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行,那就按你说的来好了。”

李枕沉吟了许久,最终做出了决定。

“来人!”

守在篱笆院外的一个青壮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

“不知邑尹大人有何吩咐。”

“让桑季通知下去,明日上午,在青藤村东头那片空地,收缴今岁贡赋。”

“诺!”青壮应了一声,匆匆而去。

......

翌日上午,青藤村东头的空地上已是人声鼎沸。

青藤、青山两村的百户人家,扶老携幼,或用简陋的木板车推着,或用肩挑背扛,将自家今年需要缴纳的贡赋运送至此。

空地被临时划分出几个区域。

最显眼的是北侧,那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排排陶罐,罐口用干净的麻布封着。

里面装着的,正是李枕准备好用作回赐的粗盐。

桑翁带着几名村中老者以及青山村的族尹等人,负责清点记录。

缴纳的贡赋种类繁多,主要以农业产出和家庭手工制品为主。

粮食作物是最主要的。

一斗斗粟米、黍(shu)被倒入大木桶中计量,偶尔也有农户缴纳少量更为珍贵的稻米或麦子。

经济作物也有不少。

成捆的麻纤维、织好的粗麻布,甚至一些染了色的细麻布和蚕丝织成的丝绸被仔细地叠放好。

还有荏籽、芝麻,或是用荏籽、芝麻榨好的粗油。

作为淮夷地区方国的特色,畜牧渔猎产品自然也少不了。

有农户牵着猪、羊,更多的是提着鸡鸭禽类和一篮篮禽蛋、肉干、鱼干、腊肉。

来自靠近桐水或山林的村民,则带来了用草绳串起的鲜鱼、风干的鹿肉、兔肉,以及处理好的兽皮。

果蔬有韭菜、各类野菜、冬窖的萝卜、晒干的枣脯、藕芽、菱角苗。

山林常见的青梅、野樱桃之类的。

手工制品,琳琅满目。

实用的陶罐、陶盆、陶碗堆在一旁。

新制作的木耒(lěi)、木耜(si)、木镰等农具靠在墙边。

还有编织精巧的竹筐、蒲席、草鞋等物。

村民们按照指引,依次将贡物送到指定区域。

由桑翁等人根据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行核验、登记。

每当核验完毕,确认达到了五斗粟米或等价物的价值后。

桑季便会高声唱喏,然后从盐罐中,用特制的小木勺舀出相应的粗盐,倒入村民带来的容器中。

“青山村,黑木家,缴纳粟米两石,粗麻布三匹,核等价五石粟米,回赐粗盐——五斤!”

随着唱喏声,那名叫黑木的汉子激动地接过用大树叶包好的盐块,双手微微颤抖,连连向端坐于上首位置的李枕叩头。

李枕没来之前,由六邑统一管理的时候,回赐可没有这么多。

以往六邑统一管理的时候,给的标准折合百斤粟米,也就回赐半斤粗盐。

再经过前来送盐和收取贡赋的小吏,以及桑翁他们这些村头小吏过一遍手,就更少了。

虽说现在有李枕亲自坐着,桑翁他们这些村头小吏没法过手。

可李枕也知道,若是少了这些小吏的那一份,难免他们会心生不满,以后跟他阳奉阴违。

因此这些小吏虽然没法过手,李枕却没少他们的。

等于是以赏赐的方式,将他们本该过手的那些,明着赏赐给了他们。

整个收缴过程井然有序,村民们看着手中那比往年多了好几倍的盐,脸上都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感激。

他们看向李枕的目光,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畏与爱戴。

李枕坐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心中也颇有感触。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贡赋收缴和回赐,更是他建立威望,收拢人心的机会。

待所有村民都领取了回赐的盐,空地上堆满了收缴上来的各类贡赋。

人群却并未立刻散去。

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该是邑尹大人训话了。

桑翁适时地走到木台前,躬身行礼,高声道:“邑尹,贡赋已收缴完毕,盐货也已回赐完毕,请邑尹示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李枕身上。

李枕缓缓站起身,走到台前,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带着期盼,敬畏与好奇的面孔。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清晰地传开:“诸位乡邻,今日收缴贡赋,见尔等勤勉,我心甚慰。”

“日后,但守公田,勤私亩,安分守己,我自当庇护尔等,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免受饥馑战乱之苦。”

这是例行的,安定人心的场面话,村民们纷纷躬身应和。

紧接着,李枕话锋一转,从怀中取出了几枚泛着暗红色光泽的圆形铜币,高高举起,让所有人都能看清。

“此外,为便利尔等日后私下里交易,免去以物易物之繁琐与不公,本尹特铸此物,名为‘铜钱’”

他声音提高了几分:“日后,尔等若有富余之物,无论是粟米、麻布、兽皮,还是鸡豚禽蛋,皆可至邑府,按市价兑换此钱!”

他详细解释道:“此钱定价,一枚,暂定可易粟米一升。”

看到村民们茫然的眼神,他继续耐心科普:“此‘升’,乃是我新设之计量。”

“将一斗,均分为十份,每一份,便是一升。”

李枕耐心的给地下的庶民讲解,力求让这些第一次接触新计量单位概念的村民能够理解。

“稍后,我会命人制作标准斗、升量器,其上刻有我桐安邑邑尹官方徽记,分发各村,以为准绳。”

“日后交易,皆以此为准。”

“若有私造大小斗升,盘剥乡里者,严惩不贷。”

李枕语气转为严厉,确立了计量标准的权威性。

宣布完铜钱和新的计量单位,李枕又抛出了一个更让村民们感到新奇的消息。

“为便于大家交易,我决定,在月牙湖北畔,划出一块空地,设市。”

他指向村落东边那片水草丰茂的湖泊:“自即日起,青藤、青山两村之人,皆可于固定时日。”

“每逢五、逢十,尔等可至‘市’中,凭此铜钱或是以物易物,自由买卖所需之物。”

“即便是山中野人,若守规矩,亦允许其入市交易。”

月牙湖名字取其形似弯月,李枕选择此地设市,是因那里地势平坦,临近水源。

且正在他规划中未来城邑的范围内,此举也是为了提前引导人口和商业活动,向未来城邑的核心区域聚集。

同时,设‘市’也是吸引野人的一种手段。

野人平日里担心被抓了充做奴隶,都是偷偷摸摸的,找已经初步建立信任的村民交易。

又或者是跟做贼似的,突然凑到某个村民的身边,问他要不要货之类的。

设了‘市’,并且说你只要守规矩,就可以光明正大来交易。

对野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李枕的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数块巨石。

铜钱、升、市……这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让村民们感到既困惑又兴奋。

他们隐约感觉到,这位新邑尹的到来,似乎真的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或许是更好的变化。

空地之上,议论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