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342章 赈灾,我是专业的 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2章 赈灾,我是专业的 中

洪钟眉头紧锁:“阁老明鉴。外戚不掌军是祖制,张锐轩虽未直接领兵,却要调度三千军士,这已是越了规矩。

再者,通州大营的兵是卫戍京畿的,为赈灾动这么多,万一北边有动静,怕是难以及时应对。”

李东阳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眼底闪过一丝沉吟:“陛下刚登基,性子正烈,这道旨又是冲着头一桩差事来的,硬顶怕是不成。”

李东阳抬眼看向洪钟,“这个协管,便是个关节。派去的人,得是个懂军务又知分寸的,既听张锐轩调度,也得把军中事务拿捏住,不能真让外戚沾了兵权的边。”

李东阳放下茶盏,语气沉稳:“至于兵数,陛下既已拍板,眼下先照办。

你让派去的人多上折子,把粥厂的情形、军士的动向细细写明,若真有不妥,咱们再相机行事。”

洪钟听出了话里的分寸,拱了拱手:“阁老说得是,下官这就去安排,让武库司员外郎王阳明跟着去,王阳明敢于坚持原则,不畏惧权贵。”

李东阳微微颔首:“如此甚好。记住,事要办得周全,既别违了圣意,也得守住规矩的底线。”

八里桥这里已经汇聚差不多有5万灾民了,每天还在增加。

张锐轩也就只能搭茅棚了,组织男人在沿河芦苇荡割芦苇,妇女用芦苇编草绳。

按照颜色旗子先分成十个大区,每个大区又分甲乙丙丁十天干十个小区,就把整个粥厂分成了一百个小区。

每个小区都是单独熬粥,一个小区计划是五百人到一千人。一个小区挖一个大型旱厕,每三天撒一次生石灰消杀。

所有人禁止用食用生水,一个小区还建一个男女分开的洗澡池。

就这种英国公家的三千亩土地被张锐轩这样开挖,20亩一个小区,也不算是很拥挤。小区与小区之间用十米以上距离隔开,小区之间茅草棚就隔得没有那么远。

同时,颁布粥厂十杀,聚众斗殴,赌博,奸淫,不服管教,偷盗,抢食别人赈粥等等,乱世用重典,张锐轩也没有那么多分辨的精力。

砍下的脑袋用石灰硝制后挂在旗杆顶上示众。

当然这个粥厂只是第一站,以工代赈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这个粥厂只是用来赈济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弱者。

壮劳动力张锐轩计划去修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配套灌溉水渠。

同时张锐轩名下的工厂也计划扩招一下人手。

张锐轩也带着几十个家丁在各个区巡视,好像一百区还没有满。

每天早上各区负责人前来申领一天的物资。按照一个人一天三两小米,三两稗子,三两麸皮的份额,还会去红薯地弄一些红薯叶加到里面,小孩子减半。

负责熬粥的勋贵们支援过来的家丁管事。这些人除了有粥还额外发一个馒头或者蒸红薯蒸土豆。

负责干活的灾民也可以获得额外的蒸红薯或者土豆。

王阳明身着素色官袍,腰间悬着兵部令牌,立于三千军士队列之前,这还是王阳明第一次领军,不过丝毫不慌,不愧是大明的奇男子。

通州大营的兵卒们甲胄齐整,阵列森严,脚步声踏在八里桥的黄土路上,惊起一片尘土。

远远望见粥厂的轮廓时,王阳明勒住马缰,目光扫过那片被划分得整整齐齐的区域——百个小区如棋盘般铺开,芦苇棚屋连绵成片,隐约能听见妇孺的低语和工具碰撞的声响,竟无半分预想中的混乱。

王阳明心想这个张世子还是颇有章法的,就是户部多年赈灾的老吏也就这个水平, 王阳明收起了轻视之心。

“王大人,前面就是粥厂了。”身旁的军中小校低声提醒。

王阳明微微颔首,催马向前。刚到入口,就见张锐轩带着几个家丁迎了上来,张锐轩身上的锦袍沾了些泥点,袖口卷着,倒少了几分勋贵的矜贵。

“你就是这次带队的头。”张锐轩拱了拱手,目光落在那三千军士身上,眼底闪过一丝了然,“有劳诸位了,本官要求很简单,就是多巡查,不要引起骚乱。不过本官要是知道有人欺压灾民,也一样定斩不饶。”

王阳明翻身下马,语气平静:“张公子客气。兵部奉陛下旨意,特来协助维持秩序,军中事务自有章法,还请公子将调度要务告知,末将自会安排。”

王阳明说话时不卑不亢,目光掠过粥厂的分区标识,又看向那些正在搬运芦苇的灾民,眉头微蹙却未多言。

张锐轩引着他往里走,指着远处正在开挖的沟渠:“王先生请看,那些精壮汉子正按军卒的法子编队修渠,只是人手不足,还得劳烦军士们分拨些人看管工具、清点人数。”

张锐轩顿了顿,又指向粮仓方向,“粮仓那边最是紧要,按本官的意思,还请军士们轮值看守,账目每日核对,绝不容半分差池。以后粮食押运也由军士们负责从通州城送到这里来。”

王阳明听着,不时点头,忽然驻足看向一处挂着“十杀令”的木牌,上面的字迹凌厉,每一条都透着狠厉。“张公子用重典约束灾民,可知这乱世之法,易招非议?”

张锐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坦然道:“先生是读书人,懂的道理比我多。可眼下几万灾民聚在此地,还有人源源不断送来,一乱便是祸事。

本官宁可让他们骂我严苛,也不能让一人作乱,坏了所有人的活路。”

王阳明沉默片刻,忽然抬手道:“公子说得是。军卒已在此待命,公子只管分派差事,末将这就去安排布防。”

说罢,王阳明转身对身后的军卒下令,声音清亮:“左营五百人守粮仓,右营一千人分驻各区维持秩序,余下人随我去沟渠那边,协助编排灾民——记住,只监工,不越权,守好自己的本分!”

三千军士应声而动,脚步声再次响起,却井然有序,很快融入了粥厂的忙碌之中。

张锐轩望着王阳明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王阳明来这里也不是坏事,至少有人分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