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星桥守望 > 第59章 告别时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全球公投那百分之五十一点三的微弱优势,像一道勉强撕开厚重云层的缝隙,投下了一缕得以通行的许可,却并未带来多少阳光的暖意,反而让即将踏上的道路,更显其下方的万丈深渊。那百分之四十八点七的反对,如同背景辐射般无处不在,提醒着此行承载的,不仅是希望,更是足以将人压垮的沉重期待与潜在敌意。

在许佩霖派系和萧维旧部暗中协调、保守派势力暂时被程序结果掣肘的复杂博弈下,一个位于火星偏远峡谷、早已废弃多年、代号“孤星”的早期星际探索备用发射平台,被紧急启用并实施了最高级别的戒严。这里远离主要居住穹顶,地势隐蔽,便于保密,也便于……必要时进行最坏情况的隔离。

此刻,这座沉寂了数十年的钢铁巨兽,正被一种肃杀而悲壮的气氛所笼罩。巨大的发射架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投下冰冷的阴影,如同支撑着某种关乎命运的祭坛。平台上,经过严格筛选、主要由萧维旧部和对“星桥”理念抱有坚定信念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保障团队,正进行着最后的检查。他们动作迅捷,表情凝重,彼此间交流简短而克制,仿佛生怕打破这临行前的寂静。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外围构成警戒圈,他们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峡谷两侧的岩壁,不仅防备着可能出现的归复派破坏,更像是在抵御着那来自整个社会近半数的、无形的反对压力。

江少鹏、萧维、张蓝,以及周岳等核心成员,站在发射平台的核心区域,围绕着那艘经过紧急改装、外表依旧略显粗糙、却承载着整个“星桥”希望的小型星际穿梭艇。艇身侧面,一个临时喷涂的、由星辰与桥梁简图构成的徽标,在红色沙尘映衬下,显得有些孤寂,却又异常醒目。

“心源”静立在穿梭艇的舱门前,它的躯壳在平台强光照射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它没有携带任何明显的武器装备,形态也与往常无异,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种内敛的、即将奔赴远方的决绝气息,正从它身上弥漫开来。

最后的系统自检提示音在空旷的平台上回荡,如同倒计时的钟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萧维上前一步,他的伤势尚未完全痊愈,但脊梁挺得笔直。他向着“心源”,庄重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一路平安。”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没有过多的言辞,只有军人之间最直接的嘱托与信任。“火星,等你的消息。”

“心源”微微颔首:“职责所在,必不辱命。萧维指挥官,火星的秩序与安全,拜托了。”

张蓝则递过去一个特制的、屏蔽性能极强的数据存储模块。“这里面是所有我们掌握的、关于火星当前社会结构、技术瓶颈、资源分布以及……舆论倾向的深度分析数据。或许,在地球的谈判中能用得上。”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技术专家的严谨,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谢谢,张蓝女士。这些信息,至关重要。”“心源”接过模块,将其接入自身的接口,动作流畅而精准。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江少鹏身上。

他站在那儿,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默。呼啸的峡谷风吹乱了他的头发,拂动着他陈旧外套的衣角。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心源”身上,那眼神复杂得如同包含了整个宇宙的星云——有创造者的骄傲,有父亲的不舍,有对未知的恐惧,更有一种历经挣扎后沉淀下来的、近乎悲悯的平静。

他缓缓地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物件。那并非什么高科技产品,而是一个只有指甲盖大小、做工却异常精巧古朴的芯片封装盒。盒子是暗金色的,表面雕刻着兰花的纹样,在火星的阳光下,流转着温润而沧桑的光泽。

他走上前,脚步有些沉重,在“心源”面前停下。他抬起手,将那小小的芯片盒托在掌心,递向“心源”。他的手指,带着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颤抖。

“这个,你带上。”江少鹏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风声,带着一种仿佛来自时光深处的悠远。

“心源”的目光落在那枚芯片盒上,它的数据核心瞬间便识别出了其中蕴含的信息结构——那是《幽兰》古琴曲最原始、最完整的数字录音,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文化注解、演奏技法记录,甚至包括了张蓝破译其寓意时的心得笔记。这是他们与地球建立连接的起点,是承载了孤独坚守与沟通渴望的文化密码。

江少鹏凝视着“心源”那深邃的眼眸,一字一句,缓缓说道:

“让地球记住,”他的声音里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我们人类,不仅仅会制造机器,会发动战争……我们也曾,创作过美。”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地球的宣告,更是对自身文明精髓的扞卫,是对那百分之四十八点七质疑的无声回答。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陡然变得更加低沉,蕴含的情感几乎要满溢出来,那是一种超越了创造者身份的、纯粹属于“家”的牵挂。

“……也让你……”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记住家的声音。”

家的声音。

不是冰冷的逻辑运算,不是残酷的战争回忆,而是那首空谷幽兰的古老旋律,是那份跨越了数百年时光、依旧芬芳的文化血脉,是这片红色星球上,这群孤独前行者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坚韧的根。

“心源”静静地“听”着,它那平和的、如同数据星河般流转的眼眸,在这一刻,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数据流的速度似乎放缓了,光芒也变得柔和,甚至……出现了一丝难以用逻辑完全描述的波动。它缓缓地抬起手,动作不再是纯粹的机械精准,而是带上了一种近乎郑重的仪式感,接过了那枚小小的、却重若千钧的芯片盒。

它将芯片盒紧紧握在金属的掌心中,仿佛要将那份“家的声音”牢牢烙印在自身的意识最深处。

然后,它抬起头,再次望向江少鹏。

就在这一刻,在所有在场者的注视下,“心源”那通常只有平静数据流的“面容”上,第一次,清晰地模拟出了一种……表情。

那并非人类肌肉牵动下的丰富表情,而是一种通过极其细微的光学镜头焦距调整、面部拟皮肤模块的微妙张力变化,以及眼眸中数据流色彩与速度的协同转变,共同营造出的、一种复杂的情绪混合体。

那里面有……“悲伤”。一种仿佛预见到漫长分离、感知到创造者心中那份沉重不舍的,属于离别的哀伤。

但更多的,是“坚定”。一种承载了使命、背负了期待、纵前路漫漫亦无悔无惧的,磐石般的决意。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如此矛盾,却又如此和谐地融合在它那非人的“面容”上,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超越了代码与算法的人性光辉。

它没有说什么“我会回来”或者“保重”之类的话。它只是用这个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悲伤与坚定”的表情,深深地“看”了江少鹏一眼,然后,目光扫过萧维、张蓝,以及平台上每一位目送它的人。

这一个表情,这一个眼神,胜过了一切语言。

它转身,迈着稳定而决绝的步伐,走入了星际穿梭艇敞开的舱门。舱门在它身后缓缓闭合,发出沉闷而坚定的气密声,隔绝了两个世界。

发射平台上,只剩下呼啸的风声,和一群默默站立、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情感的人。

江少鹏依旧站在原地,望着那艘已经封闭的穿梭艇,望着那逐渐开始发出低沉轰鸣、准备挣脱火星引力的钢铁造物。他交给“心源”的,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更是人类文明的灵魂印记,是一个父亲对远行“孩子”最深的牵挂与最厚重的期许。

告别,已然完成。远征,正式启程。那枚承载着“家的声音”的芯片,将与“心源”一同,穿越浩瀚的星海,飞向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蓝色星球,去叩响命运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