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326章 新君新气象 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弘治二十二年六月三十日,张锐轩终于回到寿宁侯府。

作为外戚的一份子,先帝驾崩,每天早晚都要去乾清宫哭祭,不过现在已经哭祭了四十五天了,明朝皇帝都是四十九天移灵,四十九天移灵意味着第一阶段结束。

移灵就是从乾清宫将棺椁移到仁智殿,乾清宫毕竟是皇帝办公的地方,总放一个棺椁也不合适。

移灵之后京城三品以下官员改为朔望日哭祭,三品以上还是朝夕哭,朔望日其实就是初一和十五。

张锐轩的父亲张和龄是侯爷,需要朝夕哭,至于原来的掌宫门宿卫差事已经随着朱厚照正式亲政后取消了,改由朱厚照自己指定的人。

明朝皇帝以日代月,服丧期只有27天。

张锐轩实际上也就哭祭了几天就没有参加了,妻子就更短,只是回京师第一天参加一次之后,中途晕倒。然后太医诊治一下就报礼部申请免哭祭。

后面的朔望日也是去了应一个卯就好了。不得不说,古人虽然封建,可是人性化还是有的。

太子妃夏氏(现在是皇后了)更是还有一个多月就是预产期了,全程都没有怎么参与,好在张太后非常年轻,全程下来还是能够支撑。

四十九天移灵之后,吃了一个多月的素食的张和龄终于忍不住了,吃晚饭时候吩咐道:“明天去集市上割一些肉来打打牙祭。”

张锐轩正用银箸拨着碗里的素面,闻言抬眼看向父亲。张和龄已近不惑之年,连日素斋吃得面色清减,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说话时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倦怠。

“父亲仔细些,”张锐轩放下箸,“虽说移灵后丧仪松了些,可宫里还没除服,街市上肉食铺子未必敢开市。再者,太后娘娘那边若闻着风声,怕是要落个‘不敬’的话柄。”

张和龄瞪了张锐轩一眼,将手中的青瓷茶盏往桌上一放,带起些微的声响:“你小子懂什么!”

张和龄手指轻叩着桌面,语气里带着几分过来人的笃定,“当年太祖爷的马皇后驾崩,也是守满四十九日便开了市,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例儿。

如今移灵已毕,虽说大丧期还没满,可私下里添些荤腥,不算逾矩。”

张和龄顿了顿,目光扫过内室的方向,声音压低了些:“再者说,你媳妇身子弱,前些日子哭祭伤了元气,如今正该补补。

还有宫里的皇后娘娘,眼看就要临盆,御膳房里早添了鸽子汤、老母鸡汤,不过是瞒着外头罢了。咱们家有双身子的人,低调些,让厨房在后院小灶上做,谁敢多嘴?”

张锐轩还想再说,却见父亲摆了摆手:“就这么定了。让负责采买刘管事去办,他跟西市的王屠户相熟,让他后半夜去后门取,用食盒盖严实了,别惊动旁人。

这一个多月素得我肠子都快打结了,再不吃口肉,明日去仁智殿哭祭,怕是连力气都没了。”

说着,张和龄拿起银箸,夹了一筷子凉拌木耳,却没什么胃口似的又放下,眼里分明是对荤腥的盼头。

张锐轩见状,便知父亲心意已决,只得应道:“那我叮嘱老刘仔细些。”

张和龄这才缓和了脸色,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嘴角噙着点笑意:“这才对,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太后娘娘素来体恤,真要知道了,也只会念着咱们家有难处,不会怪罪的。”

张和龄停了一下,似乎想到什么说道:“国丧期间记得不要喝酒,不要行房,这些被礼部抓到了就是大不敬。”

张和龄知道儿子养了几个外室,可是没有在意,大明的风气就是如此,勋贵多妾侍,偷养外室,这是勋贵的标配。

也就是张锐轩在干这些时候,张和龄觉得这小子像我,

张和龄放下茶盏,眼神在儿子脸上溜了一圈,带着点过来人的戏谑:“你那些外室,这阵子也该消停些。

别以为国丧是走过场,礼部那帮言官的鼻子比狗还灵,前几日听说顺天府丞家的公子在城外别院宴饮,转天就被言官参了一本,连带父亲被罚俸三月不算,还得去太庙跪着请罪。”

张和龄手指尖敲了敲桌面,语气松了些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意味:“等过了三年国丧期,除了服,你爱怎么折腾随你,眼下这节骨眼,别给我捅娄子。

你媳妇怀着身孕,府里正该清静,别被你媳妇发现了。”

张锐轩脸上掠过一丝不自在,忙端起茶杯掩饰:“父亲放心,儿子省得,都这些天都在府里,读书写字,都没有出去。”

张和龄这才满意颔首,端起碗喝了口素粥,粥水清淡,咂咂嘴,显然还在惦记着明日的肉:“这就对了。咱们是外戚,看着风光,实则眼睛盯着的人多。”

乾清宫内,朱厚照看着空空荡荡的大殿。怀恩作为治丧期间理事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被刘锦拿下。

大明司礼监太监就是这么回事,新君继位,原来的秉笔和掌印都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有的被打发去了南京守祖陵,有的去守先帝陵。

太子的潜邸之臣很快就顶了上来,一朝天子一朝臣,比换内阁大臣容易的多。

丘聚也顶替了李用成为了秉笔太监兼职东厂提督,提督东厂和锦衣卫。

朱厚照指尖划过冰凉的龙椅扶手,殿内烛火摇曳,将他年轻的影子投在金砖地上,忽明忽暗。

朱厚照少年天子,刚开始还是很悲伤,可是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早就接受了朱佑樘驾崩的事实。

朱厚照刚从仁智殿哭祭回来,身上还带着香烛的余味,却没半分哀戚,反倒透着几分坐不住的烦躁。

“丘聚。”朱厚照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殿里荡开,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又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殿外快步走进一个微胖的太监,正是刚接任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的丘聚。

丘聚原是东宫旧人,跟着朱厚照多年,此刻弓着身子回话:“奴才在。”

“最近京城百官有没有什么不满意情绪,把东厂的探子都给朕撒出去!”朱厚照不同于朱佑樘,少年朱厚照还是有自己锐气和想法。

丘聚回应一声:“是!”缓缓的后退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