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96章 大工程 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锐轩看着眼前这略显荒诞却又透着肃杀之气的场景,百感交集,大明最稳太子终究还是走上这条道路。

朱厚照大喇喇地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锐轩,这些都是我信得过的人,以后咱们一起干大事!”

指挥使曹钦目光如炬,上下打量着张锐轩,眼中带着几分审视,“张小侯爷制作的这个遂发枪确实是一把神兵利器,今日终于见到了真人了。”

大明军制非常复杂,就算是京城禁军也是非常复杂,永乐时候京城以三大营为主,五军,神机,三千。成化时候从三大营选练出14万精壮之士,编练成十团营。

当今皇上又增加二营可是到了弘治十七年人数已经下降到了8万多人,一个团营实际兵力只有七千多人,精壮之士也就是五千多人。

十二团营以十二侯充任都督,不过现在大明侯爷能通晓军事的不多,不得已,又设都指挥使具体管理指挥,然后又不怎么相信都指挥使和侯爷,又设内臣(大多是御马监宦官)监督指挥都指挥使和都督。

朱厚照看看一会兵阵演练,笑着问张锐轩:“怎么样,这是本太子的强军!能不能战胜鞑靼,开疆拓土。”

张锐轩望着阵列中参差不齐的士卒,兵器甲胄虽新,却掩不住操练时松散的架势,心中暗叹。

张锐轩斟酌着措辞,拱手道:“太子殿下的雄心令臣弟钦佩,但战场胜负,非仅靠利器与热血。”

张锐轩指向远处正在演练的方阵,“十二团营如今员额不足,且战法陈旧。虽有遂发枪之利,但若仍以旧制列阵,不过是把神兵折在庸将之手。”

指挥使曹钦脸色微变,沉声道:“张公子这话未免小觑我等。我等每日勤加操练,岂会是庸碌之辈?”

张锐轩不慌不忙:“曹指挥使请看,这是改良后的火器阵型。以往火器兵多为阵列前端齐射,待敌骑近身便无还手之力。

太祖时候,何不用太祖义子黔国公的三段射击之法,以三排火枪手交替填装、射击,辅以拒马、盾牌手防护,可保火力不断。”

朱厚照凑上前来,眼睛发亮:“妙!就按锐轩说的改!曹钦,明日便依此操练!他日你也未必不能如沐国公一般。”

曹钦顿时感到热血沸腾:“太子这是暗示自己吗?”

张锐轩说道:“殿下,武器虽好,可是要想北击鞑靼,这些还是不够?”

朱厚照挑眉,兴致勃勃地追问:“锐轩还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想要北击鞑靼,就需要足够都粮食,以如今大明的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内练武功,没有粮食我们就向天要粮食。”张锐轩接着画饼。

“怎么向天要粮食?”向天要粮食已经超出朱厚照理解范畴了,朱厚照心想天还能给你粮食。

张锐轩继续说道,“密云,此地崇山峻岭,降雨丰富,我们选几个山口,建立一个大坝,抬高水位,这样很多原来不能种麦的地方都可以种麦,旱地,坡地都成为水浇地,要不了几年,北直隶也是江南了。”

朱厚照想了一会说道:“好你个张小猴子,难怪年初时候要了那么多荒坡地,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想用朝廷的钱,浇你们张家的地。”

张锐轩闻言,立刻做出一副委屈模样,抱拳躬身道:“殿下明鉴!张家那点产业,在这等利国利民的大事面前,不过沧海一粟。再说张家粮食不也是陛下的粮食,还能带到地下去不成。

若能成坝,不仅张家荒地受益,周边州县的百姓也能跟着沾光。

到时候粮食增产,漕运压力减轻,灾民有了活路,卫所军粮也能有着落,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张锐轩目光恳切,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曹钦在一旁捋着胡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张公子此计虽大胆,却也不失为良策。只是筑坝工程浩大,人力、物力、财力皆是难题。”

张锐轩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卷宣纸展开:“这是臣弟绘制的初步方案:筑坝所需的石料,可发动周边百姓以工代赈,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能让灾民有饭吃,

至于财力,朝廷挤一挤总是有的。”张锐轩就不相信,增加了这么多收入,朝廷怎么还是没有钱,又不是无底洞。

朱厚照来回踱步,眼中的怀疑渐渐被兴奋取代:“好!就这么办!不过这筑坝之事,还是要回去好好谋划一下。”

朱厚照也不视察军队了,又急冲冲回到东宫。

朱厚照召见李东阳和工部左侍郎徐文渊商议在密云修建水坝的可能性。

李东阳抚着胡须,目光凝重地展开张锐轩绘制的图纸,烛火在他眼角的皱纹间投下阴影:“太子殿下,筑坝蓄水虽有上古大禹之例,然密云地处燕山,若选址稍有偏差,洪水倾泻而下,恐成滔天大祸。

且工部近年修缮河道、营建宫殿,银钱早已捉襟见肘……”

李东阳不太想动,筑坝这种大工程,耗费钱粮日久,现在是说能够灌溉百万亩土地,可是到时候成不了,自己就要被御史弹劾。现在为了保运河确实在洪泽湖有筑坝,不过才丈五高。

张锐轩这个妄人现在竟然说要筑十五丈的大坝,简直是疯了。别看这一年多来张锐轩已经成为一个理财能人,号称大明小财神。可是在李东阳看来,就是一个妄人,张锐轩很多想法都是非常危险的,只能听一点点。

“钱的事无需多虑!”朱厚照猛地一拍桌案,震得茶盏里的茶汤溅出,“张锐轩愿以作保借贷,要是再不够,就发动勋贵捐输,总能凑出个开头。李阁老,您饱读诗书,可知史上可有先例?”

朱厚照果断的把张锐轩卖了,既然是要灌溉张家的地,自然是要张锐轩这个小子出钱,张锐轩这小子现在富的牛油,碱厂,皂化厂,马灯厂,还有门头沟煤矿。

徐文渊凑上前来,指尖划过图纸上标注的山口:“回殿下,三国时马钧于洛水筑坝,灌溉万亩良田,本朝永乐年间,陈瑄疏浚运河亦用堤坝蓄水。

只是在山里修水坝我们确实没有想过,臣回去和都水司的下属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