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82章 城市规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了做好修路工作,张锐轩成立了大明第四家公司,大明铁路运输总公司,这家公司两正在修北京到永平府的铁路那五万户纳入进来,平均一户2个人入职,有了十万员工。

翻修北京城在南城门外的棚户区招募了一万人。翻修北京城当然是要不了一万人,只有两千人,剩下八千人在修门头沟到北京的官道。

按照要求需要缴纳资金110万两以上,不过修路是没有收益的,至少张锐轩没有打算在官道设一个卡,搞起一个收费站来。

四月二十日,太皇太后正式下葬了,张锐轩得工程队也完成了对北京城内城和东城区勘探工作。

工部工匠对于张锐轩施工队的水准仪很感兴趣。这个东西在古代测量高差就是一个神器。原理非常简单,一个直筒镜身,前后各有两块玻璃,玻璃中心有一个水平刻度,利用三点一线就可以测选出一个量尺的刻度。这样就可以知道两地的高差。

不过后世的水平气泡不好搞,只能用一个铅坠来校准镜身平台水平方向,减少误差,这样导致水平台下面有一个垂度刻度尺。后面工匠根据这个东西做出一个六分仪,只能说不是中国工匠不行。

是官本位上他们忙于生存,失去思考能力。当张锐轩给他们提供了丰厚条件时候,他们爆发了创作的活力。

工部的工匠很很喜欢这些水准仪,爱不释手,这个东西太有用了,张锐轩非常大方送了几十个给这些工匠,并教他们使用。

按照现在道路设计,增加人行道设计,水沟也增加沉淀坑设计,方便日后清淤。

徐文渊也是积极调配沙石料,在银钱的带动下工人的干劲十足,相比于青石板铺设柏油马路就简单很多,只需要热拌好沥青沙石料然后不断的碾压就可以,到了五月中旬,主体道路已经修通。

同时,张锐轩送给自己便宜父亲张和龄一辆四轮马车,全车外形采用全钢铁制作,整整用了四百斤铁,内部用了海南黄花梨等名贵木材装饰,显得豪华大气。

张和龄试了试车,车是很豪华,确实不错,相对于轿子更平稳,尤其是在柏油马路行驶,又快又平稳。

由于张锐轩采用双个半轴用行星轮锁定,实现了四轮马车平稳过弯。

“说吧!是不是遇到难题了?”张和龄就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无事不登三宝殿。

对于习惯了现代人生活张锐轩来说,古代父子见面的礼仪太繁琐了,非常的不习惯,经常借口不见面。

“怎么会呢?这是做儿子孝敬父亲您的,当然是要选最好的。”张锐轩坚决不能承认。

“这是要参奏谁吗?”张和龄试探问一声,大明不是谁都可以参奏的,张锐轩就没有参奏权,也就是被人参了可以上折自辩。

“没有的事,就是想让父亲帮你宣传一下这个马车?”张锐轩小心翼翼的看着父亲。

张和龄摩挲着马车精美的黄花梨扶手,挑眉轻笑:“宣传?你小子莫不是想把这卖给勋贵们和当朝大员。”

“不行吗?这个车是极好的。”

“售价几何?”

“500两如何?”张锐轩伸出五个手指,实际成本越80两,如果采用普通装饰,可以降到50两。

“给你二叔送了没有?”

“送了,二叔还有二姑父都送了一辆一样的!”

张和龄闻言微微颔首,指尖轻轻叩击着黄花梨扶手,似在盘算其中利弊:“五百两......这价格虽不算便宜,但以这马车的精巧工艺,倒也不算离谱。只是勋贵大员们向来讲究门第排场,你单靠这车子的性能,恐难打动他们。”

张和龄忽然眼神锐利地看向张锐轩,“永平府的铁卖出不出去了?你老实说,永平府一年能炼多少斤铁。”

多少?“没有多,也就是7亿2千万斤?”(36万吨)一个月3万吨,相比于后世一年1.5亿吨的钢铁来说是完全没有的比的。不过这这个时代已经是跨时代的产量了,张锐轩已经下令停止修炼高炉了。

“其实我们铁价能够做到30文一斤的。只是为了让其他炼铁炉还能生存才没有降低。”张锐轩解释道。

张和龄感觉这是张家的钱进了朱家门,这是自己种吗?怎么胳膊都往外转。

张和龄压下自己心头火,心想这个开矿这么挣钱吗?难怪工部死都不肯放手。

其实张和龄有点冤枉了工部的,工部开的矿大部分都是肩挑手提的,基本上也就是保本而已。这其实是新技术使生产力提升带来的优势。

“这个你可以去找找你的徐大哥,定国公他人脉广,要是他能够支持话,就能形成风尚。”张和龄建议道。

“徐大哥真在孝期,不合适打扰,作为承爵嫡长孙,徐光左需要守孝3年(实际27月)”张锐轩记得很清楚。

马灯终于在京师大卖了,马灯这样划时代的照明工具吊打了当前一切照明工具。张锐轩出了三款,采用镀银工艺豪华装饰,卖个有钱了。

采用普通装饰卖富户,最后是没有装饰的粗犷风格买灯油送马灯。

京城灯市口的一间茶楼里,三十余位灯油蜡烛行的掌柜面色阴沉,八仙桌上堆满了被拆解的马灯零件。

聚源蜡烛坊的王掌柜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里的茶水溅出:“这个张锐轩太狠了,为了卖灯油给穷人送灯?我们现在怎么办呢?这个月一支蜡烛都没有卖动。”

“何止蜡烛?”瑞丰油行的孙掌柜抓起半盏煤油,凑近窗边光线细看,“这黑油烧起来无烟无臭,一盏马灯能顶十盏油灯的亮度。如今连街边馄饨摊都改用马灯,咱们的桐油、菜油怕是要烂在库房里。”

其实孙掌柜自己也在用马灯,没有办法,这个马灯便宜,好用。

角落里,做宫灯生意的李掌柜突然冷笑:“诸位可知这马灯是谁在卖?张锐轩!听说他的工坊日夜不停赶工,每月出货上千盏。”

众人闻言皆是一震,空气里弥漫着焦躁与不甘。

要不我们找人去找他商量一下,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李掌柜说道:“我去,不过总不能空手而去,得准备一份礼物。”

其他说道:“李掌柜,此事要是能成,这些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