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怀揣着对恩师的感念与近乡情怯的激动,张衍志脚步匆匆,踏上了通往河西村的乡土路。

路旁的田野已是冬日的萧瑟,远处熟悉的村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带着柴火特有的温暖气息。

拐过村口的老槐树,那间熟悉的、带着小院的土坯房终于映入眼帘。

院子一角搭着简陋的肉案,旁边立着挂肉的木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猪油和柴火混合的味道——这便是他的家,河西村的屠户张家。

父亲张铁柱正蹲在院门口,就着最后的天光,闷头磨着那把用了多年的砍骨刀,发出“嚯嚯”的声响。

他的背影似乎比记忆中更显沧桑,肩膀却依旧宽厚。

母亲张氏则在院里的灶台边忙碌着,准备一家人的晚饭,时不时用围裙擦擦手,向村口方向张望,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与期盼。

“爹!娘!”张衍志隔着一小段田埂,便忍不住喊出了声,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磨刀声戛然而止。张铁柱猛地抬起头,黝黑的脸上写满惊愕。张氏更是浑身一颤,手里拿着的水瓢“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她也顾不得捡,踉跄着就朝外奔来。

“是……是衍志?我的儿啊!”张氏声音带着哭腔,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张铁柱虽未言语,但那紧握磨刀石、微微发抖的手和瞬间泛红的眼圈,暴露了他内心的激荡。

张衍志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母亲,对着父母的方向就要跪下:“爹,娘,不孝儿衍志回来了!”

“快起来!快起来!地上凉!”

张氏泪眼婆娑,死死拉住儿子的胳膊,捧着他的脸,上下打量,“瘦了,也黑了,在府城定是吃了不少苦……”说着,眼泪又止不住地往下掉。

张铁柱站起身,走上前,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嘴唇嗫嚅了几下,最终只吐出四个字:“回来就好。”

这时,院子里和隔壁听到动静的姐姐们也纷纷跑了出来。

“呀!真是小弟回来了!”

已经出嫁、今日恰好回娘家帮忙的大姐金花,裤脚还沾着泥点,抱着一个一岁的娃娃,惊喜地叫道。

二姐银花也刚从地里回来,挽着袖子,笑着围了上来。

尚未出嫁的三姐桂花、四姐菊花、五姐梅花更是如同欢快的雀儿,从屋里涌出,将张衍志团团围住。

“小弟,你可算回来了!”

“在府城过得咋样?书院大不大?”

“听说你考中了秀才,是不是真的?”

小小的农家院落顿时充满了久违的热闹与欢声笑语。

左邻右舍的村民也被惊动,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聚拢过来,脸上带着淳朴而善意的笑容,七嘴八舌地问候着。

张氏抹着眼泪,连忙招呼:“都别在门口站着了,快进屋,进屋说话!他爹,快去灶膛里添把火!”

一家人簇拥着张衍志进了堂屋。

屋内陈设简陋,泥土地面,木桌木椅,却收拾得整洁。

张衍志被按在最好的那张椅子上,姐姐们端来热水,小外甥也好奇地扯着他青衫的衣角。

“爹,娘,姐姐们,”张衍志看着围坐在身边的至亲,心中暖流奔涌,他清了清嗓子,从行囊中郑重地取出那套崭新的襕衫方巾,以及那份盖着府学大印的官牒,双手捧到父母面前,“儿子幸不辱命,已于上月通过院试,进学为生员。

岁考亦侥幸名列一等,晋升廪生。此是官牒与衣冠。”

刹那间,整个堂屋安静了下来。连门外看热闹的村民都屏住了呼吸。

张铁柱颤抖着伸出那双因常年杀猪、布满老茧和油渍的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身光滑的青衫,仿佛捧着绝世珍宝,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唯有那滚烫的泪水,顺着黝黑粗糙的脸颊滑落,滴落在青衫之上。

“他爹……”张氏更是早已泣不成声,紧紧攥着那份官牒,一遍遍摩挲着上面的字迹,“秀才……我儿是秀才公了……还是廪生……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她一把将张衍志搂在怀里,放声大哭,仿佛要将这些年所有的担忧、委屈与期盼都哭出来。

大姐金花、二姐银花也是眼圈通红,不停地用袖子擦着眼泪。

三姐桂花激动地直拽衣角:“我就知道小弟一定能行!”

四姐菊花文静些,也偷偷抹着眼角。

五姐梅花年纪最小,兴奋地脸蛋红扑扑的。

门外围观的村民顿时炸开了锅:

“了不得!铁柱家小子真中秀才了!”

“还是廪生!以后见县太爷都不用跪了!”

“老张家祖坟冒青烟了啊!”

赞叹声、羡慕声不绝于耳。

好半晌,张铁柱才缓过气来,用粗糙的手背狠狠抹去眼泪,看着儿子,声音沙哑却带着前所未有的亮光:“好!好小子!给老张家争气了!给咱河西村争气了!爹……爹这辈子,值了!”

他想起自己此前被冤去服河工徭役的屈辱,想起儿子为此奔走、甚至身陷囹圄的凶险,如今这一切,似乎都在这身秀才衣冠面前,得到了补偿与慰藉。

张衍志又拿出第一个月的廪饩银和一部分廪米:“爹,娘,这是朝廷发给廪生的钱米,以后家里能宽裕些了。您二老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看着那白花花的米粒和亮闪闪的银锭,张氏更是哭得不能自已。

这不仅是钱米,更是儿子用功名换来的安稳与尊严。

这一晚,张家破例点起了明亮的油灯,小小的土坯房里欢声笑语不断。

张氏和大姐、二姐拿出了看家本领,炒了鸡蛋,切了珍藏的腊肉,做了一桌在农家看来极为丰盛的饭菜。

张铁柱更是珍重地取出平时舍不得喝的一坛村酿,给儿子和自己都倒上了一碗,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话也多了起来,反复说着:

“我儿是秀才公了!”

声音洪亮,充满了自豪。

姐姐们围着张衍志,问长问短,听着他讲述府城的见闻、书院的趣事,眼中充满了对弟弟的骄傲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看着父母脸上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姐姐们欢欣雀跃的模样,听着窗外乡亲们由衷的赞叹,张衍志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满足与动力。

他所求的,便是守护住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团圆与喜悦。

这秀才功名,只是一个开始。

他要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好!

让父母安享晚年,让姐姐们有所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