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七年,春。
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成都城外,诸葛亮率领大军整装待发。
这一次,他带上了韩擒虎、高翔、马忠、陈式等将领,准备开启第二次北伐。
临行前,刘禅亲自送到城外三十里,握着诸葛亮的手说:“相父此去,务必保重。朝中有王守仁等人辅政,相父不必挂心。”
诸葛亮感动地拜别:“陛下放心,老臣必当竭尽全力。”
大军行往成县途中,诸葛亮与韩擒虎谈论用兵之道,收获颇多。他感慨道:“当年先帝去世,曹丕派曹真、张合等分五路来攻。今日,我们也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他羽扇轻摇:“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皆可出兵。只是这几路大军的统帅,还需慎重选择。”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响起:
【第二次北伐开启,获得北伐大礼包:召唤机会两次】
诸葛亮心中默念:“使用第一次召唤机会。”
【召唤成功:获得隋唐名将秦琼!】
【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勇武过人,善使双锏,有“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之美誉。】
【携带人物:秦用(秦琼义子,少年猛将)】
【植入身份:马忠结义兄弟,闻丞相北伐特来投奔】
正当诸葛亮与众将商议军情时,亲兵来报:“营外有两位壮士求见,自称是马忠将军的结义兄弟。”
马忠惊喜道:“莫非是叔宝兄来了?”
很快,一位身材魁梧、面如重枣的大汉带着一个英气勃勃的少年走进大帐。那大汉声如洪钟:“秦琼秦叔宝,携义子秦用,特来投奔丞相,愿效犬马之劳!”
诸葛亮仔细观察,见秦琼气度不凡,心中暗喜:“得此虎将,天助我也!”
马忠激动地介绍:“丞相,叔宝兄武艺超群,当年与我结义时,曾独战百人而不败!”
诸葛亮当即任命秦琼为偏将军,秦用为校尉。
马忠激动地拉着秦琼的手:“自当年一别,不想今日能在丞相麾下重逢,共图大业!”
秦琼大笑:“正是!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遇明主,岂能错过?”
随后,诸葛亮使用第二次召唤机会。
【召唤成功:获得南宋名将韩世忠!】
【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曾以八千人大破金军十万于黄天荡。善用兵,尤擅水战。】
【携带人物:梁红玉(韩世忠妻子,巾帼英雄)】
【植入身份:韩擒虎远房侄儿,因韩擒虎降汉受牵连,特来投奔】
几天后,韩擒虎带着一对夫妇来到诸葛亮帐中:“丞相,这是末将的侄儿韩世忠及其妻子梁红玉。因末将归顺大汉,他们在魏国受牵连,特来相投。”
韩世忠躬身行礼:“世忠久闻丞相威德,今率部曲来投,愿效死力!这位是内子梁红玉,亦通武略,可助军务。”
梁红玉英姿飒爽,抱拳道:“红玉虽为女流,亦知忠义。愿随丞相北伐,恢复中原!”
诸葛亮大喜:“我得良臣,如鱼得水。今豪杰云集,何愁大业不成?”遂任命韩世忠为裨将军,梁红玉为参军。
【系统提示:平衡机制触发,乱入人物生成】
【乱入人物:尉迟恭(唐初名将),植入身份:陈仓守将之一,随郝昭镇守陈仓】
【乱入人物:王忠嗣(唐朝名将),植入身份:陈仓守将王生族弟】
与此同时,魏国方面也已严阵以待。郭淮坐镇广魏郡,郝昭守陈仓,曹真驻长安,司马懿则在长安暗中布局,静待诸葛亮出手。
在洛阳,被魏明帝召回的右将军张合偶遇一伙西凉商人,其中为首的年轻人武艺高强,谈吐不凡。这正是化名徐年的徐凤年。张合见其身手了得,有意招揽:“徐壮士如此武艺,何不投军报国?”徐凤年笑而不答,心中另有盘算。
就在第二次北伐一触即发之际,西凉战场已杀得血流成河。
徐骁全军围攻张掖城半月,死伤惨重却迟迟不能破城。哥舒翰亲自在城头督战,身先士卒。箭矢从他耳边呼啸而过,他纹丝不动;滚石砸在他身旁,他眼都不眨。
“将军,城中粮草将尽,援军无望,不如...”高仙芝再次劝降。
哥舒翰怒目而视:“我哥舒翰守城二十载,从未不战而降!今日就是战死,也要让徐骁知道,西凉儿郎的骨气!”
城外,徐骁望着久攻不下的城池,也不禁感叹:“哥舒翰真乃豪杰!若我得此将才,何愁西凉不定?”
就在僵持不下时,酒泉的安禄山突然率军来“援”。哥舒翰不疑有诈,开城迎接。谁知安禄山突然反水,与城外徐军里应外合,张掖城顿时陷入混乱。
“哥舒翰!还不投降!”安禄山在乱军中大喝。
哥舒翰怒发冲冠:“无耻小人!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混战中,哥舒翰被徐骁的义子们团团围住,浑身是伤,仍奋力死战。高仙芝见大势已去,只得投降。
安禄山建议:“主公,哥舒翰顽固不化,不如杀之以儆效尤!”
就在此时,蓝玉挺身而出:“徐帅!哥舒翰忠勇可嘉,堪比当年的关云长!如此义士,杀之可惜。不如交与我押往天水医治,或可劝其归顺。”
徐骁沉思片刻,点头同意。蓝玉暗中盘算:若能为大汉争取到哥舒翰这样的忠勇之将,必是大功一件。
与此同时,江东建业,邓芝终于见到了孙权。
“邓使者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孙权像老朋友一样接待邓芝。
邓芝呈上蜀锦样品:“吴侯请看,这是我蜀中新织的锦缎。愿以蜀锦换东吴稻米,互利共赢。”
孙权仔细察看锦缎,满意地点头:“此事可行。不过,朕有个条件:要派太子孙登前往北伐前线,跟随诸葛丞相学习用兵之道。另派张定边护卫。”
邓芝心中一惊,但表面平静:“此事需禀报丞相定夺。”
消息传回诸葛亮北伐前线大营时,他正在与诸将商讨进军方案。听到孙权的条件,诸葛亮微微一笑:“孙仲谋这是要让我为他培养儿子啊。不过无妨,让他派来吧。”
此时,春风拂过军营,战旗猎猎作响。诸葛亮走出大帐,望着北方,心中已有定计:兵分三路,虚实结合,定要让魏军措手不及。
而在长安城中,司马懿正与两个儿子研究地图。司马昭问道:“父亲认为诸葛亮会主攻哪一路?”
司马懿阴沉着道:“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不过无论他如何用兵,最终目标必是长安。我们只需以静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