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 第44章 吴父到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庄内边缘烟囱格外高大的玻璃工坊。

这里日夜炉火不息,温度高得连靠近都觉得灼人。工坊周围戒备森严,由阿福亲自带着一队护垦营士兵把守。

这天傍晚,阿福连奔带跑地冲进吴桥的木屋,脸上不再是煤灰,而是被炉火熏烤出的红光,激动得语无伦次:“少…少爷!成了!真成了!您快去看看!”

吴桥心中一动,立刻起身跟着阿福来到那座戒备森严的工坊。

一进门,一股热浪夹杂着奇异的、类似石头被烧熔的气味扑面而来。工坊中央,一座用耐火砖砌成的坩埚炉正散发着灼人的热量。几个同样满脸烟灰、却眼神晶亮的匠人正围着一个刚打开的石英砂模具,用特制的铁钳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夹出一块东西。

那东西还带着暗红的高温余烬,但已能看出形状——一块巴掌大小、厚约半寸的板子!它不像陶瓷那般粗糙,更不像金属那般晦暗。随着匠人用湿布包裹的木棍轻轻拂去表面的浮灰,那板子冷却下来,呈现出一种令人屏息的、略显浑浊却无比澄澈的质感!光线透过它,虽然带着些微的波纹和气泡,却已能清晰地看到对面的景象!

“少爷您看!琉璃!透亮的琉璃!” 阿福指着那块冷却下来的玻璃板,声音激动得发颤,“老刘师傅他们…按您给的方子和炉子…试了七八炉…这次…这次更稳定出产!杂质少多了!气泡也少了!能透光!”

那被称为老刘的匠户老师傅,双手捧着那块还带着余温的玻璃板,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泪光,声音哽咽:“东家…稳定了!只要…只要再琢磨琢磨火候和配方…还能更透亮!”

吴桥接过那块沉甸甸、冰凉光滑的玻璃板。触手的感觉温润而奇异。

他将其举起,对着工坊窗口透进来的夕阳余晖。浑浊的金红色光线穿过玻璃,在地面上投下一片朦胧却清晰的光斑。虽然远不如后世玻璃纯净,但这块在1600年的琼州陵水、由他一手指导烧制出的玻璃,其意义远胜黄金!

“好!好!好!” 吴桥连说了三个好字,眼中是难以抑制的振奋!他放下玻璃板,目光扫过热浪蒸腾的工坊和那些激动又疲惫的匠人,声音斩钉截铁:“老刘师傅,你们立了大功!所有参与试制的匠人,赏银翻倍!从今日起,玻璃坊全力开工!人手不够,阿福你去挑!流民里有手艺的、有力气的、肯学的,都招进来!材料不够,去广州采买!不计成本!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一船这样的琉璃板、琉璃瓶、琉璃盏!明白吗?”

“明白!少爷!” 阿福和老刘师傅异口同声,声音洪亮,充满了干劲!

“这一船琉璃,” 吴桥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工坊的墙壁,望向了遥远的广州府,“就是我们陵水庄,真正扎下根基的第一块金砖!”

夕阳的余晖透过那块刚刚诞生的玻璃板,在工坊满是烟灰的地面上,投下一片朦胧而充满希望的光斑。

庄墙外,海浪拍打着正在修复的基石,发出沉闷而持续的声响,如同这片土地顽强的心跳。

陵水庄的废墟之上,新的基石正在夯筑,而属于未来的微光,已然初现。

东争港简陋的码头,拥挤喧嚣。

几条来自广州的福船吃水极深,艰难地靠泊在临时加固的栈桥旁。

船上卸下的不是丝绸瓷器,而是黑压压一片、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中带着惶恐与期盼的人潮。

三千七百余口中原流民,如同被战乱与饥馑驱赶的羊群,在庄丁和水手声嘶力竭的吆喝与引导下,拖家带口、背着破旧的行囊,缓慢而笨拙地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

“排好队!按牌子领粥!不许挤!妇孺老弱走这边!” 梁才文的嗓子已经喊劈了,带着几个得力手下,竭力维持着秩序。

场面虽然混乱,但在东争港护卫们的安排下,新到的流民迅速安定下来。

喝完粥水的流民被安排到房子里冲澡消毒,并领取新的衣服,而旧衣服则集中烧毁。

病灾消杀工作一直是流民到港的重中之重,在吴桥的强烈要求下,每一批到达的流民都要安排到位。

毕竟,瘟疫很多时候都是灾后而来,而随着灾民流窜传开。

新到的流民茫然地张望着这片简陋却井然有序的安置区,空气中弥漫着汗味、海腥味和刚熬好的粟米粥的香气。

在码头旁一块稍高的礁石上,吴桥垂手而立,海风吹拂着他洗得发白的青布直裰。 他身旁,站着一位身着深紫色杭绸直裰、外罩玄色暗纹比甲、腰束玉带的中年男子。

男子面容清癯,与吴桥有五六分相似,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经年商海沉浮养成的沉稳与不易察觉的忧虑,下颌修剪整齐的短须更添儒雅。

正是吴桥之父,吴氏家主吴敬山。他负手望着码头上汹涌的人潮和远处陵水庄依稀的轮廓,眉头微蹙,久久不语。

“父亲,一路辛苦。” 吴桥打破了沉默,声音平静。

吴敬山缓缓收回目光,落在儿子脸上。那脸上已褪去了离家时的少年稚气,被海风和烈日镀上了一层硬朗的黝黑,眼神沉静如渊,深处却跳跃着一种他既熟悉又陌生的、近乎灼人的光。

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听不出喜怒:“接到信,说海盗袭庄,死伤不少…你母亲和你外公,急得几宿没合眼。我…总得亲眼来看看。”

他的目光扫过吴桥身上那件显然穿了很久、浆洗得有些发硬的布衣,又掠过他身后侍立、一身肃杀之气的余宏,最终落回码头上那片黑压压的人头,“加上这三千七百多张嘴…桥儿,你…担子太重了。”

“人来了,就是劳力,是根基。” 吴桥的声音依旧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陵水庄,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