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改革 > 第28章 对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啊——好生闲适……”

朱由检瘫在暖阁的软榻上,百无聊赖地拨弄着香囊的流苏。国库充盈,内帑丰足,他近来连算账都懒得拨算盘——反正怎么算,这钱在他有生之年怕是都挥霍不完。自然,前提是不能胡来,像大修宫室、广选秀女这等劳民伤财之事是断不能做的。

但这笔看似庞大的财富,真要用以成就那件心头大事时,却又显得捉襟见肘。他曾与几位心腹重臣反复核算过:若要犁庭扫穴,一举荡平辽东,明军至少需动员五十万精锐。毕竟,对面的皇太极麾下,能战之兵已近三十万。

然而,比军费更令人头疼的是现实困境。由于塞外环境变迁,昔日漠南可供大军取水的河流多已干涸,水源补给成了北伐的第一道难关。而出辽东山海关一路,山峦叠嶂,道路崎岖,粮秣转运极为艰难,成本陡增。

他算过一笔残酷的账:五十万大军,每日仅粮食消耗就高达六、七万石。而这还只是前线消耗。在缺乏漕运与海运支持的边关,要将这些粮食从腹地运抵辽东,需要动员的民夫、骡马,以及沿途的损耗,其成本又何止数倍?

想到这里,朱由检那点闲适感顿时烟消云散。他望着辽东方向,喃喃自语:“皇太极那个鳖孙……这会儿又在琢磨什么鬼主意呢?”

盛京,清宁宫内。

烛火映照着海兰珠略显苍白的脸庞。皇太极坐在榻边,轻轻握住她微凉的手,目光中满是难以掩饰的怜惜与忧虑。

“爱妃且宽心休养,”他的声音比平日朝会上温和了许多,“万事皆有朕在。”

海兰珠微微摇头,眼中含着一抹化不开的忧色,声音虚弱却清晰:“陛下……臣妾都听说了。您为了守在臣妾身边,竟将征伐朝鲜的军务都推迟了……这……这会留人话柄的。臣妾怎能因一己之身,误了国家大事?”

皇太极闻言,眉头微皱,握紧她的手:“什么话柄!朕乃一国之君,难道还不能陪在自己最心爱的妃子身边?”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朝鲜,疥癣之疾,迟早可定。但你若不安好,朕心何安?那些闲言碎语,由他们说去!”

“可是陛下……”海兰珠还想再劝。

“没有可是,”皇太极打断她,语气坚决却不失温柔,“在你痊愈之前,朕哪儿也不去。什么朝鲜,什么大明,都比不上你此刻安康重要。”

他伸手为她掖好被角,动作轻柔。

“你好生歇着,朕就在这里陪着你。”

海兰珠望着丈夫坚毅中带着柔情的面庞,知道再劝无用,眼中泪光闪烁,终是化作一声轻叹,依言闭上了眼睛。皇太极则静静守在榻前,烛光将他的身影拉长,在这寝宫内,他暂时只是一位守护病中爱妻的丈夫。

皇太极虽日夜陪伴在海兰珠病榻前,心思却从未离开过千里之外的江山棋局。他一面亲自为爱妃试药,一面听着范文程从关内送来的密报。

告诉范先生,接触毛文龙旧部时要把握分寸。皇太极压低声音对心腹吩咐,目光仍停留在海兰珠苍白的脸上,孔有德贪财,耿仲明重利,尚可喜念旧——要投其所好。

他轻轻扶起海兰珠,喂完汤药后继续嘱咐:毛承禄那边更要小心安置。此子虽不成器,却是招揽东江旧部最好的一面旗帜。

当海兰珠沉沉睡去,皇太极立即召见议政大臣:明廷正在清理毛文龙旧部,这正是天赐良机。让范文程不惜重金,务必要把这批善战之将招致麾下。

他走到地图前,指尖划过山海关一线:有了这些熟悉明军防务的将领,就等于在崇祯心腹插了一把尖刀。

侍从忍不住提醒:陛下,娘娘方才说......皇太极摆手打断:朕知道。但治国与齐家,从来都要兼顾。

他回到榻边,为海兰珠掖好被角,轻声自语:朕既要治好你的病,也要拿下大明的江山。烛光摇曳中,这个深情的丈夫与枭雄的身影渐渐重合。

暖阁内,朱由检批阅着辽东密报,当看到皇太极为海兰珠辍朝多日时,不由轻嗤一声。

这鳖孙倒是个痴情种子。他撂下朱笔,对侍立一旁的曹化淳笑道,若论夫妻情分,朕倒要赞他一句真性情。

朱由检当即铺开御用笺纸,提笔时嘴角露出了一丝促狭的笑意。

他先是以关切的口吻问候了海兰珠的病情,随后笔锋一转:闻尔近来体态丰盈,心宽体胖,朕心甚慰。然辽东苦寒,饱食终日恐淤塞经脉,特赐长白参王两支助尔消食化积,茯苓三两利水渗湿,另附武夷岩茶半斤,可解肥腻。

他特意在等字眼上用了浓墨,写完还得意地吹了吹未干的墨迹,仿佛已看到皇太极读信时铁青的脸色。

这封夹枪带棒的书信连同珍贵药材,被快马加鞭送至宁远,交由辽东总督袁崇焕转递。

盛京清宁宫内,皇太极捧着明黄缎面的礼盒,初时还带着几分疑惑。待展开信笺读完,额角青筋微微跳动。

好个朱由检!他怒极反笑,将信纸重重拍在案几上。侍立左右的臣子们吓得纷纷跪地,却见皇太极突然放声大笑:来人!把这两支老参炖了赐给八旗将士,岩茶分赠诸贝勒——既然明帝如此关心朕的饮食,便让全军都沾沾光!

当夜,清宫膳房罕见地撤下了所有荤腥。侍从们看见皇帝在庭院中执弓疾走,直到大汗淋漓才停下。月光照着他紧绷的下颌,一句低语随风消散:朕倒要看看,来日是谁笑谁胖。

第二天,皇太极执起朱笔,

明帝既关切朕之饮食起居,朕自当投桃报李。

他亲自挑选了辽东老林中的百年鹿茸、滋补强身的特等海马,又添上关外珍品黑枸杞与肉苁蓉,皆是壮阳益肾的极品。命人以锦盒精心包装,附上一封用词的亲笔信:

大明皇帝陛下亲启:闻陛下勤政,常秉烛至深夜,朕心甚忧。陛下春秋正盛,然膝下仅三子二女,于皇室昌盛恐有不足。特献我关外滋补圣品若干,愿助陛下固本培元,延绵嗣续。望善加珍摄,勿负朕意。

他特意在三子二女四字上以朱笔圈点,遣心腹将领率精锐骑兵将这份直送山海关前,指名要袁崇焕转呈大明皇帝。

朱由检捏着皇太极关怀子嗣的信笺,冷笑三声,取朕珍藏的《礼记》来,要初刻本。”

他亲自用金粉在洒金笺上誊写《礼记·曲礼》中修身齐家章节,特意在妻妾之制一句用朱笔圈点,附上一对翡翠如意,遣使送往盛京。信中写道:

《礼》云:天子后立六宫。朕观尔竟以再醮之妇充正室,岂不知《周礼》有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特赐玉如意镇宅,免使关外效此非礼之风。

皇太极接到这份,当场砸碎了最爱的和田玉镇纸。他召来侍从,口述回信:

闻明帝精研《周礼》,竟不知《孟子》有言嫂溺援之以手?朕取海兰珠,正如舜娶娥皇,何劳明帝以亡国之礼说教?特还赠辽东参数斤,助明帝补脑醒神。

随信附赠的还有一整套《金史》,其中记载辽宋旧事的章节被全部折角,书页间夹着片片参须。

这场始于经史子集的帝王之争,在经年累月的笔墨往来中,竟渐渐撕去了温文尔雅的外衣,显露出近乎市井斗气般的本色。

紫禁城暖阁

朱由检捏着最新收到的信笺,上面赫然写着“尔枉读诗书,实为白痴”的字样,气得他将满案奏折扫落在地。

“蛮夷!彻头彻尾的蛮夷!”他胸口剧烈起伏,提笔蘸墨时手腕都在发抖。一旁的曹化淳战战兢兢地劝道:“皇爷息怒,何必与这等……”

“你懂什么!”朱由检打断他,笔尖重重落在纸上,“他既不讲道理,朕还与他讲什么斯文!”

盛京清宁宫

几乎同一时刻,皇太极也在殿内拍案而起。他盯着信上“傻笨酋长”四个字,怒极反笑:“好个南朝皇帝,竟学那市井无赖撒泼!”

“皇上息怒,明帝这是……”

“他既自降身份,朕便奉陪到底!”皇太极夺过侍从手中的笔,在纸上狠狠划下一道墨痕。

驿道之上,

往来的信使们面面相觑,手中捧着的已不再是精心包装的礼盒,而是简单封缄的信函。快马依旧奔驰,只是传递的内容已从典雅的辞章变成了:

“你低能!”

“你天花!”

“你目不识丁!”

“你数典忘祖!”

关宁前线,

袁崇焕看着最新送抵的“御笔亲书”,无奈地揉了揉额角。何可纲小声问道:“督师,这……还要存档吗?”

“存。”袁崇焕叹了口气,“一字不漏地存。将来修史,这也是……难得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