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北境战神 > 第32章 丝路归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二章 丝路归魂

巴黎的冬雪轻覆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馆内“丝路文明特展”的预展区里,鎏金佛头、镶金琵琶、唐三彩马等文物已整齐陈列,唯有中央展柜虚位以待——那里将安放最后一件压轴文物“宋元丝路贸易瓷”。张斌站在展柜前,手中攥着爷爷“藏锋”的最后一页日记和铜法郎信物,纸页上“贸易瓷底藏终章,鹰徽合璧证归期”的字迹,与展柜铭牌上“1986年藏锋先生捐赠暂存”的标注遥相呼应。

“张先生,我是罗浮宫东方馆馆长皮埃尔。”一位白发老人走来,手中托着丝绒衬垫的瓷盒,“这是你爷爷当年用匿名身份捐赠的贸易瓷,他留下遗嘱,需持鹰徽与铜法郎双证方可提取。”瓷盒打开,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瓷瓶静静躺着,瓶底暗刻的“藏锋”二字与鹰形暗格,正是日记中记载的“终章密钥”。

苏婉清对照爷爷手绘的机关图,用铜法郎嵌入瓶底鹰形凹槽,再将鹰徽轻扣其上,瓷瓶底部缓缓旋开,露出一卷微型绢纸——竟是爷爷1986年写下的护宝总结:“三十年护丝路珍宝,历十余国,遇百余险,幸得盟友相助,终集宋元瓷、唐琴、汉印之属。今暂存罗浮,待后人持鹰徽归,携宝还邦,以证丝路同心。”绢纸末尾,附着一张“蝰蛇”“沙狼”“海蛇”三大组织的核心成员名单,标注着“余孽未除,归展需防”。

“警报!东馆入口出现武装分子!”罗浮宫的广播突然响起,王浩的便携雷达瞬间爆红:“是三大组织的残余势力联合了!他们带了炸药和燃烧瓶,目标是毁掉所有文物!”伊万诺夫立刻拉响随身携带的国际刑警联络器:“我提前申请了中法俄联合安保,五分钟内支援抵达!”张斌快速部署:“王浩启动展厅电磁屏蔽,切断他们的遥控引爆器;苏婉清带皮埃尔馆长转移文物清单;我和伊万诺夫守贸易瓷,拖延时间!”

武装分子冲破安保防线,为首的是“眼镜蛇”的副手格雷,他举着冲锋枪嘶吼:“藏锋毁了我们三代人的基业,今天就用这些文物陪葬!”十几名分子同时投掷燃烧瓶,张斌抱起贸易瓷躲到展柜后,伊万诺夫掷出催泪弹,借着烟雾扑向最近的敌人,一记过肩摔将其制服。王浩趁机操控无人机,精准撞落格雷手中的炸药遥控器,设备在地上摔得粉碎。

“别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格雷掏出备用引爆器,“展厅通风管道里有定时炸药,半小时后整个东馆都会炸成废墟!”苏婉清突然大喊:“我知道通风管道布局!爷爷日记里画过罗浮宫的应急通道!”她带着张斌和伊万诺夫冲向消防通道,王浩则留在中控室,通过监控指引联合安保围堵残余分子。

通风管道内狭窄昏暗,张斌举着强光手电在前开路,贸易瓷被牢牢护在特制防震箱中。当抵达炸药安放点时,倒计时仅剩十分钟。苏婉清快速拆解炸药引线,发现是复式结构,需同时剪断红蓝两根线。“我数到三,我们一起剪!”张斌握住她的手,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同时发力剪断引线——倒计时定格在00:03。

回到展厅时,联合安保已将所有武装分子制服。格雷被按在地上,看着贸易瓷嘶吼:“你们赢不了!文物迟早会被战争毁掉!”张斌将绢纸护宝总结扔在他面前:“你永远不懂,这些文物承载的是各国人民的和平记忆,这股力量比仇恨强大百倍!”皮埃尔馆长感慨道:“藏锋先生当年就说过,文物是丝路的血脉,只要血脉不断,和平就不会消亡。”

三天后,北京国家博物馆的“海上丝路归宝展”正式开幕。展厅内,从北境鹰纹金印到巴黎贸易瓷,二十件文物按时间线排列,形成一条完整的丝路文明长廊。张斌和苏婉清穿着军装,站在爷爷的护宝日记复制品前,向参观者讲述每一件文物的故事。沈曼和张建军捧着“藏锋”的遗像,看着展柜里的文物,热泪盈眶:“老伙计,你的心愿完成了。”

开幕式上,中、俄、法、埃及、斯里兰卡等国的文化部长共同为展览剪彩。斯里兰卡的维杰亚高僧、文莱的莎莉玛公主、巴黎的皮埃尔馆长纷纷致辞,都提到了“藏锋”先生当年的护宝义举。当贸易瓷被放进中央展柜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天花板的投影将丝路商队、郑和船队的影像投射在文物上,古今交融,震撼人心。

当晚的庆功宴上,周建教官带来了一枚特制勋章,上面刻着“双鹰传承,丝路护魂”:“这是军区为你们‘利刃’小组颁发的最高荣誉,你们不仅带回了文物,更带回了丝路各国的友谊。”王浩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全球媒体的报道:“我们的护宝故事上了《纽约时报》!标题是‘跨越三代的文明守护’!”

深夜,张斌和苏婉清独自留在展厅。月光透过穹顶洒下,照在每件文物上。张斌将那枚刻着四人名字的鹰徽放在贸易瓷旁,轻声说:“爷爷,我们把家传的鹰徽留下了,让它陪着这些文物,继续见证丝路的和平。”苏婉清握住他的手:“爷爷的精神不是刻在鹰徽上,是刻在我们心里,刻在所有护宝人的传承里。”

离开博物馆时,门口的电子屏正在播放新闻:“‘利刃’跨国文物保护特战队将组建‘丝路护宝联盟’,联合各国力量打击文物走私,守护文明遗产。”张斌看着屏幕上的自己和战友,突然想起爷爷日记的最后一句话:“护宝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世世代代的承诺。”

北境的风仿佛穿越千里,拂过博物馆的屋檐。张斌、苏婉清、伊万诺夫、王浩并肩走在长安街上,胸前的军徽与远处的国旗交相辉映。他们知道,这场跨越三代的护宝之旅虽已落幕,但属于“利刃”的丝路传奇,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守护文明,薪火不息;丝路同心,天下归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