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334章 股东大会 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刚通车到凤阳府的两京铁路,成为了这场大迁徙的有力支撑,灾民们都聚集在火车站周边。

凤阳知府故意将粥厂设置在火车站周边,一来其他府支援的粮食可以通过火车快速运过来,减少消耗;二来凤阳府火车站离淮河也不远,江南的漕船也能够通过淮河转运。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凤阳知府还是希望通过火车拉走部分灾民。

凤阳府是大明龙兴之地,五州十三县,面积在大明算是非常大,人口也有百万。凤阳因为是龙兴之地,勋贵的庄园非常多,人地矛盾尖锐。

凤阳这个地方也不争气,出了老朱之后,好像龙气耗尽,水灾,旱灾,蝗灾频繁出现,凤阳花鼓就是这么出名的。

凤阳知府心想走了一些人,凤阳压力就小了,尤其是这几年,北直隶实力大增,每年都收纳了几十万流民。

当火车喷着白汽、“哐当哐当”地从远方驶来时,凤阳府外的灾民起初是惊惶的,纷纷往路边躲闪,直到有人认出车头上“凤阳—京师”的木牌,人群才像被点燃的枯草,瞬间沸腾起来。

“是去京师的火车!”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沙哑的嗓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

黑压压的人流立刻朝着站台涌去。所谓的站台,不过是铁轨旁一块稍微平整的空地,几个穿着制服的站务人员正拿着木棍试图维持秩序,可在求生的本能面前,这点阻拦如同螳臂挡车一般。

男人们嘶吼着往前冲,女人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从人缝里钻挤,老人拄着拐杖,被年轻人半拖半拽地往前挪。

凤阳火车站站长出来大声吼道:“火车是朝廷的资产,任何人都不得攀爬!”

站长的吼声还没落地,人群后突然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且慢!”

众人回头,见是知府衙门的刘师爷,正穿着件半旧的青布长衫,由十几个衙役护着往站台这边走。

刘师爷手里握着一卷文书,走到站长身边,先看了眼乱成一团的人群,又转向站长,慢悠悠展开文书:“站长,不必费力气了。知府有令,国难当头,民生为要,任何人不得阻挠灾民行动。”

站长一愣,手里的木棍差点掉在地上:“刘师爷,这……这火车是朝廷的铁家伙,要是被挤坏了,或是出了人命,谁担待得起?”

刘师爷抬手掸了掸长衫上的尘土,目光扫过那些扒着车厢、吊在门边的灾民,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知府说了,火车是运人的,眼下这些灾民,就是最该被运走的人。车坏了,朝廷自会修;出了差池,知府一力承担。

但要是拦着他们不让走,把人逼得没了活路,那才是天大的罪过。”

刘师爷顿了顿,又扬声道:“诸位乡亲听着!知府大人已经跟京师那边打过招呼,这火车不单是让你们搭,到了京师,粥棚、安置点都给你们预备着!只要能上去,就有活路!”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人群更沸腾了。

原本还犹豫着不敢硬闯的人,此刻像是得了尚方宝剑,拼了命地往车上挤。

车顶上的人互相拉扯着腾出位置,门把手上又多了几只死死攥住的手,连车轮旁的铁架上都扒了人。

站长急得满脸通红,却被刘师爷按住了胳膊。

刘师爷凑近他,压低声音道:“站长是外乡人,不懂咱们凤阳的难处。这些人留在这儿,不是饿死就是病死,不如让他们去京师搏个前程。知府说了,你只管让火车按时开,别的事,自有官府兜着。”

说话间,火车已经鸣响了汽笛,白烟滚滚中,车轮开始缓缓转动。

站台上没上去的人跟着火车跑,刘师爷站在原地,看着那列挤满了人的火车越来越远,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才轻轻叹了口气。

旁边的衙役忍不住问:“师爷,真就这么让他们去了?万一……”

“没有万一。”刘师爷收起文书,转身往回走,“走了一个,凤阳就少一分负担。至于京师那边接不接得住……那是寿宁侯小侯爷该操心的事了。咱们!先把眼前的坎儿过了再说。”

风卷起地上的尘土,扑在师爷的长衫上,也扑在那些仍在站台徘徊、望着火车离去方向的灾民脸上。

他们眼里虽有失落,却也多了点盼头——下一班火车,总会来的。

京师太白楼

张锐轩坐在主席台上

台下的差不多京师的侯爵公爵府的继承人都来了,

张锐轩说道:“闲话就不说了,凤阳府今年遭了大灾,各位都是与国同休的勋贵,国家不曾辜负各位,如今国家有难,希望大家慷慨解囊,共克时艰!”

台下一片寂静,檀香在雅间里袅袅盘旋,映得众人脸上的神色忽明忽暗。

坐在前排的成国公朱世子端起茶杯,茶盖刮过水面发出轻响,抬眼看向张锐轩,嘴角噙着丝若有若无的诡异面容

朱世子就想看看张锐轩吃瘪的样子:“张小侯爷这话在理,只是不知,要我们如何‘慷慨解囊’?是捐粮,还是捐银?又或是……要我们这些人亲自去凤阳府赈灾?”

成国公是朱能的后人,靖难大功臣,朱能虽然也是姓朱,可是和朱元璋这一支没有什么关系,八竿子都打不着。

朱世子话音刚落,旁边的英国公张世子便接了话:“朱兄说笑了,咱们手无缚鸡之力,去了怕不是添乱。

只是这赈灾一事,向来是户部和工部的差事,咱们勋贵之家,虽说食君之禄,可家里的田庄铺子也有上千张嘴要吃饭,总不能拿家底去填无底洞吧?”

英国公的张和张锐轩的张也是八字没有一撇的关系,当年张锐轩走的是定国公的关系,让英国公也不是很爽。

英国公才靖难勋贵之首,可是张锐轩却找了定国公,如今定国公的风头盖过英国公。

这话像是捅破了层窗户纸,底下顿时起了窃窃私语。

有人说自家去年黄河沿岸的庄子被淹,至今还没缓过劲。

有人叹今年江南的盐引亏了本,实在拿不出余钱。

更有人悄声嘀咕,寿宁侯府张世子这是沽名钓誉,拿大家的钱做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