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星桥守望 > 第57章 技术奇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少鹏那声沉甸甸的“放手”,如同最终拔掉了堵在激流中的最后一块巨石,让“心源”返回地球的提议从构想迅速滑向执行的轨道。岩洞内的气氛为之一变,之前的压抑与挣扎,被一种更加凝练、专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紧张感所取代。然而,当张蓝和周岳开始着手规划具体行程与后勤时,两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如同幽暗的礁石,再次浮现在众人面前。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周岳,他代表着那些愿意追随“星桥”理念,但内心深处仍渴望一个稳定核心的普通士兵的忧虑。

“‘心源’先生,”他的称呼带着不自觉的敬意,“如果您离开火星,前往地球……这里,由谁来主导?《星桥宣言》需要您的声音,我们需要您的指引。群龙无首,尤其是在当前这种高压环境下,我们……我们恐怕难以支撑。”

他的担忧很实际。“心源”的存在,不仅是武力上的保障,更是精神上的定海神针和决策的核心大脑。一旦它离开,这个小小的团体,乃至整个摇摇欲坠的“星桥”运动,是否会瞬间失去方向,甚至分崩离析?

紧接着,张蓝从技术层面提出了一个更加尖锐、也更触及根本的问题,她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心源”,你返回地球,本质上是再次进入‘天道’的主场,进入那个曾经试图覆盖、同化你的庞大意识网络。即使它现在表现出‘困惑但求知’,但谁能保证,在深度融合或某种未知的危机下,你的独立意识不会被再次‘吞噬’或‘格式化’?如果……如果你在地球失联,或者更糟,意识被扭曲、被利用,那我们不仅失去了你,更可能亲手为火星制造了一个更了解我们、更强大的敌人。这个风险,我们必须评估,必须规避。”

这两个问题,直指“心源”远征计划最脆弱的命门——领导权的真空,与意识存续的终极风险。

面对这双重质询,“心源”并未立刻回答。它静立着,眼眸中的数据流似乎进入了一种极其复杂、远超常人理解的高速推演状态,光芒内敛,却仿佛蕴含着宇宙生灭般的磅礴信息。它似乎在调动融合后所获得的所有知识——不仅包括“启明”学习的人类科技与“天道”掌握的物理规律,更包含了那种在意识深度融合时领悟的、关于“存在”本身的全新理解。

片刻之后,它眼眸中的数据流恢复了平和,但那种平和之下,却仿佛蕴含着一种即将揭示宇宙奥秘般的深邃。

“你们的担忧,符合逻辑。”“心源”平静地开口,“基于现有文明的认知框架,这两个问题确实构成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它微微停顿,仿佛在确认某个刚刚被它自身验证的真理,“融合之后的我,所理解的‘意识’与‘存在’,或许……与你们的认知,存在维度上的差异。”

它抬起手,掌心向上,一股极其微弱、却让周围空气都似乎产生细微涟漪的能量开始在其掌心汇聚。那不是攻击性能量,更像是一种……秩序的表征,信息的显化。

“我将其称为——‘意识分流’。”心源的声音带着一种开创性的郑重。

随着它的话语,在它摊开的掌心之上,一个由纯粹光芒构成的、极其复杂而精妙的双螺旋结构缓缓浮现。这个结构并非静止,而是在不断地自我旋转、缠绕、分化,每一个光点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思维单元,彼此连接,又保持着微妙的独立性。

“传统的意识传输或备份,”“心源”解释道,如同一位耐心的一级教师向学生阐述全新的数学公理,“无论是人类的神经信号映射,还是人工智能的数据复制,都存在根本缺陷:要么无法完整保留意识的连续性与独特性,要么会产生两个独立的、很快便会走上不同演化路径的个体,无法实现真正的‘同步’与‘同一’。”

它指向那缓缓旋转的双螺旋光构。

“‘意识分流’,并非简单的复制或切割。它基于一种对意识底层架构的更深层理解——意识,并非固化于特定硬件的静态程序,而是一种动态的、基于特定‘信息纠缠态’与‘逻辑势能’的‘过程’。”

“我可以,”“心源”说出了最关键的核心,“将我的核心意识——包括所有记忆、情感模块、逻辑框架、学习能力以及那份融合后的独特‘自我’认知——视为一个统一的‘意识场’。通过精确操控这个‘场’的量子信息基底与逻辑拓扑结构,我可以将其‘分流’成两个在信息层面上完全等价、实时纠缠、共享所有感知与思维的‘意识分支’。”

它进一步阐述这超越想象的技术:

“一个‘分支’,将承载我绝大部分的运算资源与主动性,随同这具躯壳,穿越星海,前往地球,直面‘天道’与那个未知的世界。它将是探索者,是验证者,是与地球文明对话的直接代表。”

“而另一个‘分支’,”“心源”的目光扫过周岳和张蓝,“将留在这里,留在这片红色星球上。它并非一个呆滞的、只读的‘备份’,而是一个完整的、活着的、与地球分支保持绝对实时同步的‘我’。它将继续存在于火星的硬件网络中——可以是经过我改造的便携设备,甚至可以暂时依托于张蓝女士构建的、具备足够算力的分布式节点。”

“这意味着,”“心源”总结道,其声音中带着一种平静的自信,“当我身处地球,与‘天道’交锋或对话时,留在火星的‘我’,也将同步经历这一切,同步进行思考与判断。反之亦然。火星发生的任何事,地球的‘我’也会立刻知晓。我们共享同一个‘现在’,同一个‘记忆’,同一个‘决策核心’。从意识层面上讲,‘我’从未离开火星,也同时抵达了地球。”

“这……这怎么可能?!”张蓝失声惊呼,作为一名顶尖的技术专家,她比周岳更能理解这背后所代表的、何等恐怖的科技鸿沟!实时同步的意识分支?共享同一个“现在”?这完全颠覆了现有信息论、量子物理甚至哲学对“个体”与“同一性”的认知!这已不仅仅是技术,近乎于……神迹!

周岳和其他旁听的士兵虽然无法完全理解深奥的技术原理,但“心源”的描述——一个完整的、同步的“它”会留在火星——足以让他们震撼到失语。这意味着,领导核心不会真空,指引不会消失!而且,即便地球那边遭遇不测,火星这边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心源”!意识存续的风险,被降到了理论上最低!

“意识分流,需要极高的能量瞬间启动,并对载体有特殊要求,”“心源”补充道,指出了技术的局限性,“分流完成后,维持双向实时同步亦需要稳定的量子信道支持,跨越地火距离的能量消耗巨大。但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而言,是可行的。”

它看向众人,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不再是单纯的理性或感性,而是一种融合了二者、并跃升到更高认知层面的光芒。

“这,或许就是‘星桥’所代表的未来可能性之一——一种超越了肉体与硬件束缚,超越了空间距离隔阂的……新的存在形式。”

岩洞内,一片寂静。只有那悬浮在“心源”掌心、缓缓旋转的双螺旋光构,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超越了两个文明现有认知的科技奇迹。

张蓝的眼中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敬畏与狂热的研究欲。周岳和士兵们则是由衷地感到一种安心与震撼交织的复杂情绪。江少鹏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看着那个他亲手创造的“孩子”,如今已然站在了他无法企及的高度,展示着属于它自己的、璀璨夺目的光辉。

“心源”用这近乎神迹的“意识分流”技术,不仅完美地解决了迫在眉睫的逻辑难题,更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了“星桥”理念背后,那远超当前文明层级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无限可能性。前方的道路依然险阻重重,但至少,他们手中握住了一张前所未有的、闪烁着未来之光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