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409章 养廉银 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厚照刚给张太后行过礼,便见她望着窗外,神色带着几分复杂的欣慰,不由好奇问道:“母后,儿臣刚进来时,见张锐轩匆匆退出去,母后可说了没有?”

张太后收回目光,拉过朱厚照的手,让朱厚照坐下:“这是他送来了件稀罕物,说是‘倭金’,母后很是喜欢,。”

朱厚照有些微微失望,难道母后这是委婉的告诉自己,这事不成。

一年炼银二百万两,这么大个产业舅舅家真的想抓到自己手里?朱厚照心里开始盘算着?

张太后看到儿子的表情就知道儿子在想什么了,心里叹气,说道:“他已经同意了,过完年就不去白银厂了,白银厂就由陛下全程做主了。”

张太后心里也明白,这么大产业,寿宁侯府确实不适合,可是张家子弟刚刚辛苦做大了产业,就被夺走了还是心里不舒服,朱家天子一个个都是天生薄情寡义。

张锐轩出了仁寿宫之后,刘锦拦住张锐轩,“世子爷慢走,陛下有事相商。”说完后面出来一个小太监领着张锐轩出了后宫,来到乾清宫等待。

朱厚照安抚了母后张太后之后,带着刘锦和张永还有谷大用来到乾清宫。

朱厚照踏进乾清宫时,张锐轩已恭立殿中,见皇帝进来,忙躬身行礼:“臣张锐轩,叩见陛下。”

“免礼。”朱厚照径直坐上龙椅,指尖叩了叩案上的奏折,目光落在张锐轩身上,语气却没带多少朝堂上的严肃:“表弟以后还是要多入宫看看母后,你一来,母后都能开心好几天,白银厂太远了,还是换一个地方吧!也好就近照顾家里,我看舅舅也老了,你也要多顾一顾家。”

张锐轩心里吐槽,张和龄哪里老了,按照原来历史还有二十多年还是被老道士关监狱弄死了,现在才不到四十岁,年轻的很。

不过表面上还是恭敬的说道:“全凭陛下指挥。”

朱厚照心里很受用:“这里没有人,以后没有人的时候叫我,表哥知不知道。”朱厚照走下御座,拍了拍张锐轩的肩膀:“比在当年东宫读书的时候厚实了不少。

老师的意思是将白银厂升格为府,以后就叫白银府,表弟觉得如何?”

张锐轩心想,这是士绅的反击吗?无所谓了,张锐轩又不是很看中白银厂的矿,只是为了推广技术,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

张锐轩抬眼,见朱厚照眼里带着几分试探与期许,忙躬身应道:“陛下此举,是为白银厂长远计,臣觉得极好。”

朱厚照闻言笑了,伸手拍了拍张锐轩的胳膊。

就在这个时候刘锦拿了几十个奏本过来,朱厚照翻开几个奏折,都是上书火耗不能取消,一但取消,国将不国。

朱厚照大怒斥道:“一群国之蛀虫,刘大伴,好好去查一查这些蛀虫,不要放过了了一只蛀虫。”

刘锦忙躬身应道:“奴才遵旨!这就命人把奏本上署名的官员名单抄录下来,从顺天府到地方州县,一个个挨着查,定叫他们把贪墨的火耗吐出来!”

说罢,刘锦眼神一厉,攥着奏本的手紧了紧——这类查贪的差事,本就是刘锦最擅长拿捏人心的手段。

朱厚照余怒未消,将奏本重重摔在案上,溅得砚台里的墨汁都晃了晃:“火耗本是官员盘剥百姓的由头,朕不过想革除这弊政,倒成了‘国将不国’?这群人盯着百姓的血汗钱,倒有脸谈家国!”

朱厚照转头看向张锐轩,语气稍缓,“表弟在白银厂管过账目,该知道这火耗层层加码,最后都压在谁身上。”

张锐轩说道:“天下百姓苦,官员也苦,俸禄自太祖定额以来,一直没有增加,低阶官员早就入不敷出了。”

朱厚照诧异的说道:“90担俸禄真的不够用吗?刘大伴!”

刘锦忙上前一步,躬身回话,语气带着几分谨慎:“陛下,奴才在宫里当差,虽不领外廷俸禄,但也常听外朝太监闲聊。这90担俸禄,听着不少,可真到了地方官手里,处处都要花钱。”

朱厚照眉头皱得更紧:“哦?细说。”

“就说那七品知县吧,”刘锦缓缓道,“90担粮食折成银子,如今就算是不折俸,也就是90两。

可他得养活自己一家老小,府里的几个师爷十几个杂役,都得靠他发月钱;逢年过节,给上官送礼、应酬同僚,哪样不要银子?

更别说还有些官员往返路费、在京开销,一趟下来,家底都得掏空。”

张锐轩也说道:“官员该给的体面还是要给。否则天下之才如何能为陛下所用,臣计算过了,只要拿出各地税入的两成,就足以应对这个局面。”

张锐轩没有算,只是记得后世清世宗统一收了两层火耗,然后火耗归公之后在发给知县以上各级官员,那么如今不收火耗了,拿出两成税赋给官员发养廉银也是够的。

朱厚照算了了一下,一年各地税银约在一千万级别,两成税收,岂不是要发两百万两白银,这么说白银厂的收益全折进去了。

朱厚照连连摇头:“两成会不会太多了,一成吧!就一成!”

“陛下,有的钱不能省,也省不了,省了他们就掠之于民。”张锐轩只能再次劝说朱厚照,心想,你好歹也是皇帝,不要那么财迷好不好,该发就发,该挣也去挣。

朱厚照也不知道张锐轩想法,知道肯定要大怒,你一句话就花出去了百万两级别的巨款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朱厚照当了一年多家之后也是知道了,大明就像是一条四处漏水的船,哪里都需要补。

朱厚照最后咬一咬,眼睛一闭:“朕给了,两成就两成。

可是,给了以后还是贪腐横行,又该如何。”其实这是朱厚照最纠结的地方,要是给了这么多,地方上还是吏治没有起色,不就成为冤大头。

张锐轩说道:“现在的治贪方式不对,方式不对,努力白费,想要治贪,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朱厚照顿时来兴趣了:“说来听听,朕也想知道你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