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391章 大人会炼金术 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锐轩听着金岩的担忧,轻轻叩了叩桌案,忽然起身从角落里拖出个布包,里面竟是几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图纸。

“你当我这些天在矿上瞎逛?早把古法炼银的症结摸透了——缺铅缺水缺糯米,根子就在老法子太依赖这些,我要改的,就是从‘依赖’变‘不用’。”

张锐轩知道自己情况,以自己和江南士绅势同水火的架势,江南士绅这次还不得卡脖子。

张锐轩对着金岩说道:“明天你们夫妻就下江南去,大大张旗鼓的去收糯米。”

金岩不解的问:“偷偷摸摸的都可能收不到,大张旗鼓的能行吗?”金岩以为张锐轩对自己炼金术没有信心,想要补救一下。

“买不到,也要做做样子,去吧!把气势做足了!”张锐轩心想江南士绅的日子过得太安逸了,给他们早点活干,省的目光聚焦到自己这里。

张锐轩铺开图纸,指着上面圆的、方的、带夹层的陶器图样,声音里带着几分笃,明天开始就要大干一场了。

第二天,金岩就带着一支小分队顺黄河而下,张锐轩队伍开始在折腰山、火焰山找瓷土矿,挖陶瓷窑。

同时开始修建选矿溜槽和沉淀池,沥干池,破碎车间。

白银厂选矿用的都是淘金盘。淘金盘可以在死水中通过人为转动带动离心力选矿。

溜槽需要活水借助水流冲击选矿。陈老看见张锐轩在修建溜槽就知道张锐轩是行家,可是只是半行家,这里是西北,水资源短缺,溜槽需要水非常多,根本不实用。

陈老走到张锐轩面前说道:“大人,您的想法很好,可是不实用,我们这里缺水,溜槽建起来了也用不了,认为挑水还不如用淘金盘。”这都是陈老一路走过来的,看到别人的走过的弯路,不愿意张锐轩再走一次。

陈老话音刚落,张锐轩眼神里满是笃定。“陈老的顾虑,本提举早已知晓——但本提举要建的溜槽,从不用人挑水,这水啊,它自会往高处走。”

这话让陈老愣在原地,眼神里满是疑惑:“水往高处走?大人,这……这不合常理啊。”陈老活了大半辈子,只见过水往低处流,从没听过谁能让水反着走。

张锐轩这次带来内燃机和离心机,正好用内燃机带动离心机将沉淀池沉淀后的清水抽到溜槽的蓄水池中。

作为一个穿越客,用近代选矿炼矿理论才是解决这些早古的问题才是出路,半机械化,机械化才是采矿业的未来。

今天在这里栽下一棵树苗,来日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就不知道了,小农耕的自给自足虽然稳定,可是也会催生地方保护主义。造成民族离散,凝聚力不强,谁来都可以。

工业化之后不一样了,社会必须分工合作,更容易形成一个稳固的民族共同利益。

陈老脚步虚浮地走回工棚,刚掀开门帘,围在火堆旁的几个老工匠就“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最性急的老李攥着他的胳膊追问:“陈老哥,您跟小侯爷谈完了?小侯爷到底咋说?那溜槽真要建啊?咱这西北土坷垃里,哪来那么多水填窟窿?”

陈老没急着回话,先往火堆里添了块干柴,火星子“噼啪”溅起来时,才缓缓摇头,声音还带着点发颤:“小侯爷说……说他那溜槽不用人挑水,还说……还说水自会往高处走。”

这话一出口,工棚里顿时静得能听见柴火燃烧的声响,紧接着就炸开了锅。

老张手里的陶碗“当啷”磕在地上,瞪大了眼:“水往高处走?陈老哥您没听错吧?咱活了大半辈子,只见过雨水往沟里流,河水往低处淌,哪有往上走的理?莫不是小侯爷急糊涂了?”

“就是啊!”旁边的老王也跟着点头,脸上满是担忧,“先前建沉淀池时我就琢磨,咱这地方连喝的水都得省着用,哪经得起溜槽天天造?要是水供不上,这溜槽不就成了废疙瘩?到时候银子没炼出来,反倒白搭了功夫。”

陈老抬手按了按,示意众人安静,指尖还在微微发颤:“我起初也不信,当场就跟小侯爷说了缺水的难处,可你猜怎么着?

小侯爷眼神亮得很,一点都不慌,说早把这事算进去了。

还提了啥‘内燃机’‘离心机’,说就是靠这些物件,能把沉淀池的清水抽到溜槽上头的池子里。”

“内燃机?离心机?”老李皱着眉重复了一遍,满是茫然,“这是啥新鲜玩意儿?听着就怪玄乎的,真能让水往上走?”

陈老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我也问了,可小侯爷没有说,我也不敢问呀!

不过我瞧小侯爷那样子,倒不像是说空话——先前他画那些陶器图纸时,不也没人信能改古法炼银?现在不也照样动手了?”

工棚里又静了下来,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疑惑渐渐淡了些,多了几分期待。

老张挠了挠头,捡起地上的陶碗:“这么说,小侯爷是真有法子?那咱就等着瞧?要是真能成,往后选矿可就省老鼻子劲了!”

陈老点了点头,目光望向工棚外黑漆漆的夜空,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却又忍不住生出几分盼头:“不管咋说,小侯爷心里有数就好。咱们都在等等,看看这水到底是咋个往上走的。”

白银厂是有一个大水池子,不过那是这个白银厂的命根子,是白银厂几千人的饮用水,要是这个池子水没了?就只能去十多里外黄河挑水喝了。

就这样一直干着,张锐轩没有那么着急,这个泥土池子很本愿意,准备等水泥厂建成投产后硬化处理。

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环评,审批,一个日产几十吨水泥窑厂建设周期差不多也就是三个月,对于张锐轩的团队来说已经是没有多少问题了,毕竟已经是轻车熟路建设过很多次了。

还有就是烧窑用煤,不过这里地处西北产煤区,附近就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又有薛鹏举帮着联络举荐,张锐轩已经建立煤炭供应链。还给这些煤矿提供技术指导,张锐轩只有一条,就是提高矿工收入。

只要愿意加入白银厂的供应链,都必须提高工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