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 > 第117章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家筹办新店的速度极快,几天之后,一家名为“颍川醇”的酒肆便在襄城一条繁华的街道上悄然开业,并未大肆宣扬,但店内摆放的赫然是近来声名远播的荀家佳酿——“君子醉”、“百姓酿”与“过客香”。

酒香不怕巷子深,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全城,引起了巨大轰动。

反应最为激烈和苦涩的,莫过于王氏家主的王岱了。

他近来的日子着实难过。为了应对林昊驿站的威胁和稳住市场份额,王氏车马行被迫实行低价策略,虽然勉强留住了一些客户,但每日都在承受巨大的亏损,如同一个不断失血的伤口。

而他旗下客栈、酒楼的生意也因信誉受损和竞争加剧而日渐冷清,门可罗雀。“颍川醇”的出现,仿佛在他晦暗的前路上点亮了一盏灯,却又遥不可及。

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将自己旗下的酒楼与这荀家美酒结合起来,凭借美酒的吸引力,绝对能让生意起死回生,甚至更上一层楼!这或许是挽救王氏颓势的一个关键契机。

怀着这份希望与忐忑,王岱放下了往日的架子,亲自来到了“颍川醇”店铺,求见背后的主事人,孙家家主。

店铺后堂,王岱见到了这位看似普通、实则背后站着张家的孙家主。王岱脸上挤出一丝近乎讨好的笑容,语气也带着前所未有的客气甚至卑微:

“孙家主,恭喜开业,生意兴隆啊!贵店能得荀家青睐,引入这等佳酿,实在是令人羡慕。”他寒暄几句,便迫不及待地切入正题,姿态放得极低,“不瞒孙家主,我王氏名下有几家酒楼,在襄城也算有些年头。

如今见了贵店的珍品,便想着……能否与孙家主合作?由贵店稳定供应这些美酒给我王氏酒楼,价格方面,一切都好商量!还请孙家主务必帮衬一二,王某感激不尽!”

孙家主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按照张泓的吩咐,既不承认与张家的关系,也绝不答应王氏的请求,只是打着哈哈:

“王老爷子您太客气了。只是小店初开,货源有限,自家售卖尚且战战兢兢,唯恐供应不上,实在无力再承接王老爷子这般大宗的供应啊,还请老爷子体谅。”

王岱心中焦急,再三恳求,甚至暗示可以付出更高的代价,但孙家主始终油盐不进,态度谦和却立场坚定。最终,王岱只能带着满心的失望和一丝被轻慢的屈辱,悻悻离去。

待王岱走后,孙家主立刻悄悄将此事禀报给了张泓。

张府密室中,张泓听完孙家的汇报,沉默了片刻。他并非不知王岱如今的困境,也清楚只要自己松口,分一些酒水给王氏,或许真能拉王家一把,稳固联盟。但是……

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荀绲当日对王氏那毫不掩饰的厌恶态度。那句话言犹在耳。荀家的态度已经明确,王氏在荀家那里已经挂了号,是“信誉扫地”之徒。

张泓的眼神逐渐变得冰冷而坚定。他看向孙家主,决然道:“回复王岱,就说货源紧张,爱莫能助。不,不必再回复了,日后他若再来,找个借口推脱不见便是。”

孙家主有些迟疑:“家主,王家如今虽落魄,但毕竟曾是联盟一员,我们如此见死不救,是否……”

“糊涂!”张泓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酷,“你要明白,现在我们攀上的是荀家!荀家的态度就是风向!为了一个已经烂泥扶不上墙的王氏,去冒得罪荀家的风险,孰轻孰重?王氏的死活,从王琨事发那一刻起,就与我张家无关了!此事不必再议!”

孙家主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躬身退下。

张泓独自留在密室中,脸上没有丝毫愧疚,只有对未来的盘算。在他心中,王岱和王氏,已然成了他攀附荀家道路上,必须彻底舍弃的累赘。他的决绝,也彻底关上了王氏最后一丝求救的大门。

----------------

自那日在“颍川醇”碰了软钉子后,王岱仍不死心。他动用了各种关系,试图绕过孙家主,或是通过其他途径与“幕后之人”荀绲上线,甚至不惜许下重利,只求能分得一些荀家美酒,挽救濒危的产业。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如同石沉大海,孙家主及荀绲的态度异常坚决,一次次无情地回绝了他。

更让王岱感到心惊肉跳的是,他打听到,这批荀家美酒从颍阴至襄城的全部运输事宜,竟然是由林昊的驿站一手承办!

这意味着,他视为救命稻草的美酒,和他恨之入骨的敌人,竟然通过这种方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一种被孤立、被围剿的巨大恐惧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紧紧缠绕住了他的心脏。

走投无路之下,王岱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联盟盟主,张家家主张泓的身上。他拖着日渐沉重的身躯,再次来到了张府,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憔悴与绝望。

“张公!您要救救我们王家啊!”一见面,王岱便几乎要老泪纵横,他再也顾不得什么体面,声音沙哑地哀求道,“那孙家不知是何来历,油盐不进!如今唯有您出面,或许还能从中斡旋,让那孙家,或者……或者直接与荀家沟通,匀一些酒水给我王氏。

哪怕价格再高些也行!我王氏旗下的酒楼客栈若能引入此酒,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张公,看在多年同盟的份上,拉我王家一把吧!”

张泓看着眼前这位昔日与自己平起平坐、如今却狼狈不堪的老友,心中没有半分波澜,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厌烦。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无奈与惋惜,长长叹了口气:

“王老弟,你的难处,老哥哥我岂能不知?只是……唉,此事并非老朽不愿帮忙,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他摊了摊手,语气显得十分无力,“那孙家背后,站着的是颍阴荀家!那是真正的清流士族,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他们决定的事情,岂是我等商贾能够置喙、能够左右的?”

他站起身来,走到王岱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却空洞无物:“荀家既然选定了孙家,选定了驿站的运输,自然有他们的考量。

我们若是强行插手,非但于事无补,恐怕还会恶了荀家,那后果……你我都承担不起啊!王老弟,不是老哥不念旧情,实在是……形势比人强啊!”

这番冠冕堂皇、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的话,如同最后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王岱早已千疮百孔的心上。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张泓那虚伪的同情,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一股腥甜之气涌上喉头,他猛地咳嗽起来,身体摇摇欲坠。

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盟友的背叛,敌人的进逼,产业的凋零……所有的压力在这一刻汇聚、爆发。

王岱回到家中,便一病不起,高烧不退,口中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愤恨咒骂。家主倒下,王氏内部顿时群龙无首,本就因价格战和信誉危机而摇摇欲坠的各处产业,失去了主心骨,迅速陷入了停滞和更大的混乱。

王岱这一病,成为了压垮本就岌岌可危的王氏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襄城曾经显赫一时的六大家族之一,王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了覆灭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