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乱世明君 > 第467章 经济困境,民生之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7章 经济困境,民生之艰

肖平凡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带领国家走出困境。想着想着,他回到书桌前,重新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明日,召集经济之士,共商复苏大计。”随后吹灭蜡烛,在黑暗中入睡,期待着明天能找到一丝曙光。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轻柔地洒在肖平凡的脸上。他缓缓睁开双眼,一夜的思考虽未得出完美答案,但却让他的决心愈发坚定。简单洗漱后,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迈着沉稳的步伐,前往都城内专门用于商议要事的场所。

当他踏入那间宽敞的屋子时,经济官员和学者们已早早等候在此。众人见肖平凡进来,纷纷起身,恭敬行礼。“诸位请坐,今日邀大家前来,是为了商讨国家经济复苏之事。想必大家都清楚,如今国家因长期战乱,经济已陷入绝境。”肖平凡目光扫视众人,神情严肃地说道。

一位身形消瘦、留着山羊胡的经济官员率先开口:“陛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重振农业。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朝廷给予一定的农具和种子补贴。如此,粮食产量有望提升,也能解决部分流民的生计问题。”

肖平凡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然而,此策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如今国库空虚,拿不出太多钱财用于补贴。而且,经过战乱,农具损毁严重,短时间内难以筹集足够数量。”山羊胡官员眉头紧皱,面露忧色。

这时,一位年轻的学者站了起来,他身着蓝色长衫,眼神中透着睿智:“陛下,学生认为可从商业入手。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吸引各地商贾前来交易,同时降低商税,以此刺激商业繁荣。商业兴盛了,便能带动各行各业发展,增加国家税收。”

“话虽如此,但如今商路不通,盗贼横行,商贾们顾虑重重,即便降低商税,他们也未必愿意冒险前来。况且,开放贸易口岸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钱从何处来?”一位胖胖的官员反驳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种建议层出不穷,但又都被一一指出实施困难。屋内的气氛逐渐变得压抑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肖平凡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也在不断权衡。他深知,这些建议都有其合理性,但现实的困境却如同一堵堵高墙,难以逾越。

“陛下,或许可尝试发行国债。向民间富户借款,承诺给予一定的利息回报。如此,既能筹集到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又能让富户们参与到国家复兴中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缓缓说道。

这个提议让肖平凡眼前一亮,但很快,他又陷入了沉思。发行国债虽能解一时之需,但如何让百姓信任国债,愿意出资购买?而且,若日后国家经济未能如预期复苏,拿什么来偿还债务?

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愈发复杂。有人提出发展手工业,可缺乏熟练工匠和启动资金;有人建议兴修水利,却面临人力和物力的短缺。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众人身上。肖平凡看着疲惫的众人,心中满是无奈与坚定。“今日大家的讨论让朕受益匪浅,虽困难重重,但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先回去休息,容朕再仔细思量。”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告退。肖平凡独自一人坐在屋内,望着空荡荡的座位,脑海中不断回想着众人的建议。他深知,经济复苏之路漫长而艰难,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都城内的街道。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铺大多关门歇业,一片萧条景象。远处,几缕炊烟升起,那是百姓在艰难地维持着生计。肖平凡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念道:“百姓受苦了,朕定要找到办法,让国家重新繁荣起来。”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肖平凡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意识到,时间紧迫,容不得他有丝毫懈怠。回到桌前,他再次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一条条思路,反复斟酌,试图找到那个能打开经济困境大门的钥匙。

肖平凡放下毛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他望向窗外,夜色已深,整座都城安静得有些压抑。“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出路。”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随后,他吹熄蜡烛,在黑暗中躺下,脑海里依旧不断盘旋着各种经济复苏的设想,期待着明天能和众人碰撞出更多火花。

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薄雾,肖平凡便早早起身。他简单洗漱后,身着一袭朴素的长袍,未带任何侍从,悄然走出了宫门。他深知,若想真正了解国家的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就必须深入民间,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百姓的疾苦。

刚走出都城没多远,破败的景象便映入眼帘。许多房屋只剩下残垣断壁,在寒风中摇摇欲坠。衣衫褴褛的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孩子们穿着打着补丁的单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却仍在四处寻找着可以果腹的东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和潮湿混合的味道,那是疾病滋生的气息。

肖平凡的心像是被重锤击中,一阵刺痛。他走进一户人家,屋内阴暗潮湿,一位老妇人正躺在破旧的床上,咳嗽声不断,显然是病得不轻。旁边的小女孩儿,眼中噙着泪水,紧紧握着老妇人的手。“老人家,您这病多久了?为何不去医馆看看?”肖平凡轻声问道。老妇人微微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公子,哪还有钱去医馆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这病怕是好不了咯……”肖平凡的眼眶湿润了,他自责自己为何没有更早地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艰难。

离开这户人家,肖平凡继续前行。一路上,他看到许多百姓排着长队,等待着官府发放那少得可怜的救济粮。队伍中不时传来争吵声,为了多争得一点粮食,人们已顾不上往日的和气。肖平凡意识到,百姓的生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他匆忙赶回宫中,立即下令调配物资,将宫中储备的粮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受灾严重的地区。同时,他又命人张贴告示,召集都城内所有的医生,安排他们前往各地救治病患。肖平凡亲自站在城门口,指挥着物资的调配和医生的出发,他的眼神坚定而专注,仿佛要将所有的力量都注入到这场救济行动中。

“陛下,这些物资怕是支撑不了多久啊。而且,这么多地方都受灾,医生数量远远不够。”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肖平凡眉头紧锁,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问题,但此刻,他只能先解决眼前的危机。“先把能调配的都调配出去,医生不够,就再从周边城镇征召,务必保证每个受灾地区都有医生前去救治。”肖平凡斩钉截铁地说道。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肖平凡日夜未眠,密切关注着救济行动的进展。他不断收到各地传来的消息,有的地方物资顺利发放,百姓的生活暂时得到了缓解;但也有的地方,因为路途遥远,物资还未送达,百姓依旧在生死边缘挣扎。更糟糕的是,一些地方的医生反馈,病患数量太多,药品短缺,很多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肖平凡明白,这些救济措施只是暂时的缓解之计,若想真正改善民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他想起之前朝堂上与大臣们讨论的经济复苏策略,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要稳定民心,让百姓看到希望。

于是,肖平凡决定亲自前往几个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鼓舞百姓的士气。他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对着台下密密麻麻的百姓大声说道:“乡亲们,我知道大家现在过得很苦,但请相信,朕不会放弃你们。我们的国家虽然历经磨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重建家园。现在,大家要振作起来,配合医生治疗,好好生活。朝廷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大家度过难关。”百姓们听了,纷纷跪地高呼:“陛下万岁!”那声音响彻山谷,仿佛给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温暖。

然而,肖平凡清楚,仅仅靠言语的鼓舞是不够的。在返回都城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民生。他想到了兴修水利,只有水利设施完善了,才能保证农业的丰收;他还想到了发展手工业,让百姓有更多的谋生手段。但这些计划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目前国家财政空虚,人力也因战乱而匮乏,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回到宫中,肖平凡再次陷入了沉思。他坐在书桌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上面都是各地传来的灾情报告。他知道,在救济百姓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而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更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巨大难题。但肖平凡没有退缩,他握紧拳头,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朕都要带领百姓走出困境,让国家重新繁荣昌盛。”

此时,夜幕再次降临,都城内灯火寥寥。肖平凡望着窗外的夜空,繁星点点,却无法照亮他心中的忧虑。他起身走到窗边,一阵寒风吹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在预示着他将为这个国家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