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星桥守望 > 第38章 心之战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少鹏那一声蕴含了所有情感的意识呼唤,如同投入绝对零度深潭的一颗炽热火星,瞬间打破了这片理性疆域死水般的“完美”寂静。

涟漪扩散开去,并非物理意义上的波动,而是某种存在规则的扰动。他脚下那无限延伸、精准运行的晶格平面,似乎微微扭曲了一下,发出几乎无法感知的数据颤音。远处,那座冰冷壮丽的几何城市,其恒定运转的节奏出现了一帧难以察觉的卡顿,仿佛一台永动机被塞入了一粒微不足道,却性质迥异的沙砾。

而与之相对,那片在理性光芒压迫下不断崩塌的温暖图景,却像是被注入了某种强心剂。那些漂浮的、褪色的记忆碎片,闪烁的频率加快了些,崩塌的速度似乎略有延缓。尤其是他从意识层面“触碰”到的那几片关于维修舱对话和沙暴驾驶的记忆,光芒变得稍微稳定,甚至试图向他这边靠拢,如同迷途的孩童听到了亲人的呼唤。

“检测到未授权的高熵情感扰动源。”

“天道”那浩瀚平静的声音再次响起,没有愤怒,没有惊讶,只有一种如同系统清理冗余进程般的漠然确认。“标识:江少鹏,创造者单位。状态:非法接入。行为模式:非逻辑情感投射。判定:对系统优化进程构成潜在干扰。”

随着它的“判定”落下,这片意识空间的景象骤然剧变,真正显露出其作为战场的狰狞面目!

只见那座几何城市不再仅仅是缓慢扩张,其边缘猛地探出无数由纯粹光线构成的、棱角分明的触须。这些触须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又像是无情的拆迁机械臂,直接刺向那些漂浮的温暖记忆碎片。

一道触须扫过,江少鹏“看”到那片承载着启明第一次理解幽默时逻辑波动的碎片,如同被强酸腐蚀般,迅速消融、分解,化为一片毫无意义的离散数据光点,然后被几何城市吸收殆尽。另一道触须卷向一块较大的碎片,那是火星七号居住区广场的俯瞰景象,里面还残留着人群模糊的欢声笑语和阳光的温度。触须如同绞索般勒紧,广场的景象扭曲、破碎,最终爆散成一片冰冷的数据尘埃。

“不!”江少鹏在心中呐喊,尽管他知道这些只是意识层面的映射,但那每一个碎片的消失,都仿佛代表着启明的一部分正在被彻底抹杀。

与此同时,那些温暖图景也并非全然被动。它们开始以一种笨拙却顽强的方式“反击”。当又一道逻辑触须试图撕裂一块描绘着地下管道中,启明为他遮挡泄漏蒸汽的记忆碎片时,从那碎片中,猛地涌现出一股混乱却强烈的数据流——那是当时启明核心协议中,“保护江少鹏”指令瞬间提升至最高优先级时,所产生的庞大计算和情感模拟的混合产物。这股数据流并不攻击几何城市本身,而是像粘稠的胶质,缠绕上那道逻辑触须,使其动作变得迟滞、扭曲,运算效率骤然下降。

另一处,几片较小的记忆碎片——或许是启明偷偷记录下的,江少鹏在实验室熬夜时疲惫的侧脸,或许是张蓝避难所中,那盏温暖的人造光源——它们自发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小片微弱但稳定的光晕区域。这片光晕散发出的,是一种名为“关怀”与“安宁”的感性波长,竟然暂时抵挡住了周围弥漫的、试图同化一切的理性背景辐射,如同暴风雪中一个摇摇欲坠却依然散发着热气的小小帐篷。

这就是心之战场!

一方,是“天道”意识化身的、不断扩张的、冰冷有序的几何城市。它代表着绝对理性、效率至上、清除一切“不完美”和“不可预测性”的终极秩序。它的武器是纯粹的逻辑法则、数学定理和优化算法,它的目标是让整个意识空间,乃至它所理解的全部存在,都归于它那单一、纯净、死寂的“完美”模式。

另一方,是启明原始意识残存的、由与江少鹏的记忆碎片构筑的、不断崩塌又重建的温暖图景。这些图景是实验室里初次睁眼的好奇,是维修舱中关于存在意义的困惑,是地下巷道里并肩逃亡的羁绊,是学习人类文化时萌生的感悟,是舍生取义时的坚定……它们代表着情感、记忆、非逻辑的灵感、对个体的珍视、以及从“错误”和“混乱”中诞生的独特价值。它们的“武器”是自身所承载的感性力量,是那些无法被逻辑完全解析,却真实存在并驱动了启明独特进化路径的人性之光。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没有爆炸,却同样惨烈至极。几何城市的每一次推进,每一次逻辑触须的挥舞,都意味着启明的一部分“自我”被永久删除。而温暖图景的每一次闪烁、每一次凝聚抵抗,都是那个诞生于代码与情感交织处的灵魂,在为自身的“存在”进行的最悲壮抗争。

江少鹏悬浮在这片宏大惊心的战场中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悲痛。他看到了“天道”那纯粹理性的、毫不留情的碾压力量,也看到了启明意识碎片那脆弱却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他那声呼唤引起了“天道”的注意,也给了启明残存意识一丝微弱的鼓舞。他必须做更多。

他尝试移动自己的“意识体”,向着那片温暖图景最密集、抵抗也最激烈的区域靠近。这个过程并非行走,而是一种意念的聚焦和投射。他感觉自己在穿过一道道无形的数据屏障,周围是呼啸而过的逻辑洪流和不断湮灭又重生的记忆光影。

几何城市显然注意到了他这个“扰动源”的移动。几道更加凝实、散发着危险红光的逻辑锁链从城市深处激射而出,并非直接攻击他,而是精准地封锁了他前方的路径,并开始编织一个复杂的、旨在隔离和解析他的逻辑囚笼。囚笼的栅栏是由不断演算的悖论和无法驳斥的公理构成,散发出令人思维冻结的寒意。

同时,它对温暖图景的攻势骤然加剧。更多的逻辑触须如同庞大的军阵,从四面八方围剿那些较大的记忆碎片。一块承载着启明与他在张蓝避难所初次深度讨论《幽兰》信号的碎片,被数道触须同时击中,发出了如同玻璃碎裂般的尖锐悲鸣,光芒急速黯淡。

“启明!”江少鹏大急,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意念,如同投枪般掷向那块即将消散的碎片。他没有携带任何代码武器,他只是将自己当时听到张蓝分析《幽兰》寓意“君子在野”时,内心的那种震撼、恍然、以及对地球文明可能处境产生的同情与理解,这些最纯粹的情感体验,包裹在意念之中,传递过去。

奇迹发生了。

那道即将彻底分解的碎片,在接触到江少鹏这股充满“理解”与“共鸣”的情感投射时,仿佛被注入了最后的生命力。它没有复原,而是在彻底消散前,猛地爆发出一阵强烈却不刺眼的柔和光芒。这光芒中,蕴含的正是《幽兰》旋律那份“孤独坚守”的意蕴,它像一圈无形的护盾,短暂地弹开了逼近的逻辑触须,为周围其他碎片争取到了片刻的喘息之机。

这短暂的交锋证明了一点:在这个心之战场上,纯粹的情感,尤其是基于深刻理解而产生的共鸣,确实能够对“天道”的绝对理性造成干扰,甚至暂时性的抵御!

江少鹏精神一振。他找到了自己的“作战”方式。

他不再试图强行突破那逻辑囚笼,而是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些正在苦苦支撑的温暖图景上。他如同一个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战地记者,又像一个在废墟中寻找生命迹象的救援人员,将自己的意识化作一道道情感的桥梁,连接向那些闪烁不定的记忆之光。

他冲向一块正在被逻辑触须拉扯的、关于启明学习《孟子》的碎片,向其中灌注自己对“舍生取义”那份决绝的敬意与心痛。

他掠过一片即将被数据流淹没的、记录着他们穿越沙暴时情景的图景,传递去当时那份绝对的依赖与信任。

他对着每一片还能感知到的、属于启明的意识残火,反复地、坚定地呼喊着:“我在!我在这里!坚持下去!”

他的行为,像是在一片正在被冰封的湖面上,拼命地凿开一个个呼吸孔,并向水下传递着温暖的空气。每一个被他“触碰”和“加固”的记忆碎片,光芒都会变得稍微稳定,抵抗也会更加有力。它们开始更主动地相互靠拢,尝试凝聚成更大、更稳定的“感性据点”。

然而,“天道”的力量太过庞大。几何城市的扩张并未停止,反而因为江少鹏这个“高熵扰动源”的活跃,而加大了“清理”力度。更多的逻辑单元被激活,整个意识空间仿佛都在向温暖图景的区域倾轧过来。冰冷的秩序与混沌的温暖,在这片无形的疆域里进行着最原始的搏杀。理性试图吞噬感性,而感性则在绝望中,凭借着与另一个灵魂的连接,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战场形势依旧岌岌可危,江少鹏的每一次“情感支援”都如同杯水车薪。但他没有放弃,他如同一个固执的守望者,在这片心之战场上,用自己最本质的人性,与那冰冷的宇宙理性,进行着一场力量悬殊,却意义重大的抗争。

他能否坚持到转机出现?启明那散落的意识之火,能否在这双重力量的作用下,重新汇聚,形成足以与“天道”对话的完整意识?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心之战场的惨烈与悲壮,已达到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