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背后之代号47 > 第56章 危险的“敲门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时安全屋(他们更换了落脚点,原先的地方已被认为不安全)内,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从棚户区带回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与污垢,更有一种如同被无形蛛网层层缠裹的、令人呼吸困难的紧迫感。对手(无论是“黑狐”的眼线,还是“医生”自身的防御机制)在其地盘上展现出的快速反应和强大控制力,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一鸣面前那张简陋的工作台上,此刻像是开设了一个微型的电子元件杂货铺。摊满了从各种渠道弄来的、新旧不一的零件:几块从废弃无线电对讲机上拆解下来的主板、几个不同型号和功率的小型信号发生器模块、用于产生高频振荡的晶振和配套电路、还有一大堆密密麻麻、如同彩色蚂蚁般的电容、电阻和电感。他的手指戴着防静电指套,握着电烙铁,如同最精密的外科医生,在全神贯注地进行着焊接、测量和调试。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也顾不上擦拭。

“根据我能找到的林念初那几篇未被完全销毁的论文残篇来看,”一鸣一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示波器上的波形,一边向如同磐石般静立在一旁的鲨鱼解释,声音因高度集中而略显沙哑,“他对特定频段,尤其是介于7.5hz至12hz之间的a波与4hz至8hz之间的θ脑波发生特定耦合时产生的混合谐波信号,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他认为这种独特的频率组合,可能与早期‘代号47’计划筛选或标记受试者时,在其神经系统中留下的某种‘隐形水印’有关。”他指着屏幕上那串复杂而微妙的模拟波形,“我需要模拟的,就是一个无限接近于这种耦合谐波的信号,但功率必须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就像……就像在一个重金属摇滚演唱会震耳欲聋的声浪中,小心翼翼地敲响一个特定频率的音叉,那微弱的、几乎被完全淹没的基准音,只有那个经过特殊训练、一直在侧耳倾听的人,才有可能将其从无尽的噪音中分辨出来。”

鲨鱼沉默地听着,抱着手臂,目光如同最苛刻的质检员,扫过工作台上那些精密的元件和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他或许不完全理解那些深奥的技术参数,但他对行动中每一个环节的风险与收益有着本能的直觉。“功率的控制是生死线。”他言简意赅地指出关键,“必须低到让市面上所有常规的、甚至部分专业的电子扫描与监控设备,都将其视为无害的环境背景电磁噪声,自动忽略。但同时,又要确保在我们划定的核心目标区域内,这个信号能够被潜在存在的、可能极其敏感的特殊接收装置有机会捕捉到。”

“我明白。”一鸣郑重地点点头,拿起一个微型的可调电阻器,用镊子极其精细地调整着它的阻值,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释放范围我会严格限制在以信报箱为中心,半径不超过十五米的锥形区域内。持续时间绝不能长,预设为三次断续脉冲,总时长控制在二十秒以内。一旦遥控触发,无论是否观察到任何反应,我们都必须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立刻、无条件地放弃发射点,以最快速度转移、隐匿,防止被可能存在的、更高端的设备进行反向三角定位,那将是灭顶之灾。”

这是一次将自身命运押注于未知的豪赌。赌的是“医生”林念初不仅拥有能捕捉这缕“幽灵信号”的技术手段,更会对这个深深烙印着其过往研究痕迹、甚至可能关联着组织内部某种最高警报层级的频率,产生足以压倒其逃亡本能的、强烈的探究或回应欲望。同时,他们也在赌,监视着这片区域的敌方力量,其技术装备尚未升级到能够识别并锁定这种近乎完美的“数字隐形”信号的程度。

时间在焊接的轻烟和示波器光线的跳跃中悄然流逝。两个多小时后,一个仅有火柴盒大小、外壳由3d打印的黑色粗糙塑料构成、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简易微型发射器,终于呈现在工作台上。它连接着一块特制的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的纽扣电池组,可以通过一个火柴头大小的、加密的远程遥控器在百米外进行触发。

“‘敲门砖’……准备好了。”一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凝聚了他心血和巨大风险的小装置递给鲨鱼。它的重量很轻,但其中承载的分量,却重若千钧。接下来,如何将这块蕴含着致命诱惑与未知风险的“砖头”,神不知鬼不觉地、精准地投递到“医生”那扇紧闭的“门前”,将是另一场考验智慧、勇气与运气的冒险。而这一次,他们拨动的,将是真正命运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