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双喜临门
庆典的荣光尚未在校园中散去,新的喜讯已如春风般拂过高一三班的每个角落。
清晨的教室里,广播声再次响起:通知!高一三班全体学生,立即到市政协大楼参加一二·九运动纪念活动!
在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迅速列队出发。会场上,当念到新团员名单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所有递交申请的同学全部获批!我们高一三班,因此成为了全市唯一一个全员共青团员的班级!
更令人惊喜的是,市教育局长郑重宣布:经省教委严格评审,决定授予清州一中高一三班——省级优秀高中示范班级荣誉称号!
老班激动地走上主席台,接过那块沉甸甸的铜牌。那一刻,所有集训的汗水、游行的艰辛,都化作了眼角的泪光与心底的骄傲。
第二节 意外的收获
实实在在的关怀很快到来。第二天早上,林老师抱着厚信封走进教室:同学们,建市庆典的补贴发放了!
教室里顿时欢声雷动。
每人应发两百元整!林老师开始按名单发放。
当发到我和萧逸时,林老师特意多递来一百元:这是市委李书记特意批示,给予你们两位排头兵的额外奖励!
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三百元收好,指尖轻抚过崭新的纸币。这笔钱,相当于我大舅一个月的工资,足以让妈妈肩上的担子轻上许多。
第三节 山路同行
周六,孤英文学社的第二次采风活动,目的地是陆耳山的家乡——高乐乡三道沟。
与我们擒龙村不同,三道沟是深藏山坳的原生态村落。我们登上摇摇晃晃的农村客运中巴,在省化肥厂旁的岔路口下了车。
沿着窄小土路步行半小时,真正的考验才开始——翻越两个陡峭山坡,还要蹚过冰冷刺骨的小河。爬第一个陡坡时,我那双高跟鞋终于不堪重负,一声崴断了鞋跟。
叫你臭美!萧逸立刻凑过来,带着戏谑又不容拒绝的笑容,书童,今天轮到我了!上来!
在我还未来得及反驳时,他已半蹲下身。在社友们的起哄声中,我只好红着脸伏上他的背。山路崎岖,他却走得很稳。
我的脸颊无意间贴着他坚实的肩膀,双手紧紧抓着他胳膊,前胸紧贴着他温热的背脊。我能感受到他微微绷紧的肌肉线条和透过衣衫传来的体温。
不远处,我看到大师姐黄燕在下坡时不慎滑倒,整个人滚下几米。就在我们惊呼时,一个挺拔的身影快步上前——正是我们初三五班的老同学赵松。他二话不说,用一个标准的公主抱将黄燕稳稳抱起。
放我下来!黄燕难得露出羞窘神色,脸颊绯红。
别乱动。赵松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温柔,伤到脚就别逞强。
我注意到一向英气逼人的大师姐,此刻在赵松怀里竟显得格外娇小。她最终放弃了挣扎,安静地靠在赵松胸前,任由他抱着继续前行。这一幕让不少同学会心一笑——原来玉女门的大当家,早已心有所属。
而当我趴在萧逸背上时,眼角余光瞥见书法家张艳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她手中不自觉地攥着一片竹叶,目光追随着萧逸挺拔的背影,那眼神中的落寞让我心中了然。萧逸啊,就像一支招蜂引蝶的花朵,不知牵动着多少少女的心。若不是后来发生的那些事让我们的感情止步不前,恐怕现在该头疼的就是我了!
不愧是集训后的,体力见长啊。大师姐在赵松怀里还不忘打趣。
那必须的,背我们排长,能掉链子吗?萧逸语气轻松,气息却微微急促。
过河时,陆耳山小心翼翼地牵着孙倩的手。我笑道:陆耳山小师父,你可要牵好我小师娘的手哟!
谁知孙倩脚下一滑,还是跌进了河沟。陆耳山急忙脱下外套...
就这样,萧逸一直将我背到了陆耳山家那座被竹林环抱的院子里。而赵松也始终抱着黄燕,直到走进院子才轻轻将她放下。
第四节 田园雅趣
初到村里,社友们立刻被田园风光吸引。我见到陆耳山的妈妈,乖巧地叫声大姨。陆耳山解释:曹鹤宁的妈妈叫陈瑛,和您一样都是穿青人陈氏。
陆耳山的妈妈慈爱地抚摸着我及腰的长发:这头发长得真好。以后要抽空来看大姨!
在萧逸的怂恿下,我看到槐树下拴着一匹毛发油亮的小红马。
排长,敢不敢试试?萧逸挑眉挑衅。
啥?你给老娘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冲上头顶。
在陆耳山家人帮助下,我小心翼翼地跨上马背。渐渐地,我熟悉了马匹节奏,示意马主人松手。
我轻轻一夹马腹,小红马乖巧地小跑起来。山风迎面扑来,带着草木清香和自由的味道。心中豪气顿生,我伸手解开束发带。及腰长发如黑色瀑布在身后飘扬,与马蹄节奏一同舞动。
当我利落地跳下马时,一位男社友看着我因颠簸而微微起伏的胸口,促狭地出了上联:
母人骑母马,母上母下!
我岂能示弱?立刻白了他一眼,不假思索地回敬:
绝人出绝对,绝子绝孙!
这下联机巧刁钻,对仗工整,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第五节 对联雅集
这个插曲自然拉开了对联活动的序幕。
老娘出一上联,你们对下联!我兴致勃勃,一二三四五!
大师姐坐在赵松为她搬来的竹椅上,笑着接道:红黄蓝绿紫!
二师姐孙倩倚在陆耳山身边想了想:金木水火土!
陆耳山沉吟道:江河湖海溪!
一直安静的宇文嫣浅浅一笑,转向萧逸:社长大人,我也出一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萧逸不假思索:忠孝节义礼悌廉。
陆耳山附耳问我:小徒弟,这对联是啥意思?
我憋笑低声道:你慢慢领会,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孙倩直接点破:没错,就是骂人王八无耻
众人再次爆发出哄笑。
接着,我想起一处遗迹所见:我曾在玉冠山道观残碑上看到上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们可有下联?
见无人能对,我缓缓道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当家,你这对联境界太高了!
排长,再来一个难的!萧逸不服输地喊,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我想起历史课本上那些在华夏周边蠢蠢欲动的宵小,一股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对得好!这下联工整又气势磅礴,赢得满堂喝彩。
第六节 深藏的心意
下午,我们随陆耳山的爸妈去地里种油菜籽。大部分同学出身农村,撒籽、施肥、盖土都很熟练,只有萧逸几个城市的孩子手忙脚乱。
他打趣我穿着陆耳山姐姐的衣服像村姑,我回敬:切,老娘在家里本来就是村姑好不好!
傍晚回来,陆家热情地用农家菜招待我们。席间,我注意到陆耳山的爷爷奶奶穿着打补丁的棉袄,家里的桌椅带着岁月痕迹。
趁着大家还在谈笑,我悄悄离席走进堂屋。神龛下放着几个空碗。我默默取出三张十元钞票——这是我一周的生活费——小心折好压在碗底。
我没有声张,只希望这点心意能如清风般稍微帮衬这个清贫家庭。
做完这一切,我若无其事地回到院子,心里却感到异常的平静与满足。
这一天的乡野采风,有纵马驰骋的洒脱,有唇枪舌剑的机锋,有古道热肠的温情,还有深藏于心的默默关怀。青春的画卷,正因这些斑斓的色彩而愈发厚重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