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鬼王爷 > 第49章 将门虎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郁岚璎珞走后的十日内,营中主力又出兵过一次,奉命到芦苇从丛中伏击饮马的乌军,但文莺并未被指派随军出营。

众人猜想,应是被那张茂刻意压制,毕竟文莺属于张屯长麾下,直接受张屯长节制。张屯长随主力出征,文莺却被留守军营。

众人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张小勺建议文莺去刘文达那里控诉此事,文莺笑笑拒绝了,只称时候未到。

文莺闲来无事,便和魏冉一起操练士 卒。整个军营留守仅有三百人,唯独文莺此队,还在坚持操练。

而其余士卒,吹牛划拳,无所事事,看向文莺便多有嘲讽之意,文莺也不介意,依然我行我素。

半月之后,营中传来好消息,公孙老将军与乌人主力对峙期间,派遣自己的爱孙公孙衍率精骑夜袭了乌人大营。

公孙衍不负众望,一举烧了乌人大营,乌人随军带的牲口草料灰飞烟灭,众多战马受惊,军营大乱,被斩和自相踩踏而死的乌军足有四千,伤者更多。

且在混战中斩杀了东原王麾下一名万夫长,令乌人丧胆,士气大跌。公孙衍声名大震。

此战,大大鼓舞了军队士气,给东线溃败的阴影带来一缕光明。

随后,此胜便衍生了一串连锁反应。

先是乌人失了粮草,无奈加快了四散掠夺就食的次数。再加上西疆坚壁清野的策略,乌人能抢到的东西对于整支大军来说,捉襟见肘,大城又不敢强攻,乌人的主动便逐渐转为被动。

此时的草木,虽已渐黄,但长的茂密高大,公孙擎便在水草丰美的地区布置伏兵,成功伏击了不少前来饮马的乌人。

乌人南侵近两月,前后折损六千多,粮草枯竭,眼看着便要撑不住了。甚至出现部落与部落之间相互抢夺物资的事件,东原王及时镇压,才控制住局面。

公孙擎便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派出荧惑军前来追击,扩大战果。毕竟自己的骑兵太少了。

张太后眼看东疆一片糜烂,西疆却捷报连连,又急需挽回威严,便一口答应了。朝廷此时虽说困难重重,亦咬着牙调出一万五千荧惑骑军派往西疆。

西疆虽说军事优势在逐步扩大,经济却面临崩溃。

坚壁清野大大降低了军事与人口上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但整个西疆,城与城之间不流通,需要的东西进不来,产出的东西出不去,光靠本城流通,远远不够。

多数百姓弃了田地牧场去大城避难。各种粮食物资遭到掠夺与毁坏。

地荒了不说,大城之内,难民拥挤,处处是屎尿,乌烟瘴气,臭气熏天。临时搭建的难民营与茅厕远远跟不上难民增长的数量。

近两月战争带来的摧残与破坏,西疆也急需停战休养。

故此,公孙擎希望都城方向尽力相助,尽快赶走南侵乌人。

公孙衍此胜,也是西疆战场的转折点。

朝廷欲借此事鼓励整个天曌士气,又欲借此事进一步笼络公孙擎,便重赏了其孙公孙衍,官升两级,直接由军司马升为了校尉,又赏赐了不少金银。

此战,公孙衍一战名扬天曌,年仅二十便官居校尉,官居五品,成为了今朝最年轻的实权校尉。

天曌武人的地位从这一刻起,开始逐渐上升。

没过几日,因粮草不足,乌人士气进一步下跌,公孙擎亲率精锐骑兵打了一场突袭战,斩敌一千。

不久,朝廷的荧惑军也到了,两军会合,左右夹击,将乌人主力打成两段。

再次斩杀三千乌人,如此,乌军士气低靡,东原王无法维持军队,无奈撤军归还。

西疆之战,前后持续两月有多,天曌折损士卒一万五千余,无辜百姓四万余,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立冬后,天气转冷。乌人大汗思虑良久,此时大规模出兵已非出兵良机。又听说东疆的幽人已不再推进,进入休养时期。便放弃了再次增兵的想法。

天曌朝廷,全面停战,终于有了喘息的时日,文莺亦随军归了芜县。

而张太后,本就年老体弱,屡次遭受亲人不幸的打击,再加上万重山一般的压力,在此战胜利后,稍一放松,彻底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