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上,诸葛亮独立高岗,羽扇轻摇,远眺渭水对岸的魏军连营。
心中默念系统,开启了第二次召唤机会。
【召唤成功:获得南朝宋名将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宋开国名将,善用兵,有“唱筹量沙”典故。功高震主,被冤杀时留下“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的慨叹】
【携带人物:王镇恶(王猛之孙,南朝宋名将,擅奇袭)】
【植入身份:檀道济为落魄士族,在魏国不得志;王镇恶为王平远亲,二人相约投蜀】
【乱入人物:朱温(后梁太祖)】
【携带将领:葛从周、杨师厚、庞师古、朱珍、王彦章等】
【植入身份:原为曹操义子曹温,因与曹丕不和被派往北疆,后改回朱温原名,长期对抗鲜卑】
诸葛亮正思量间,忽闻对岸魏营鼓声大作,似有调兵迹象。
他微微蹙眉,虽知是司马懿的疲师之计,但心知平静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洛阳皇宫。
“诸葛老贼据守五丈原,稳扎稳打,若司马懿等人守不住渭水,则关中危矣!朕欲抽调淮南合肥等地兵士援助关中,不知众卿有何良策?”曹叡面色憔悴地坐在龙椅上。
太尉陈群出列道:“陛下,各地兵力不可轻动。江东孙权虎视眈眈,若抽调淮南之兵,恐生变故。”
这时,久未露面的曹洪突然开口:“老臣举荐一人——北疆的朱温。此人虽性情乖张,但用兵颇有当年太祖之风,麾下又猛将如云,多年来抗击鲜卑有功。”
曹叡疑惑道:“可是当年被先帝贬斥的那个曹温?”
正是。曹洪道,此人已改回本姓朱温,这些年他在北疆屡破鲜卑,麾下葛从周、王彦章等皆万人敌。若能破格启用,必能制衡诸葛亮。”
话音未落,司马懿之弟司马孚立即反对:朱温桀骜不驯,若委以重任,恐生后患!先帝在时,便多有不逊!
曹洪冷笑: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难道要等诸葛亮兵临城下再后悔吗?
“区区司马懿岂能挡住诸葛亮,还得是我曹氏宗族之人方能力挽狂澜。”
曹叡沉吟片刻,终于决定下旨急召朱温南下援助关中。
与此同时,孙权亲率大军征讨山越,对陆逊道:“此战不仅要平乱,更要磨砺登儿。”
然而山越在息衍谋划下,已获得合肥曹彬暗中支援的兵甲。
合肥城中,息衍与曹彬对坐饮酒,淡然道:“将军助我,便是助魏。山越之乱一日不平,江东便一日不敢北顾。”
“况且我山越勇士熟悉山林,可断吴军粮道,扰其腹地,若魏军有意南下,我部愿为前驱,共分江东之利。”
曹彬心中冷笑:“但愿尔等不要玩火自焚。”
临别之际曹彬嘱咐道:“贵部若能展现诚意,我大魏自然不会亏待盟友。”
另一边徐凤年回到西凉,母亲吴素和弟弟徐龙象早已在城门前等候。
年儿,此行可还顺利?家宴之上吴素关切地为徐凤年盛汤。
徐凤年难得正色:母亲,诸葛丞相确非常人。其麾下将士用命,百姓拥戴,难怪能屡挫魏军。
徐凤年谈起诸葛亮滔滔不绝,感慨道:“丞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等气节,令人敬佩。”
出人意料的是,吴素也道:“诸葛武侯确实是人中龙凤。”连徐骁的二女儿也插话:“听说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可神奇了!”
一直沉默的徐龙象突然开口:哥哥,那诸葛亮...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吗?
徐凤年摸了摸弟弟的头:比传说更厉害。
宴后,徐凤年与父亲独处,郑重道:“丞相承诺‘君不负大汉,大汉不负君’。父亲何不做卫青、霍去病般的名将,封狼居胥?”说着取出诏书,“丞相以启奏汉帝封父亲为骠骑将军、凉州侯,世袭罔替。认为父亲应当为大汉谋取西域,立不世之功,这也是父亲青史留名的机会。”
徐骁长叹一声,望向窗外明月:为父这一生,杀人无数。死后若能留个清名...也好。故大汉骠骑将军,凉州侯之墓。
次日升帐,徐骁宣布接受汉室封赏。安禄山站出反对:“魏国许以王爵,主公何不接受?”
徐骁不答,他环视帐下众将:“其他人是何意见!”
一旁的以陈芝豹、褚禄山为首义子皆齐声称道:“唯义父马首是瞻!”
转而问马岱意见。不料马岱竟会错意道:“徐公何不自立为王?诸葛亮麾下魏延等人都已老迈...”
徐骁饶有兴趣道:“马将军不惧诸葛丞相杀汝乎?”
马岱兴奋道:“昔日我随马超在潼关尚杀的曹操割须弃袍,今日随徐公何惧天下碌碌之辈!谁可杀我?谁敢杀我?”
话未说完,蓝玉突然拔刀,马岱人头落地。蓝玉凛然道:“我敢杀你,我蓝玉誓死效忠大汉!”
徐骁当即重赏蓝玉,冷眼扫过战战兢兢的安禄山:还有谁想自立为王的?传我将令斩杀魏使!
五丈原汉军大营。
这一日,王平引两人来到诸葛亮大帐:“丞相,此乃末将远亲王镇恶,及其好友檀道济。”
檀道济躬身施礼:久闻丞相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诸葛亮仔细观察二人,见檀道济目光深邃,王镇恶英气逼人,心中暗喜。与檀道济畅谈一夜,深感其才。檀道济献计:“我军可用‘唱筹量沙’之计,虚张粮草充足之势,迷惑司马懿。”
次日又观王镇恶演兵,见其用兵之能不下韩擒虎,不由叹道:“得此二人,如虎添翼!”
此时成都传来连连喜讯:范仲淹推行币制改革,废除虚值大钱,民心大定;王守仁来信举荐岳飞,称其“治军严谨,堪当大任”;徐光启称培育的红薯长势喜人;宋应星改良的曲辕犁等农具使生产效率倍增。
诸葛亮抚信微笑,对赶来的姜维道:“只有内政稳固,方能久战。待时机成熟,便是我们东进之时。”
渭水两岸,战云再聚。
但这一次,诸葛亮麾下人才济济,后方稳固,粮草充足。
而司马懿也等来了曹叡的旨意: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诸葛亮突破渭水。否则提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