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改革 > 第10章 现实和话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四年二月中旬,朱由检精心挑选的团队已齐聚京城,准备奔赴使命。临行前,必要的仪式与授权不可或缺——干活之前,先要名正言顺地升官授职。

李邦华被任命为 钦差总理陕西剿抚屯田事务大臣。这个超常规的头衔明确赋予他总揽陕西军政的全权,协调一切剿匪、安抚、屯田事宜,遇事可相机专断,直达天听。

孙元化被正式任命为 陕西三边巡抚。此举令他不仅负责新作物的推广与屯田技术,更获得了管理陕西地方民政、财政的合法权力,能更有效地调动资源,保障任务的执行。

马祥麟在原有石柱宣慰使司指挥使的基础上,加授四川卫指挥使。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其个人地位和威望,使其在协调与其他军事力量时更有底气,也象征着他是皇帝的直接代表,手握钦差之权。

周文郁升任陕西总兵,陕西卫指挥使。并明确敕令 “节制陕西各方客兵、援兵”。这一任命使他成为了陕西地区事实上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有权统一调遣包括其本部关宁军在内的所有作战部队,确保军事行动的统一和高效。

四人跪接圣旨,山呼谢恩。心中虽感皇恩浩荡,但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深知此行关乎万千生灵和西北大局。

陛辞之时,朱由检步下御阶,来到四人面前,语重心长,反复告诫:“陕西危局,非一人之力可解。卿等此去,务必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万事皆要坦诚相待,共渡难关!切不可效仿朝中某些陋习,有事掖着藏着,以致贻误大局!”

他尤其对自己一手提拔的两位爱将周文郁和马祥麟关怀备至,细细叮嘱行军作战、保重身体之事,目光中充满了期许:“朕在京师,静候卿等佳音!盼尔等不负朕望,克竟全功!”

为确保事务顺利开展,朱由检更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他特旨将之前“售卖”教堂特许权所得的六万两白银,又从拮据的内帑中咬牙挤出十万两,凑足整整十六万两白银,作为他们的启动资金。

“这些银两,尔等带去陕西。”朱由检指着那沉甸甸的银箱,“一则用于招募流民,采买农具种薯;二则犒赏军士,维持开支;三则……或许可用于招抚之时,略示朝廷恩恤。总之,一切以便宜行事为准!”

带着皇帝的殷殷嘱托、前所未有的重权以及宝贵的十六万两军饷,这支被寄予厚望的队伍,终于浩浩荡荡地驶出京城,向着那片苦难深重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进发。

抵达陕西后,李邦华一刻未停,旋即于临时督署行辕升帐开府,召见陕西地方文武官员。

大堂之上,气氛肃穆。李邦华端坐正堂主位,面色沉静不怒自威。孙元化、周文郁、马祥麟三位核心成员皆按剑披甲,分别肃立其两侧,如同三尊护法金刚,无声地宣示着中央钦差的权威与武力后盾。陕西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以及西安府乃至周边州县的官员们鱼贯而入,分列两侧,心思各异地等待着这位钦差大臣的开场。

李邦华没有多余的寒暄,目光如电扫过堂下众官,开门见山,声若洪钟:

“诸位!本官奉圣命而来,所为者无非三件事!”他竖起三根手指,字句清晰,掷地有声:

“其一,剿灭肆虐地方、祸乱乡里的民变流寇,还陕西一个安宁!”

“其二,安抚流徙百姓,恢复生产,推广新种,让百姓有田可耕,有饭可食,得以安居乐业!”言及此处,他话音陡然转厉,竖起第三根手指,目光也变得锐利无比:“至于这第三!所有侵吞军屯田产者,所有欺上瞒下、中饱私囊者,所有虚报兵额、冒领饷银者——”

他刻意停顿,让那冰冷的肃杀之气弥漫整个大堂,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本官只给你们三天时间!三日之内,自行将其所吞没之田产、钱粮,尽数、彻底、毫无保留地归还于朝廷!过时不至者……”他冷哼一声,未尽之言中的威胁意味让堂下不少官员脊背发凉,“便休怪本官以国法从事,届时,悔之晚矣!”

这个开场白,在李邦华自己看来,可谓雷厉风行,恩威并施,足以表明态度,震慑宵小。

然而,他终究还是低估了陕西这潭水有多深,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到了何种地步。他的话对于那些在官场和地方上混迹多年的“老油子”以及根基深厚的豪强来说,更像是一阵耳旁风。许多人心中暗自嗤笑:“又是这一套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吓唬谁呢?”他们根本不带怕的,笃信法不责众,更相信这位京里来的钦差最终也得向他们背后的关系网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妥协。

而那些本就畏首畏尾的地方官,见状更是心凉了半截。他们深知那些豪强和军头的手段和能力,谁也不愿、也不敢去当这个出头鸟。于是,几乎不约而同地,所有人都选择了明哲保身——要么眼观鼻、鼻观心,装作什么都没听见;要么心中打定主意,回去之后立刻称病告假,暂避风头。总而言之:你李邦华要搞事,你自己去搞,可千万别带上我们,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办不了。

这边李邦华在行辕内的训话余音未落,甚至许多官员还未及散去,城外便陡然传来急促的警讯——起义军中的重要头领神一魁,竟亲率两万余人马,骤然聚集于西安府城下!

这神一魁确是陕西乱军中有名号的人物,麾下声势号称六七万之众(实则将随军流亡的男女老幼悉数计算在内),真正能提刀厮杀的骨干约莫两万出头。他们闻风而动,探得此次京中来的钦差携有巨额钱粮,便如嗅到血腥的饿狼般直扑过来。陕西连年赤地千里,早已民穷财尽,即便是起义军的日子也极为难熬,能抢掠的目标早已扫荡一空,硬骨头又啃不动。如今得知有“肥羊”送上门,岂能放过?归根结底,已是穷途末路,若再不劫得这批粮饷,他神一魁的队伍自己就要溃散了。

贼兵压境,这无疑是当着陕西文武百官的面,狠狠地扇了李邦华一记响亮的耳光,更是公然挑衅朝廷和皇帝的威严!李邦华勃然大怒,此刻任何怀柔或谈判都已是徒劳,唯有以雷霆手段立威!他当即厉声下令:“周总兵,马指挥!即刻点兵出战,务必给本督旗开得胜,扬我军威!”

“得令!”周文郁与马祥麟早已按捺不住,齐声应诺,旋即抖擞精神,披甲上马,率领精锐开出城外列阵。

城下,神一魁见官军人数似乎远逊于己,心下更是笃定自己来得正是时候。他见对方阵中跃出一员极为年轻的将领(马祥麟),不由轻蔑之心大起,催动战马上前几步,高声喝道:“呔!那官军听着!谅你一黄口小儿,本头领今日心情好,不与你一般见识!速速将所携钱粮尽数献上,爷爷或可饶你不死!”

这番话,充满了轻视与狂妄,直接把心高气傲的马祥麟给气笑了。他自随母亲秦良玉南征北战以来,大小恶仗经历了无数,何曾被人如此小觑过?他转头对周文郁一抱拳,朗声道:“周大哥!且请安坐,为小弟掠阵!看小弟如何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生擒过来,献于帐下!”

周文郁深知马祥麟之勇,更知此刻需速胜以立威,当即重重点头,豪迈应道:“好!贤弟放心前去!哥哥亲自为你擂鼓助威!”

说罢,周文郁果真下令取来战鼓,亲自抡起鼓槌。霎时间,雄浑激昂的战鼓声震天动地,为马祥麟的出阵奏响了雷霆般的序曲!

,马祥麟一夹马腹,坐下骏马如离弦之箭般飙出阵中。他手中那杆标志性的白杆长枪一抖,枪尖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嘶鸣,直指神一魁!

“逆贼休得猖狂!认得石柱马祥麟否?!”

声未落,人已至!神一魁见对方来势如此凶猛,心下微惊,但自恃勇力,亦催马挥刀迎上。他仗着身高力大,手中一柄厚背砍山刀带着呼啸的风声,兜头盖脸地便朝马祥麟劈去,企图以力压人。

然而,马祥麟家传武艺精湛绝伦,更兼久经战阵,岂是等闲?只见他丝毫不惧,白杆长枪如灵蛇出洞,并不硬格,而是巧妙一引一拨,便用巧劲将那势大力沉的一刀卸向一旁,正是“四两拨千斤”的高明手法!两马交错而过,神一魁这志在必得的一刀竟完全劈空,身形不由得微微一晃。

不待神一魁回气,马祥麟已勒转马头,长枪顺势回刺,攻势如潮水般连绵不绝。他的枪法兼具力度与灵巧,时而如暴雨梨花,疾刺要害;时而如巨蟒翻身,横扫千军。神一魁虽也悍勇,刀法大开大阖,但在马祥麟精妙迅疾的枪法面前,竟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被打得手忙脚乱,汗流浃背。

城头之上,李邦华、孙元化及一众陕西官员皆在观战。见马祥麟如此神勇,官军士气大振,欢呼雷动;而那些原本心存观望的地方官则看得心惊肉跳,暗忖这京里来的钦差手下果然有狠角色。

阵前,周文郁擂鼓的节奏愈发急促激昂,每一次重槌都仿佛敲在官军的心头上,激励着他们的斗志。

马祥麟越战越勇,看准神一魁一个破绽,长枪猛地一记虚晃诱其格挡,随即手腕一沉,枪杆如毒龙出洞般精准地拍在神一魁的手腕上!

“哎哟!”神一魁吃痛,惊呼一声,握刀的手顿时一松,那柄厚背砍山刀“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胜负已分!神一魁魂飞魄散,拔马便想逃回本阵。马祥麟岂容他走脱?催马急进,探身伸手,一把揪住神一魁的勒甲绦,大喝一声:“给我过来!”竟硬生生将其从马上生擒活捉了过来,掷于地上!周围官军一拥而上,顿时将其捆得结结实实。

主将被擒,城外那两万乌合之众顿时大乱,惊惶失措。周文郁看准时机,令旗一挥,亲自率领养精蓄锐已久的关宁铁骑发起冲锋!那关宁铁骑和那出笼猛虎一般,朝着贼军一顿掩杀,那周文郁一身绿袍手提关刀,所到之处皆无一合之敌。

有诗赞曰:

白袍小将擎枪出,赤面魁酋纵马冲。

刀劈华山千钧重,枪点寒星四两功。

鼓震三军胆气豪,阵斩枭酋万骑从。

关宁铁骑突阵时,青袍偃月荡寇风。

凯奏皆言皇恩重,麟阁新题御墨浓。

以上种种“马祥麟单骑破敌,生擒敌酋”、“周文郁稳坐中军,擂鼓助威”的精彩桥段,皆为近日于京师市井间广为流传的最新一期话本所载,讲得是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极大地满足了百姓对英雄的想象。(朱由检干的)

至于真实情况?李邦华的奏本正安安静静的躺在朱由检的龙案上呢,老百姓当然更喜欢那种类似三国话本般的将对将,兵对兵。这种类似流水账一样的奏报他们根本不想看,不想听。

臣李邦华谨奏:

仰赖陛下天威,臣等奉旨赴陕,方抵西安,即遇逆酋神一魁纠众两万馀猝然犯境。贼势猖獗,直逼城垣,臣当即敕令总兵官周文郁、指挥使马祥麟整军迎敌。

周、马二将深体圣意,洞察贼阵中军涣散,遂亲率精锐铁骑乘势疾驰突阵。将士用命,锋镝所向皆披靡,阵斩贼酋神一魁于万军之中。贼众惊溃,自相践踏,我军乘胜追击三十里,斩首六千级,获辎重马匹无算,收降卒万余。

此役皆仗陛下圣谟深远,简任得人,将士始能效死用命。今已整饬降众,择其精壮编入行伍,老弱安置屯垦。陕境暂宁,臣等惟当益竭驽钝,广布皇仁,以期早靖妖氛。

所有战功细节,谨遵实录,不敢稍有润饰。伏乞圣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