶司内,王良也收到了顾云卿关于“加强夷情探查”的例行公文抄送。

他放下公文,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他深知顾云卿在做什么,也明白皇帝此举的深意。

他并不会去干涉顾云卿的行动,甚至在必要时,会利用市舶司的渠道为其提供便利。

但他也会牢牢盯住顾云卿,确保这支暗处的力量,不会脱离掌控,更不会反过来影响到月港明面上的繁荣与稳定。

内廷与锦衣卫,算盘与绣春刀,在这片充满机遇与危险的海疆上,各自执行着皇帝的意志,共同编织着一张笼罩南洋的情报与利益之网。

而这张网的每一个节点,都直接牵动着紫禁城中,那位年轻皇帝对海外世界的认知与决策。

海风依旧,月港的喧嚣之下,无形的暗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着未知的深海蔓延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