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在大唐苟活 > 第118章 不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几天前,他还在这里为了周大牛的案子焦头烂额,随后便是大理寺那十日如同被无形枷锁困住的时光。

如今重新回到这按部就班、枯燥却也安稳的环境里,仿佛中间那惊心动魄的一段被凭空抽走,又仿佛已经过去了一百年那么久。这种强烈的割裂感,让他脚步都有些虚浮。

左校署里的气氛,明显与往日不同。

见到文安进来,原本聚在一起低声说话的吏员们瞬间散开,各自回到座位,眼观鼻鼻观心,但那偷偷瞥过来的目光,却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有敬畏,有好奇,有庆幸……不一而足。

之前文安空降而来左校署,虽有“贞观犁”“筒车”的名头,但多数人只当他是个运气好、有点歪才的幸进少年。

加上他性子怯懦,不善交际,私下里未必有多看重。尤其是崔明在时,更是隐隐形成一股排挤的势头。

可经过周大牛一案,所有人都看得明白,这位年轻的文署令,背景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对了,崔明已经畏罪“自尽”了,虽然疑点颇多,但是没人在意了。

能让崔家丢卒保帅,让崔明那个跋扈的家伙顶下所有罪名然后“被自尽”,最后自身还能毫发无伤地走出来,这岂是一个普通从八品小官能做到的?

就连之前帮文安说过话的李管事和王师傅,此刻见到文安,也是先松了一口气,随即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恭敬中带着几分敬畏。

他们既庆幸自己押对了宝,没在文安落难时落井下石,又害怕因为之前的接触,被崔家或者别的什么势力惦记上,遭受无妄之灾。

文安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里明镜似的,却也无力改变什么。他径直回到自己的公廨,坐下定了定神,便让人去叫李管事和王师傅。

两人很快到来,躬身行礼,语气比以往更加恭谨:“署令平安归来,实乃万幸。”

文安摆了摆手,懒得客套,直接问道:“周大牛的后事……如何处理的?”

李管事和王师傅对视一眼,李管事上前一步,低声道:“回署令,周大牛……和他婆娘,都已经下葬了。”

“就在城西郊外的一处旷野,寻了处便宜地方,署里几个相熟的匠人凑钱买的薄棺,算是入土为安了。”

文安注意到他言辞间的闪烁,追问道:“他婆娘?我记得他婆娘是病了,怎么……”

王师傅叹了口气,接过话头,声音沙哑:“他婆娘本来病得就重,全靠周大牛那点俸禄抓药吊着。”

“周大牛一出事,人没了,钱也没了,她……她没熬过两天,也跟着去了。等我们想起来去他家看看时,人都硬了……”

文安默然,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慌。他沉默片刻,又问:“他们……是不是还有个女儿?”

李管事脸上露出不忍之色,摇了摇头:“是有个闺女,叫丫丫,大概六七岁。我们忙着处理周大牛夫妇二人的丧事,等想起来安置那孩子的时候……她已经不见了。”

“坊正说,好像……好像是被人带走了,想要上前询问,却转眼不见了,估摸着是拍花子……”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文安的脊椎爬了上来。

一个完整的家就这样没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不,绝不能这样!文安的心就像是被一只铁手揪着,连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这个世道冷漠的,难道真的连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都不放过吗。

贞观盛世啊!

文安猛地站起身,声音有些发涩:“先带我去他们坟前看看。”

李管事和王师傅自不敢说什么,连忙引路。

城西郊外,一片荒凉。

几座新坟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连一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只有简陋的木牌,上面用墨写着模糊的名字。

文安站在标注着“周大牛”和“周李氏”的两座紧挨着的土坟前,看着那新翻的泥土和随风摇晃的野草,只觉得一股巨大的、无声的压抑感攥紧了他的心脏,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周大牛,采薇,还有那个他甚至没见过的周大牛的妻子,现在再加上在牢里“被自尽”的崔明……

四条活生生的人命,就这么没了。

他们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几圈涟漪后便彻底沉没,除了极少数人,谁还会记得?

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想要对付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蚂蚁!他文安何德何能,竟值得用四条人命来做局?

一种混合着愤怒、悲哀、无力和荒谬的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冲撞。

他想大吼,想质问这操蛋的世道,为什么偏偏要挑中他?为什么这些无辜的人要因他而死?

可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喉咙里堵着的硬块,和眼眶不受控制涌上的酸涩热气。

文安死死咬着牙,将那几乎要冲破胸膛的情绪硬生生压了回去,只剩下身体微微地颤抖。

他深吸了几口带着土腥味的凉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人死不能复生,他现在能做的,或许只有尽力弥补。

他在坟前躬身拜了三拜,心中默念:“周大哥,周家嫂子,是我文安对不住你们。若非因我,你们不会遭此横祸。”

“你们放心,你们的女儿丫丫,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定会尽力将她寻回,妥善安置。”

离开乱葬岗,文安的心情依旧沉重得像坠了铅块。回到将作监,他立刻开始行动。他必须找到丫丫,否则他一辈子都不会安心了。

不过,单凭他自己,在茫茫长安城找一个被拐走的小女孩,无异于大海捞针。

下值后,他直接去了吴国公府。

尉迟恭听闻文安来访,自然很高兴。等听完文安沉痛的叙述和恳求,尉迟恭浓眉拧紧,用力一拍桌子:“他娘的!这帮丧尽天良的杂碎拍花子!文小子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老夫这就派人去查!”

见尉迟恭答应得痛快,文安心中稍安,郑重道谢。尉迟本想留他吃饭,但文安实在没什么心情,推说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便告辞离开了。

回到家中,文安犹自觉得不够,又问王禄:“王伯,若在长安城寻一个走失的孩子,除了报官,还有什么法子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