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北境战神 > 第33章 怛罗斯剑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丝路护宝联盟的红色印章刚盖在任务简报上,张斌的卫星电话就响了。屏幕上跳动的“怛罗斯考古队”字样,让他指尖不自觉摩挲起胸前的鹰徽——那是联盟成立后的首个跨国任务,目标是中亚怛罗斯古城遗址,寻找一把藏有“唐阿文化融合”印记的鎏金铜剑,而任务简报的附件里,夹着半张爷爷“藏锋”1979年在怛罗斯拍摄的旧照,照片背景正是古城的断壁残垣。

三天后,联盟专属的科考直升机降落在怛罗斯古城遗址旁的临时营地。夕阳下,夯土城墙的残体仍能辨出唐军戍边堡垒的形制,营地中央的帐篷里,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人正捧着本线装笔记等候——他是当地考古队领队马赫穆德,祖父是爷爷当年的护宝助手。“这是‘藏锋’先生留下的《怛罗斯记事》,”老人翻开笔记,泛黄的纸页上画着剑形草图,“他1979年在这里发现铜剑,为防走私分子抢夺,将其藏于古城西角的佛塔地宫,还说‘剑合鹰符,方见融痕’。”

苏婉清对照笔记中的坐标和无人机测绘图,很快锁定西角佛塔的位置。佛塔仅存半座塔基,塔壁上的浮雕格外特殊:左侧是唐代飞天纹样,右侧是阿拉伯卷草纹,两种纹样在浮雕中央交汇成一只展翅的雄鹰——与张斌的鹰徽如出一辙。“这就是机关标记!”张斌将鹰徽按在雄鹰浮雕的眼部,塔基地面突然下陷,露出一道通往地宫的石阶,阶壁刻着极小的中文与阿拉伯文对照铭文:“怛罗斯战后,匠通中西,剑证融和。”

地宫深处的石匣中,一柄长约一米的唐鎏金铜剑静静躺着。剑鞘鎏金层虽有磨损,但表面的纹饰清晰可辨:剑首是唐代的饕餮纹,剑格却刻着阿拉伯文“和平”的古体字样,剑柄末端的鹰形配重,正是与鹰徽配套的机关钥匙。“这是怛罗斯之战后,唐军工匠与阿拉伯工匠共同铸造的!”苏婉清用放大镜细看剑鞘内侧,发现刻着一串编号——与爷爷笔记中“丝路工匠联盟”的成员编号一致。

“嘀——”王浩的设备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显示十多个不明热源正从古城外围逼近。“是‘骨董商’走私集团!他们是‘沙狼’的海外分支,专门倒卖丝路古兵器!”王浩快速启动营地的电磁干扰装置,“我屏蔽了他们的遥控信号,但他们带了液压钳,最多二十分钟就能突破营地围栏!”伊万诺夫立刻抄起联盟配备的防暴枪:“我带当地安保守外围,王浩操控无人机侦查,张斌和苏婉清带铜剑从秘道转移!”

秘道直通古城外的河谷,马赫穆德早已安排好骆驼队等候。张斌将铜剑装进特制防震箱,刚跨上骆驼,就看到“骨董商”的越野车疾驰而来,车顶上的重机枪正对准他们。“张斌!带剑走!我来断后!”苏婉清突然转身,将随身携带的烟雾弹扔向车队,同时用麻醉枪精准射中驾驶员的肩膀。张斌回头时,看到她的战术背心已被流弹擦破,却仍举着枪掩护众人撤离。

河谷深处的废弃驿站里,众人暂时安全。马赫穆德翻开《怛罗斯记事》的最后一页,露出一张泛黄的合影:年轻的“藏锋”与马赫穆德的祖父站在铜剑旁,身边还有位阿拉伯工匠。“当年你爷爷不仅护剑,还促成唐阿工匠合作,在驿站建立了‘匠艺交流点’。”马赫穆德指着合影背景的驿站匾额,“这匾额上的‘中西合璧’四个字,是你爷爷亲笔写的。”

就在这时,王浩破解了“骨董商”的通讯密码,截获一条加密信息:“老板要的不是剑,是剑鞘里的‘工匠名录’,那是控制丝路古兵器修复技术的关键!”张斌立刻抽出铜剑,发现剑鞘内侧有个暗格,嵌入鹰徽后,暗格弹出一卷羊皮纸——上面记录着唐代至阿拉伯的百名工匠姓名及技艺传承,末尾有“藏锋”的批注:“匠艺无界,技传天下,方为丝路真义。”

次日清晨,联盟的增援部队抵达,将“骨董商”的残余势力全部抓获。在怛罗斯古城的临时展厅里,鎏金铜剑被放在中央展柜,剑鞘上的唐阿纹样在晨光中熠熠生辉。马赫穆德将一枚铜制工匠印章交给张斌:“这是我祖父留给你的,上面刻着‘藏锋’与阿拉伯工匠的联名,是当年交流点的信物。”

直升机驶离怛罗斯时,张斌翻开新的任务简报——联盟收到线索,埃及卢克索神庙藏有“唐开元通宝鎏金币”,金币上刻着唐与埃及的通商印记,而爷爷的笔记里,恰好有“卢克索藏金,币证远航”的记载。苏婉清靠在他身边,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古城遗址:“爷爷当年走过的丝路,我们正在一步步重走。”

伊万诺夫突然举起相机,拍下远处雪山下的丝路商队雕塑:“等这次任务结束,我们把所有护宝故事整理成画册,让全世界都知道丝路的文明融合。”王浩则在一旁调试设备,屏幕上是鎏金铜剑的三维模型,剑身上的唐阿纹样正缓缓重叠,形成一幅完整的丝路地图。张斌握紧手中的工匠印章,鹰徽在阳光下泛着光芒——丝路护宝联盟的传奇,才刚刚奏响第一声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