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导师 > 第477章 夷陵药业 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日后,富有龙坐在案前,指尖叩击着王仁呈上的“医药部生产安全查漏补缺”章程,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

富有龙要的不是什么章程,是能名正言顺困住李家父子的绳索,而“外出报备”便是最好的幌子。

次日清晨,医药部的晨集上,富有龙身着青色官袍,面无表情地站在高台上,身后跟着垂首的王仁。“近来阿司匹林产销两旺,各部往来繁杂,为防工艺外泄、物料错漏,即日起,医药部实行外出报备制度。”

富有龙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人群,在李闻言父子身上停顿片刻,声音陡然拔高:“凡本部门人员,不论职级,离岗半步都须向我本人提交申请,获批后方可离开!违者,按擅离职守论处,扣发月钱,重者逐出总局!”

台下瞬间一片哗然,李闻言刚要上前争辩,却被李晓山悄悄按住手臂。

李晓山望着高台上志得意满的富有龙,又瞥了眼身旁神色躲闪的王仁,心中已然明了——这哪里是防工艺外泄,分明是要将他们父子软禁在这医药部里。

富有龙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尤其是李家父子的沉默,更让富有龙觉得这步棋走得绝妙。

富有龙清了清嗓子,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补充道:“从今日起执行,王仁,你负责登记核查,若有疏漏,唯你是问!”

李闻言想要再次外出采样,既然张锐轩说土壤中有红霉素链球菌,那就一定有,只是自己还没有分离出来而已。

王仁劝说道:“李哥,我的李哥,还是和富大人报备一下吧!该服软的时候我们就服个软,咱们民不以官斗。”

李闻言按捺不住的火气。“服软?”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嘲讽,“他算什么东西,我给他服软,他懂什么是发酵吗?懂什么是菌培养吗?懂什么是酸碱平衡-辟碍屈服吗?什么都不懂。就知道瞎指挥”

其实李闻言也是从张锐轩那里现学现卖的,但是一点都不妨碍此时跳脚。

富有龙在办公室没拉起百叶窗,看着李闻言,心中想着你得意不了多久。

李晓山过来拉住李闻言,呵斥道:“臭小子,跟张世子学了几招,开始长本事了,还不给老子回去,丢人现在,别以为张世子和你称兄道弟,你就可以在这里胡作非为。”

富有龙看着李晓山,心中暗道,这个李晓山更圆滑,更难缠,是个笑面虎,无非就是想提醒老子,你们是张锐轩的人,老子动不了。

你们也不想想,张锐轩都离开总局多少年了,人在人情在,老子就不信总办大人和张锐轩就能一直蜜里调油。再说总办张永也不怎么关注了,如今是帮办秦大人主事。

秦棉秦员外郎才是总局的实际上当家人,张锐轩时代已经是上古时代了。

晚上回家的时候,李闻言闷闷不乐的说道:“爹,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什么玩意呀!真的是没有意思,当年先帝邀请爹你去当太医院宣判,爹你都没有去。

留在这里也是因为张世子说这里可以救更多人,如今被这群人搞得乌烟瘴气的,实在是有违我们悬壶济世的心。”

李晓山闻言也是沉默不语,当年李晓山救完弘治帝就想去四处行医,一来是精进技艺,二来也是避开京师权贵。

只是张锐轩舍不得,张锐轩当时还在搞土法青霉素,就把这个项目转给李晓山,告诉李晓山行医只能一个一个的救,研究药物确可以救千千万万的人。

一个青蒿素就可以打败疟疾,这才是大医学,大道。李晓山被说服了,就留了下来,京师制造总局就多了一个医药部。

后来又支持李闻言搞水杨酸系列,就此大明医学算是上了一个台阶。

李闻言说道:“爹不如我们去找张老弟吧!”

李晓山瞪了李闻言一眼:“那是张世子,你还真是不含糊,真的和张世子称兄道弟的。”

“那也是张老弟先唤我‘李兄’的!”李闻言梗着脖子反驳,腮帮子还鼓着,方才的郁气半点没散,“他既没拿身份压人,我何必端着架子?再说眼下这局面,除了他,还有谁能治得了富有龙那小人?”

“张锐轩也难。”李晓山打断他的话,语气里带着几分叹惋,“这几年在朝堂上老被人弹劾,说他越权督办地方事务,日子并不好过。”

李晓山抬手按了按儿子的肩膀,力道沉了沉,“这点小事,就别去给他添乱了。”

李晓山感觉今上也不是完全信任张锐轩,应该说是先帝和今上都是又用又防,总是找机会剥夺了张锐轩的产业,这几年都是走马观花一样的换地方,要是常人早就躺平了。

“那是他自己不检点!”李闻言想到温泉庄之行,那个声音,绝对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搞到偷偷摸摸的堕胎应该是某个贵妇,这小子这方面倒是和寿宁侯一样的是一个风流种。

李闻言随口一说:“行事不知收敛,被弹劾也是活该,怎算得我们添乱?

李晓山瞪了儿子一眼说道:“不许这么说人,满朝文武官员,也就他心中最有小民,就凭这一点就比那些公卿大臣高明的多了。”

灵璧侯府

韦氏在内书房书写请帖,今年是丈夫汤绍宗39岁的生日,明朝勋贵都是过九不过十的,作为汤家复爵后的家主的第一个生日,汤绍宗意思是要办的隆重一点,告诉京城的勋贵们,我汤家又站起来了。

汤家其他人也都是是一个这个意思,汤绍宗拿出二千两银子给到韦氏。

晚膳的时候,韦氏说道:“侯爷,妾身算过了,要办的容重一点非的五千两银子打底不可。”

张氏和吴氏一听,顿时就不乐意了,办个生日就要五千两银子打底,这么挥霍下去,当自己儿子当家时候,灵璧侯府还能剩多少。

韦氏话音刚落,席间便静了一瞬。

张氏捏着银箸的手指紧了紧,终究没敢直接接话,只偷偷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吴氏。

吴氏会意,放下碗筷起身,福了福身,声音压得低柔,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老爷,夫人,妾……妾本不该插话,可是也为府里添了两个男丁,妾就斗胆说一句。五千两是不是太多了。”

韦氏没来由的一阵烦躁,这是说自己没生儿子,在挥霍侯府的钱吗?

汤绍宗低着头不说话,汤绍宗知道两千两不够,可是不想再多出。

张氏小心翼翼的说道:“要不让丽儿也出一份吧!听说姑爷不是把铺子都交给丽儿打理了,丽儿出嫁时候嫁妆可是府里的独一份。就当孝敬一下父亲,体恤体恤三个弟弟吗?”

汤绍宗闻言神情一动,带着期望看着韦氏,心想这是一个好办法,寿宁侯府家大业大,随便漏一下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