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新聊斋今古异闻录 > 第455章 醉生狐缘(秦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莱州城西,住着个叫秦三郎的酿酒师傅,在城里是出了名的人物。

他平生最得意两件事:一是祖传的制药酒手艺,二是千杯不醉的海量。

秦家祖上三代都是酿酒的,传到他这一代,手艺更是炉火纯青。

他酿的“秦氏药酒”在莱州一带堪称一绝,据说连京城来的官员尝了都赞不绝口。

这年腊月,天寒地冻,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似的。

秦三郎照例在院里支起大瓮准备年货。

这口瓮是他曾祖父留下的,肚大腰圆,能装三担粮食。

瓮身虽已斑驳,却是秦家的传家宝。

“芸娘,把咱家那包秘制香料拿来。”

秦三郎一边搅动着瓮中初酿的米酒,一边朝屋里喊道。

王氏名唤芸娘,是秦三郎的结发妻子。

她应声从屋内走出,手里捧着个红纸包:“当家的,可是这个?”

秦三郎头也不回,接过纸包便抖开了封口,将里面干枯的草叶尽数撒入瓮中。

金黄的酒液瞬间泛起细密的气泡,发出细微的滋滋声。

“当家的快看!”

芸娘突然指着酒瓮惊叫。

“你方才抓的可是药架最上层那包?”

秦三郎抬头望去,顺着妻子颤抖的手指看向药架顶层,那里空空如也。

他顿时冷汗涔涔,那红纸包的断肠草本是用来药老鼠的,怎就一时糊涂当成了香料?

夫妻俩对着半瓮酒发愁,这酒用的是三年的陈酿做底,加入了二十余味名贵药材,光是本钱就花了十两银子。

芸娘心疼得直抹眼泪,秦三郎也揪着头发唉声叹气。

“罢了!”

良久,秦三郎一拍大腿。

“且封在地窖,来日找解毒法子。这么好的酒底,扔了可惜。”

转眼寒来暑往,三个春秋悄然而逝。

这年秋天,秦三郎批完药材账本,已是深夜。窗外秋风瑟瑟,吹得窗纸哗哗作响。

他喉间突然火烧火燎地发痒,这是他的老毛病,每至秋深,必要饮上一盏药酒方能缓解。

偏巧酒窖新酿未成,旧藏早空。

秦三郎在屋里转了三圈,茶不思饭不想,那股酒瘾如千万只蚂蚁在骨头里爬。

突然他拍腿大笑:“怎忘了那瓮断肠酒!”

地窖里阴冷潮湿,蛛网遍布。

那瓮断肠酒静静立在角落,瓮身上的灰尘足有铜钱厚。

秦三郎拂去尘土,尘封的泥头刚启开条缝,一股异香便如活蛇般钻入鼻腔。

那香气非兰非麝,带着些许辛辣,又有一丝甘甜,闻之令人精神一振。

秦三郎浑身毛孔都张开了,抄起酒提就要舀,却被闻声赶来的芸娘死死拽住袖口:“你疯了?这可是要命的毒酒!”

“娘子不知,”

秦三郎眼睛发直地盯着琥珀色酒液,那酒色在油灯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酒虫啃心比毒发还难受。若注定要死,我选醉死!”

他突然仰脖灌下满盅。

说罢竟推开妻子,整个脑袋扎进酒瓮狂饮起来。

泼洒的酒液,在从地窖小窗透进的月光下,泛着诡谲的蓝光,空气中弥漫着愈发浓烈的异香。

芸娘吓得魂飞魄散,想要阻拦,却见丈夫饮得酣畅淋漓,面色由白转红,竟比平日更加精神焕发。

“妙啊!妙啊!”

秦三郎抹着嘴边的酒渍,哈哈大笑。

“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他摇摇晃晃地抱着酒瓮,一路高歌回到卧房,倒头便睡。

子时梆子刚响,秦三郎突然掐着喉咙滚倒在地。

芸娘点亮油灯一看,只见他面色青紫,浑身僵如朽木,已是气若游丝。

“当家的!你这是何苦啊!”

芸娘哭喊着请来郎中,可郎中把脉后连连摇头:“毒已入骨,准备后事吧。”

灵堂里,白幡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芸娘守着丈夫的棺木,哭得几近昏厥。

忽有一阵香风袭来,烛火摇曳中,一个穿杏红衫子的女童飘然而入。

她约莫七八岁年纪,眉眼如画,赤着一双白净的小脚,却不着尘埃。

“夫人莫怕,我来救你家相公。”

女童声音清脆如银铃,不等芸娘回应,便踮脚将半碗青汁灌入死者口中。

说来也奇,汁液刚入喉,秦三郎便猛地坐起大口喘气,面色渐渐红润如初。

“恩人且慢!”

芸娘拦住欲走的神秘客,纳头便拜。

“请教恩人尊姓大名,来日必当重谢!”

女童掩口轻笑:“奴家是南山胡三娘。

昨夜我家醉鬼偷喝陈员外家的百日醉险些送命,救醒后非说闻见同道中人的酒香……”

她突然蹙鼻嗅了嗅,转向那瓮已被秦三郎饮去大半的断肠酒,“咦?这毒里怎还掺着龙涎香?”

原来当年秦生误抓的毒草包里,混着渔民抵药钱的珍稀香料。

那渔民无钱买药,便拿祖传的龙涎香抵债,秦三郎随手将它放在药架顶层,不想竟与断肠草混在一处。

经三年陈化,剧毒与异香竟相生相克,酿成世间奇物。

胡三娘以银簪探入酒中,取出时簪身乌黑,她却点头笑道:

“妙哉!以毒攻毒,以香克毒,此酒已非凡品。

秦相公因祸得福,饮此酒后,怕是百毒不侵了。”

临走时,她意味深长地道:“秦相公这酒若再埋十年,怕是神仙也要争破头呢。”

此事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莱州城。

城东丘秀才听闻后,这个连墨汁都要闻闻酒香的瘾君子,当晚就闹出笑话。

他馋酒馋得抓耳挠腮,家中却因妻子严令,滴酒不存。

“娘子,就一口,就一口!”

丘秀才围着老妻打转,像只讨食的小狗。

“做梦!上月你偷买酒喝,险些把书房点了,如今还敢讨酒?”丘夫人叉腰怒斥。

丘秀才无奈,在书房中转了三圈,忽生一计。

他逼着老妻温醋解馋,竟连灌三壶老陈醋。

次日仆人去买酒,逢人便说:“我家老爷醋劲大发,现在书房题诗满纸都是酸味儿!”

此事成了莱州城的一桩笑谈。

而最奇的还在后头。

三个月后,陈员外家窖藏美酒接连失窃。

陈家家财万贯,以酿“百日醉”闻名,酒窖中藏有三十年陈酿百余坛。

护院们蹲守半月,某夜终于撞见个奇景:

矮墙上一溜排开七只毛色各异的狐狸,每只都人立而起,爪中或抱或抬,正将三坛美酒运出墙外。

最胖的那只还打着酒嗝指挥:“轻些抬!这坛三十年陈的要给秦相公当聘……哎呦!”

话音未落,护院们乱棍齐出,狐狸们惊慌四散,酒坛坠地,浓郁酒香顿时弥漫整个庭院。

待人去查看时,只剩地上一滩酒渍渐渐凝成四个字——醉死方休。

次日,秦三郎酒坊门前赫然放着两坛陈府美酒,坛身贴着红纸,上书:“谢君佳酿,聊赠薄礼。南山胡氏敬上。”

秦三郎将酒收起,笑而不语。

芸娘好奇追问,他才道:“那夜胡三娘临走时曾说,她家族长欲以百坛佳酿换我一瓮断肠酒。

我未答应,不想他们竟自己去陈府‘借’酒了。”

此后每年腊月,秦家门前总会多出几坛好酒,而秦家地窖中那瓮断肠酒,也年年减少些许。

秦三郎与芸娘皆寿至期颐,无疾而终。

有人说,曾在他们出殡那日,见七只狐狸在送葬队伍后跪拜,为首的正是那个穿杏红衫子的女童。

秦家地窖中,始终藏着一瓮无人敢启的断肠酒,酒香经年不散。

据说有缘人能在月圆之夜,听见瓮中传出狐狸的轻语:

“醉死方休,生死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