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北境战神 > 第135章 丝路:帆起云锦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淮河的晨光裹着云锦的丝线香,漫过宝船厂遗址的船坞池。张斌站在一比十的宝船模型龙骨前,指尖抚过刚拼装好的楠木骨架——这是顾老联合木工师傅连夜赶制的,骨架上的“榫卯接口”严格遵照造船瓷谱的刻度,却在顶端的“桅座”处留着个缺口。“还差‘千年楠木芯’做桅座承重,”顾老举着放大镜反复比对瓷板,“瓷谱写着‘桅座需取闽北千年楠木,芯材含脂率三成’,现在找到的楠木都太年轻,承重不够;还有船帆的云锦,老艺人说要‘三晕色织法’,可最后一道‘青花晕纹’没人会织了——那是郑和船队带的泉州青花釉料染的丝线,现在配方失传了。”

“我知道谁会!”一道清脆的女声从船坞入口传来,众人转头望去,一位穿靛蓝斜襟褂的老太太拄着织梭走来,鬓角别着朵用云锦做的蓝牡丹,胸前的布牌写着“金陵云锦传承人 沈若烟”。她身后跟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抱着个雕花木盒,盒盖上的云锦纹样与造船瓷板边缘的缠枝莲纹一模一样。“沈奶奶是我外婆!”林晓星突然扑过去抱住老太太,晃着她的胳膊笑,“外婆家藏着我太爷爷留下的云锦账本,里面记着郑和时期的染线配方!”沈奶奶拍着林晓星的手,目光落在宝船模型上,指尖点着桅座缺口:“千年楠木芯我也有线索,我丈夫当年在闽北武夷山护林,说过鹰嘴崖有棵千年楠木,就是山路塌了二十年,没人敢去。”

陆沉的无人机立刻传来武夷山鹰嘴崖的三维地形图,红色区域标注着“塌方区”“野猪群”“悬棺遗址”:“走私残党上次在宝船厂吃亏后,肯定盯着我们的材料——楠木是造船核心,云锦是船帆灵魂,他们要是毁了这两样,复原计划就泡汤了。”他话刚落,就听“哐当”一声,卢卡抱着个带轱辘的琉璃熔炉撞在船坞的木桩上,炉口喷出的火苗燎焦了模型的船帆小样。“这是‘琉璃染线炉’!”卢卡手忙脚乱地关炉门,脸上沾着青色的染料,“把青花釉料融在琉璃里,再染到丝线上,比老配方更防水!”沈奶奶凑过去闻了闻炉口的味道,突然眼睛一亮:“这味道和我太婆婆留下的青花丝线一模一样!你这炉子里加了什么?”卢卡得意地拍胸脯:“蓬莱海底的海泥!瓷谱说‘青花染线需掺海泥调酸碱度’,我偷装了一试管!”

临时作战会议在船坞旁的帐篷里召开,全息投影将任务分成两线:“北线”张斌、林晓星、沈奶奶带卢卡去武夷山找楠木,陆沉派两名特勤队员护送;“南线”苏婉清、拉吉、阿扎姆留在南京,跟着沈奶奶的徒弟学云锦织造,同时守护织机——防止走私残党偷袭。“我也要去北线!”阿扎姆拍着背上的藤编包,里面装着新编的“折叠藤梯”和“防刺藤甲”,“我爷爷教过我爬山,藤梯能过塌方区!”拉吉晃着手里的金陵刻刀:“我去南线,刻经的手法和织锦的走线相通,说不定能帮着复原纹样!”

次日清晨,北线小队的越野车停在武夷山脚下的护林站。护林员老陈背着猎枪来带路,看到卢卡的琉璃熔炉就皱眉:“这玩意儿重三十斤,鹰嘴崖的路只能走一人宽,你扛得动?”卢卡拍着熔炉的轱辘:“我改了‘山地履带’,能爬四十度坡!”可刚进山林,履带就卡在石缝里,卢卡使劲一拽,熔炉翻倒在草丛里,青色染料溅了阿扎姆一身。“这下你成‘青花人’了!”卢卡笑得直不起腰,阿扎姆抓起一把泥抹在他脸上,两人滚在草丛里打闹,被张斌拎着后领分开:“再闹楠木被野猪拱了!”

走到塌方区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二十米宽的山沟里全是滚落的巨石,只有一根碗口粗的树干横在中间,树干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谷底隐约能看到当年护林员留下的绳索残骸。“看我的!”阿扎姆打开折叠藤梯,藤梯展开后有五米长,他将梯身绑在树干两端,做成个简易吊桥,“这是‘伸缩藤梯桥’,承重两百斤!”卢卡第一个爬上去,琉璃熔炉的轱辘压得藤梯晃来晃去,突然“咔嗒”一声,梯身的一根藤条断了,他吓得抱着熔炉蹲在梯中间,大喊:“阿扎姆你这是‘夺命藤梯’!”阿扎姆趴在沟边笑:“别怕,断的是备用藤条,主藤能扛住你这小胖墩!”

好不容易过了塌方区,前方的密林中突然传来“呼哧”的喘息声,三只野猪从树丛里冲出来,为首的公猪獠牙上还挂着藤蔓。老陈立刻举枪瞄准,沈奶奶却摆手:“别开枪,野猪是护林的!”她从布包里掏出个云锦荷包,扔在地上,荷包散开后露出里面的玉米粒。野猪闻到香味立刻围过去,沈奶奶趁机拉着众人往鹰嘴崖跑:“这是我丈夫当年喂野猪的法子,它们记着云锦的香味!”卢卡边跑边回头看,突然指着公猪的獠牙喊:“那上面有瓷片!”众人定睛一看,公猪獠牙上卡着块带着青花纹的瓷片,正是造船瓷谱的边角料——显然有人比他们先到过这里。

鹰嘴崖的顶端果然立着棵参天楠木,树干要三人合抱,树皮上刻着“永乐元年”的字样,正是千年楠木。可树下却躺着两个穿迷彩服的人,手里拿着电锯,锯口已经切进楠木半寸。“是走私残党!”特勤队员立刻掏出手枪,对方却突然举起个炸药包:“别过来!再动就炸了楠木!”张斌慢慢往前走,指尖晃着怀表:“你们要的是水密隔舱工艺,炸了楠木,你们拿不到完整的桅座数据,没用。”他话刚落,卢卡突然抱着琉璃熔炉往旁边的巨石跑,炉口对准炸药包的引信:“看我的‘阳光聚焦术’!”阳光透过熔炉的琉璃镜片,正好照在引信上,引信“滋滋”烧起来,两个走私分子吓得赶紧扔了炸药包,被特勤队员扑倒按住。

“楠木芯要取中间的‘三尺芯材’,”沈奶奶用织梭敲了敲树干,“得用‘阴刻法’,不能用电锯,会破坏芯材油脂。”林晓星掏出青铜刻刀,按照瓷谱的刻度在树干上画圈,张斌则用软毛刷清理刻痕里的木屑。阿扎姆找来两根粗藤,将楠木芯绑牢,防止切割时断裂。卢卡突然指着树干的年轮喊:“这里有刻字!”众人凑过去看,年轮里刻着“郑和三十年,桅座完工”的小字,旁边还有个小小的船锚图案——和张斌怀表内侧的图案一模一样。“这是当年工匠刻的完工标记!”顾老在通讯器里激动地喊,“说明这棵楠木就是当年造宝船用的母树!”

与此同时,南京的南线小队正遭遇危机。苏婉清和拉吉在云锦工坊里跟着徒弟学织“三晕色”,阿扎姆则在门口守着织机,突然听到“吱呀”一声,工坊的后窗被撬开,三个蒙面人跳进来,手里拿着斧头要劈织机。“不许动!”阿扎姆举起藤编盾挡在织机前,斧头砍在盾上,藤条缠住斧刃,他趁机一脚踹倒一个蒙面人。拉吉抓起织梭扔过去,正好砸中另一个人的膝盖,那人疼得蹲在地上。苏婉清则按下织机旁的警报器,同时用光谱仪照向蒙面人的衣服——布料上的染料成分和上次宝船厂走私分子的一致。

“青花晕纹的配方在我这!”拉吉突然举着个染线的瓷碗喊,趁蒙面人转头的瞬间,将碗里的蓝色染料泼过去,染料溅在蒙面人的眼睛上,疼得他们直喊。阿扎姆趁机用藤编绳绑住两人,剩下一个蒙面人想跳窗逃跑,被赶来的特勤队员拦住。“他们要的是织机上的‘青花丝线’!”沈奶奶的徒弟抱着丝线轴哭,“这是最后一卷老丝线,要是毁了,新的还没染好!”拉吉蹲在织机前,指着上面的纹路笑:“我刚才用刻经的手法,把断线接好了!你看这青花晕纹,和瓷板上的一模一样!”苏婉清用光谱仪检测,果然,接好的丝线纹路与瓷谱完全吻合。

北线小队带着楠木芯回到南京时,云锦工坊已经传来好消息:卢卡的琉璃染线炉成功复刻了青花丝线,沈奶奶结合林晓星太爷爷的账本,织出了第一块“青花晕纹”船帆小样。众人将楠木芯安装在桅座上,榫卯接口严丝合缝,卢卡突然掏出个琉璃桅顶装饰:“这是‘防火桅顶’,用蓬莱的防火琉璃粉做的,遇到火灾会自动裂开,释放灭火粉末!”他爬上梯子安装,脚下一滑,幸好阿扎姆用藤编盾接住他,两人一起摔在干草堆里,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就在众人庆祝材料齐全时,陆沉拿着一份加密文件匆匆赶来,文件上的卫星图显示,渤海湾的“长兴岛”附近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船体结构与郑和宝船一致:“最新情报,这艘沉船是当年宝船的‘补给船’,里面可能藏着‘船用罗盘’和‘航海日志’——罗盘上的‘磁石定位法’是宝船远航的关键,日志里说不定有青花染线的完整配方。”他话刚落,沈奶奶突然指着造船瓷板的背面,那里用朱砂写着一行小字,被泥土覆盖了大半:“‘补给船藏长兴岛,罗盘嵌瓷含磁石’——这是当年工匠的秘记!”

当晚,宝船厂的船坞里亮起了明灯,工匠们开始安装船帆。沈奶奶和林晓星一起将云锦船帆挂在桅杆上,青花晕纹在灯光下流转,与楠木桅杆的纹理相映成趣。卢卡的琉璃桅顶折射出七彩光芒,照在船身的青花航线图上,正好形成一道从南京到红海的光带。拉吉用金陵刻经的工艺,在船尾刻上“丝路同心”四个大字,阿扎姆则在船舱里铺了层藤编垫,垫上放着各国少年送的小礼物——索法拉的鸵毛摆件、顺化的龙瓷碎片、马林迪的象牙雕。

张斌打开怀表,最新的合影里,众人站在挂着云锦船帆的宝船模型前,沈奶奶和顾老坐在中间,少年们举着各自的手工作品,背景是明城墙的灯火。表盖内侧,三十层光晕旁新增了闽北楠木的棕黄色光晕和金陵云锦的青蓝色光晕,“丝路同心,薪火永传”十六个字在三十三层光晕中,被琉璃桅顶的光芒照得愈发璀璨。卢卡突然指着船帆的青花晕纹喊:“你们看!光线照过来,晕纹变成了航线图!”众人抬头望去,灯光下,青花晕纹果然浮现出细微的线条,与长兴岛沉船的位置完全吻合。

“长兴岛的沉船,就是我们下一个目标!”陆沉举起望远镜望向远方的江面,“那里不仅有罗盘和日志,可能还有郑和船队留给后人的‘文明信物’——瓷谱上的最后一页写着‘宝船归航,信物藏海’,说不定就藏在沉船里。”林晓星抱着沈奶奶的胳膊,指尖划过船帆的青花纹:“外婆,等我们找到信物,就把它放在船的‘主舱’里,让所有人都看到丝路的故事。”沈奶奶点着头,将一朵云锦蓝牡丹别在林晓星的头发上:“这朵花,就像当年郑和船队带的青花,开在船上,也开在心里。”

阿扎姆突然扛着藤编救生圈跑过来,圈上缠着各国的丝线:“这是‘丝路救生圈’,每个国家的丝线都有,代表我们一起远航!”拉吉掏出刻好的迷你罗盘,盘心嵌着小块青花瓷片:“这是仿造船罗盘做的,指针永远指向南京——我们的起点。”卢卡则吹了个琉璃船锚,挂在救生圈上:“这是‘同心锚’,不管漂多远,都能锚住家的方向。”

张斌攥着怀表站在船首,望着江面倒映的宝船灯光,心里清楚:宝船复原不是终点,长兴岛的沉船藏着更重要的丝路秘密。从闽北的楠木到南京的云锦,从少年们的打闹到工匠们的坚守,丝路的薪火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承与信任。他仿佛看到六百年前的郑和站在宝船之首,望着同样的江面;而现在,少年们正握着当年的工艺,带着新的希望,准备航向更远的大海——那里有沉船的秘密,有文明的回响,更有属于他们的热血传奇。

“明天出发去长兴岛!”陆沉的声音在船坞里回荡,带着坚定的力量。少年们欢呼着跳上船模,卢卡不小心碰掉了琉璃桅顶,却正好落在阿扎姆的藤编盾里,发出清脆的响声。月光洒在云锦船帆上,青花晕纹的光带与江面的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跨越古今的丝路画卷——帆已扬起,航向已明,新的绝密任务,即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