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352章 秋季攻势 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同城外的校场上,旌旗如林,三万京营将士阵列森严。

才宽一身明光铠,腰悬佩剑,缓步走上临时搭建的高坛,目光扫过脚下肃立的队伍——弘治二十年式步枪斜挎在肩,三棱军刺在秋日下泛着冷光,炮营的70毫米野战炮炮口高昂,如同一排沉默的钢铁巨兽。

“将士们!”才宽的声音透过扩音铜喇叭传遍校场,带着金石般的铿锵,“还记得陛下在西苑的嘱托吗?”

“记得!”三万声回应震得地面发颤,“踏破草原,扬我大明国威!”

才宽猛地拔出佩剑,直指北方:“鞑靼巴图孟克犯我河套,杀我边民,如今更屯兵九原城下,嚣张至极!汪镇守在包头以血肉之躯据守,等的就是我们这把尖刀——今日,本帅便与诸位一同誓师,北伐!”

才宽将剑刃在阳光下一横,寒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本帅已经为你们备好粮草弹药,火炮已校准敌营方向!从今日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直捣乌兰察布,断敌后路,与包头守军前后夹击!”

“何谓北伐?”才宽的声音陡然拔高,“不是固守边墙,是让那些蛮子知道,我大明的铁蹄能踏碎他们的帐篷,我大明的火炮能轰开他们的王帐!”

“告诉他们,九原是汉家故地,河套是大明疆土!犯我疆域者,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

呐喊声浪直冲云霄,惊得天空中的雁阵四散飞逃。

才宽收剑入鞘,转身指向北方:“传我将令,第一卫为先锋,即刻拔营!目标,乌兰察布!”

“得令!”

号角声骤然响起,出了大同就没有火车了,只能回到原始的马车队伍了。不过好像如今大明也是今非昔比了,加了轴承的钢铁轴马车比原来的马车强太多了,同样的马,一车更比原来两车强。

才宽站在高坛上,望着队伍远去的背影,又抬头望向包头的方向,眼底燃着熊熊战火。才宽知道,这场北伐,不仅是为了驱逐鞑靼,更是要让草原记住——大明的国运,已随着这钢铁与火药的力量,重新崛起于北方大地。

大同距离乌兰察布差不多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程,才宽每个二十公里设一个兵站,驻兵三千,负责巡逻和接应运输粮草的队伍。

这个其实是张锐轩还有朱厚照和才宽在京师制定的硬核桃战术,一字长蛇阵,通过二十公里一个硬核桃,以点控线,将乌兰察布草原一分为二,结硬寨,打呆仗。

最后和鞑靼人拼国力,拼消耗,拖垮鞑靼人。

巴图孟克根本没有意识到明军敢主动进攻自己的核心腹地。

才宽大军进展很快,一天行进二十公里,沿途扫荡所有的牧民。

几万大军如同出鞘的利刃,沿着草原边缘一路推进。马蹄踏过枯黄的草场,惊起成群的飞鸟,也将散落的牧民帐篷碾在脚下。

“凡铁锅、皮毛、牲畜,尽数装车!”千总高声喝令,士兵们翻进帐篷,将铜壶、毡毯一股脑塞进随军的铁轴马车。

有牧民试图阻拦,被枪托狠狠砸在地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积攒的奶酪、羊皮被席卷一空。

混乱中,一个个身着蓝色毡裙的妙龄女子被拖拽出来,双手被粗麻绳反绑着,辫梢的银饰随着挣扎叮当作响。

十七八岁的样子,眉眼间还带着未脱的稚气,此刻却涨红了脸,用生硬的汉话哭喊:“放开我!我的羊群……我的阿爸还在里面!”

拖拽她的士兵面无表情,将她往运输马车旁一推:“少废话!鞑靼的婆娘也是鞑靼,带回去给屯田里的弟兄们做个伴,也算你们赎罪!”

女子踉跄着撞在车辕上,回头望去,只见她家中的帐篷已被士兵泼上了火油,火苗舔舐着羊毛毡,很快便将半个帐篷吞入烈焰——她的阿爸方才还在帐内咳嗽,此刻已没了声息。

遇到那些带不走的毡房,士兵们便直接掀翻帐篷杆,往羊毛毡上泼上随身携带的火油——这是从延长油田运来的粗制燃油,遇火便腾起丈高烈焰。

转瞬之间,一个个白色帐篷就成了跳动的火团,浓烟滚滚直上,在草原上拖出长长的灰带。

“还有那几堆草料,烧了!”参将指着远处的草垛,那里是牧民为过冬储备的饲料。火折子抛出,干燥的牧草瞬间燃起噼啪声响,火星被秋风卷着,落在远处的枯草上,又引燃一片新的火海。

女子望着自家草场化为焦土,忽然停止了哭喊,只是死死盯着明军士兵的背影,眼底烧着与帐篷同色的火焰。

士兵粗暴地将她推上一辆装满皮毛的马车,车板上还堆着其他被掳来的牧民女子,都是清一色女子,皆是面如死灰。

一个老兵拎着抢来的羊皮袄,拍了拍上面的火星:“这些蛮子开春就敢抢咱们边民,如今也让他们尝尝家当被烧光的滋味。”

身旁的新兵正费力地将一头肥羊赶上马车,闻言咧嘴笑道:“等咱们打到乌兰察布,连他们的王帐都给掀了!”

队伍行进之处,只留下焦黑的帐篷残骸和散落的破陶片。

牧民们蜷缩在远处的土坡后,看着世代居住的草场变成一片火海,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呜咽,却没人敢靠近——明军的步枪始终架在马背上,黑洞洞的枪口像盯着猎物的狼眼。

才宽立于队伍中望着这片狼藉,面无表情地勒紧马缰,才宽一直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才宽深知,这场北伐关乎的不仅是眼下的战局,更是大明未来数十年的安稳,草原民族若不彻底震慑,边境永无宁日。看着眼前被明军清理后的荒芜景象,心中毫无波澜,在才宽看来,这是必要的手段。

随着军队继续前行,抵达第二个兵站时,士兵们迅速将掠夺来的物资清点入库。那些被抓来的牧民女子,也被集中看管在兵站内的角落,四周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巡逻。

深夜之中,才宽在中军帐计算这场北伐的各种变数和应对方案。几只信鸽发出咕咕的叫声,选处的帐篷内传出来民族大融合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