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开局系统炸了,我原地成神 > 第460章 梦语思评书,人间起欢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0章 梦语思评书,人间起欢歌

雨点密集地敲打着兽皮帘,谭浩把毯子往上拽了拽,盖住后颈,只觉得后槽牙隐隐发酸。他在榻上翻来覆去,身下的毛毡垫窸窣作响——这已是第三十七次翻身,从一更天熬到现在,连房梁上那只偷油的老鼠都蜷成团睡了两觉。

“上辈子挤地铁被挤成沙丁鱼的时候,也没见这么精神过?”他盯着头顶因烛火摇曳而晃动的影子,低声抱怨。窗外的雨丝裹着寒意钻进帘缝,冰凉的湿气顺着后颈往下滑。

忽然间,记忆深处某节晚高峰的地铁车厢“叮”地浮现:蒙着白雾的玻璃窗,他被挤在两个大妈中间,耳机里正播放着单口相声——“说张二狗打麻将输光了买盐钱,回家被媳妇拿着扫帚追着打,那扫帚落点啊,比他掷骰子还准……”

“啧。”谭浩喉结动了动,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毯子边缘。前世那些带着烟火气、甚至有点粗粝的市井段子,此刻竟比御膳房精心熬制的燕窝粥更勾人馋虫。

他又翻了个身,脸埋进绣着云纹的锦枕里,闷声嘟囔:“要是有人能讲个逗乐的段子就好了……别总那些英雄美人的老套,就说谁家媳妇骂汉子打麻将的事儿……”

话音落下,窗外的雨丝似乎凝滞了刹那。谭浩并未察觉,他那带着睡意的嘀咕混入雨幕,顺着地脉悄无声息地向东南方流淌,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在“懒龙集”的青石板下缓缓晕开。

“懒龙集”一处破旧的瓦棚里,老周头正对着半盏残灯抹眼泪。他的说书摊今天只卖出三个炊饼——这年头,谁还爱听《战神劈山记》?听众要的是新奇有趣,他一个没有灵根的普通老头,连编个狐狸精报恩的故事都讲得磕磕绊绊。

“算了,明儿个收摊,去码头扛包吧……”他吹熄油灯,颓然躺倒在草席上。刚要合眼,额前忽然一热,梦中浮现一个裹着毯子的年轻人,正皱着眉头嘀咕:“说张二狗挨扫帚……”

老周头“嚯”地坐起身,月光从破陋的屋顶倾泻而下,照亮了他骤然发亮的脸庞。他一把抓起桌上的破旧折扇,用扇骨“咚咚”地敲着桌面:“有了!明儿个就说《赌徒张二狗挨扫帚记》!”

第二日未时三刻,“懒龙集”的茶棚被围得水泄不通。老周头抹了把油亮的脑门,“啪”地甩开折扇:“上回书说到,张二狗偷摸去西头王瘸子家搓麻将,把给媳妇买头绳的钱输了个底儿朝天——您猜怎么着?他媳妇举着新扎的竹扫帚,从村头骂到村尾,那扫帚片子抽在他屁股上的声响,比他掷骰子的动静还脆生!”

“哈哈哈哈!”茶棚里顿时炸开了锅。卖糖葫芦的小顺子笑得直拍大腿,糖葫芦串儿甩得糖渣纷飞;守门的老兵用袖子擦着笑出来的眼泪,腰刀磕碰桌角哐哐作响;连平日最不苟言笑的绣娘阿秀,也捂着嘴笑得直打嗝,绣绷上的并蒂莲都绣歪成了喇叭花。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半月之后,天武大陆各处的书坊纷纷摘下了写着“史诗演义”的木牌,挂起了“笑林趣谈”的红灯笼。金陵城最大的“听云楼”前,排队的人龙蜿蜒三条街,掌柜的站在板凳上高声吆喝:“今儿个新段子——《九皇叔装病逃早朝》!”人群哄然向前拥挤,险些把门槛踏平。

林诗雅巡查至北境边镇时,意外听见一座战损的哨塔内传出阵阵笑声。她驻足望去,残破的墙面上新刷了一行字:“宁可误了军情急报,不可断了今日笑料。”六名士兵围坐在草堆上,最年轻的那个正手舞足蹈地讲着:“九皇叔装肚子疼,太医来摸脉,愣说是‘喜脉’,太后听了乐得不行,当场赏了十罐蜜饯……”

“住口!”林诗雅蹙眉跨进门内。士兵们吓了一跳,队长慌忙起身,军靴磕在碎砖上发出声响:“圣女大人,我们这是……”

“讲的可是谭浩?”林诗雅抱臂看着他。

队长挠了挠后脑勺,耳根有些发红:“回大人,这是新学的‘情绪疏导段子’。以前吃了败仗,弟兄们要么喝闷酒,要么摔家伙,现在凑一块儿讲个笑话……”他指了指墙角的酒坛,“上个月,营里的伤亡人数降了六成。”

林诗雅望着士兵们眼中焕发的神采,忽然想起前日在驿站看到的书信——江南绣娘们将笑话趣闻绣成了百子帐,塞北牧民把诙谐段子刻在了勒勒车的车辕上。她指尖轻轻叩了叩腰间玉牌,道:“明日随我回京,你将这‘疏导法子’原原本本说与玄箴大人听。”

玄箴的书房内,羊皮纸“唰”地展开。他扶了扶头上的玉簪,笔尖蘸饱了松烟墨,写下:“《民治五策·情绪篇》首章——如何借闲话笑语,化解千钧重压。”他停笔微微一笑,在卷首添上一行小字:“引九皇叔日常言:‘烦死了,别吵,我要听故事。’”

雪谷冰屋的晨雾中,谭浩揉着耳朵坐起身。窗外飘来脆生生的快板声:“说你懒来你不冤,梦里点戏到人间,一声笑破千年苦,你是咸鱼是神仙?”他裹着毯子掀开帘子,只见冰棱下悬挂着一串铜铃,风过时叮咚作响,像极了前世茶馆里听到的满堂彩。

“合着我现在连梦里想点清静事儿都不成了?”他嘀咕着伸出手,想将那快板声摁进雪堆里。可指尖刚触及空气,便碰到一团暖融融的意念——那是村头王二家的豆腐香气,是娃娃们沾着糖渣的手指,是北境士兵带着烽火气息的朗朗笑声。

谭浩缩回手,仰头望天。雪已停歇,阳光在冰棱上折射出斑斓色彩。他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嗝”声——想来今日又到了所谓的“舒日”吧?他扯了扯毯子,重新躺回毛毡垫上,嘟囔道:“行吧……只要别逼我上台说一段就行。”

呼吸渐渐平稳之际,屋檐下的铜铃再次响起。这一次,铃声里似乎掺了一丝甜津津的瓜果香气——御膳房的冰窖里,新腌的脆黄瓜正浸在凉水中,等着明日由小顺子用锦盒装了,送往这片冰雪山谷。

某个黄昏,谭浩躺在冰屋外的青石板上,啃完了最后一口腌瓜。他望着天边绚烂的火烧云,打了个心满意足的饱嗝。风里传来若有若无的声响,像是谁在远处敲着快板,又像是……有人捧着新写就的段子,正朝着雪谷的方向,快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