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昊将目光转向坐在下首的荀衍,只见这位荀家长子身姿挺拔,眉目间虽与荀彧有几分相似,气质却更为内敛持重:“公休可有何具体考虑?”

荀衍沉吟片刻,从容应答:“此事我与族中长辈已商议过,我打算前往他府上担任门客,先行观察这洛阳局势,再行后事。”

林昊略显诧异:“袁本初么?”

荀衍点头道:“袁本初此人名望卓着,且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确是不可多得的雄主。我等在颍川时,对他近来在洛阳的作为亦有所耳闻。如今他刚入朝野,正是用人的时候。”

“如此光明正大地投奔,不会对荀公在宦官阵营中的处境有所影响么?”

荀爽在旁听着,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随即补充道:“无妨。公休名义上虽出自荀氏,实则乃是吾弟荀绲之子。荀绲早年便已另立一支,与我一脉已无瓜葛,此事朝中知情者甚多。届时老夫只需以此为由,自可搪塞过去。”他转向林昊,语重心长,“这步棋看似险峻,实则进退有据。还望贤侄在必要时,能对公休稍加点拨。”

林昊恍然——这让他想起后世诸葛家族三兄弟分侍魏、蜀、吴的典故。如此分头下注,确是乱世中保全家族的良策。

“那公休方才提及欲投效本初兄,不知对此番选择,心中可有具体谋划?”林昊关切地问道,“袁府门客众多,其中不乏能人异士。公休初至洛阳,立足未稳,若需相助之处,但说无妨。”

荀衍从容欠身,言辞恳切:“此番抉择,确实经过深思熟虑。袁本初礼贤下士之名远播,其门下虽人才济济,却正因如此,反而能让我这等新人得以潜心观察,徐徐图之。”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衍虽不才,却也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愿先从文书典籍着手,待熟悉袁府内外事务后,再谋进取。”

林昊会意点头,忽然想起一事:“说起来,曹孟德如今也在本初兄麾下任职。公休若在袁府遇到什么难处,或许可以寻他相助。我与孟德见过数面,其为人仗义,定会尽力相助。”

荀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曹孟德?那位有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称的曹孟德?原来如此。传言其与袁本初是从小到大的挚友,若有曹孟德在军中照应,确实能省去不少麻烦。林兄弟考虑周全,衍感激不尽。”

“彼此照应本是应当。”林昊温和一笑,“他日若在袁府听闻什么风声,还望公休能及时相告。如今洛阳局势微妙,多一分消息,便多一分周全。”

荀衍郑重颔首:“衍自当尽力。”

荀爽话锋一转,神色渐显凝重:“公休的处境比较好安排,可令我头疼的却是荀采。荀采乃是老夫亲生女儿,她的动向便直接代表着老夫的立场,所以必不可能与外戚一方有所牵连。但若让她成为与世家联姻的筹码……”

他望向静坐一旁的女儿,眼中流露出慈爱与忧色,“倘若他日老夫遭遇不测,她的处境恐怕更为艰难。”

林昊对荀爽这番话颇感意外:“那荀公的意思是?”

“原本老夫确实为难,”荀爽语气渐缓,“但今日见到贤侄,倒是豁然开朗。听闻贤侄在洛阳,是打算继续酿酒的产业?”

林昊点头:“正是,酒坊已在筹备中。荀公莫非是想……?”

荀爽含笑:“颍川产业有文若打理,想必贤侄带来洛阳的人手有限。不如让小女到你那里帮衬些时日?她虽不谙商事,却也通晓文墨,算账记事应当不成问题。

林昊闻言沉吟片刻,目光转向始终安静端坐的荀采,只见她纤长的睫毛微微低垂,在莹白的脸颊上投下浅浅的阴影,虽神色平静,那紧握着绢帕的指节却隐隐透出几分力度。

他转向荀爽,语气诚恳:“荀公爱女之心,晚辈感同身受。只是……让荀采姑娘屈就于商贾之事,恐非长久之计。况且酒坊初立,事务繁杂,环境喧嚣,只怕会委屈了姑娘。”

荀爽深深一叹,那叹息中承载着为人父的沉重与无奈:“《礼记》有云:‘格物致知’,读书人岂可终日闭门造车?让她见识些市井百态,未必不是好事。”

“况且如今这洛阳城中,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我身在其位,已是身不由己。小女若留在府中,难免被卷入各方势力的视线之中。届时,她的婚事便不再仅仅是家事,更可能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筹码。”

他望向女儿的目光充满了慈爱与忧虑,声音也低沉了几分:“老夫别无所求,只愿她能远离这些是非纷争。你处事沉稳,目光长远,且你所经营的产业,看似寻常,实则别有天地。让小女在你那里暂避风雨,学些实务,见识些世情,于她而言,既可让她远离党争漩涡,即便日后老夫有何不测,有贤侄照应,也能护她周全。”

见林昊仍在斟酌,荀爽继续恳切言道:“老夫并非要你长久照拂。只待这洛阳风云稍定,或是为她寻得一个……真正稳妥的归宿,届时再作打算,如何?”

林昊的目光再次落向荀采,见她虽仍不语,却微微抬眸,清澈的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决然。他心知这已是荀爽在当下局面中,能为爱女谋划的最好出路。

“既然荀公如此信任,晚辈便不再推辞了。”林昊终于颔首,“只是需事先言明,酒坊事务终究辛劳,若荀采姑娘觉得不适,随时可以回府。”

荀爽闻言,眉宇间的忧色终于化开些许,他欣慰地捋须点头:“如此,老夫便放心了。荀采,还不快谢过林贤侄?”

荀采这才起身,向林昊盈盈一礼,声音清柔却坚定:“多谢林兄弟成全。采虽不才,定当尽心学习,不负您与家父所托。”

这一刻,林昊清晰地感受到,这份托付背后,不仅是一位父亲的舐犊情深,更是在乱世将临的阴影下,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