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鬼王爷 > 第68章 枢州难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船队沿着近海归国,无聊的海上生活逐渐结束,船队从璇州入海口进入天曌,逆流而上。而此番抓捕的两俘虏自然带回天曌都城,对朝廷也好有个交代。

船队此次出航的水军将士阵亡二十多人,伤者三十余,沉没五艘战船,四艘严重受损。

而云麓的货物损失近半,沉入大海,所幸较为重要的云麓弓仅损失二十余把。

船队在风铃渡靠岸,众人上岸后各自忙碌,伍昇垂着脑袋,自去武曲院交差领罚。

文莺与魏冉随即来到都城,早早向叶府递上拜帖,休息一日后,便去叶府拜访,黄虎帮追杀之事与武曲院魏院侍之言令二人颇为疑惑,此番经过都城自然要去寻叶可近解惑。

二人从街上买了些好酒,进了叶府,叶可近早已在堂中等候,二人受宠若惊,忙躬身施礼。

双方寒暄后,二人把近一段时间的事情大概向叶可近诉说了一遍。

叶可近忽而皱眉忽而叹息,极其耐心着为二人解惑。把朝廷形势,派系这些事情详细地说与二人。

二人惊得目瞪口呆,原来朝廷内部如此错综复杂,父亲是皇子一派,自己也随之被盖上了皇子派的烙印。

这是文莺一直不曾明了之事。自己的成长历程基本就是读书,习武,军中生活。从未接触过政治。

叶可近也解释了黄虎帮追杀之事应是越王派所为,乃是斩草除根之意,自己亦会暗中帮助二人调查此事。

而武曲院魏院侍之言,此人算是中间派,与文莺之父也无交情,许是此人看不惯朝廷处理文天枢之事,故此顺手点拨二人一二。

如今武曲院院丞已换人,换成了越王一派的官员,但院侍却是中立派,执掌此位八九年,亦是名门望族。一时间也无人能撼动其位。

且此人又是武曲高官,自己父亲的履历自然了然于胸,父亲的人脉威望也很了解。

但就算如此,文莺亦十分感激,水军的人脉对自己将来复仇之事,绝对是一大助力。

而叶可近建议自己黄虎帮的事暂且一放,如今重要之事还是磨炼自身,多挣军功,来年开春,战争很有可能再次打响,立功的机会甚多,强大自身才是正事。

如今朝廷无论任何派系亦知云麓十分看重于你,故此越王派也好,太后派也罢,暂时不好动你,黄虎帮更不敢动你,大可放心地去立功升官。

东方暂时还不能去,璇州的状况也很不好,士气低落。军队素质比起以前的枢州军差了一大截。且越王派正在尝试插手璇州军队,并不适合文莺回去。报仇之事以后再说。

言罢,文莺二人放下心来,甚至从内心还感激了那夺功的张司马,真乃因祸得福。

双方分别后,文莺又去武曲交差,亦拜访了魏院侍。

文莺真诚感谢了魏院侍点拨之意,魏院侍只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并未与文莺过多亲近。文莺随后施礼告别。

都城的派系斗争与权贵满地走的现象令文莺异常不适,故此公事已了,文莺便打算立刻归返西疆。

而伍昇亦并未受到什么处罚,朝廷的注意力都在抢占各处职位上,对于阵亡一些士卒,丢了些货物而言,简直不值一提。

那两名俘虏亦未被受到什么重视,两人只知一些皮毛的消息,对于那神秘的叛国紫袍者是何人毫不知情,随后公开处决了事。

休息一日后,文莺与众人再次踏上漫漫长路,开拔归返西疆,文莺苦笑一声,心中暗想,自己真乃奔波劳碌的命啊。

众人出公差,自可征用驿站马匹,前往西方的水路是逆流,故此还是陆路较为合适。于是,众人翻身上马,一路西行。

这一路行进,无论是路过县城、村庄、还是郊外,时不时会看见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难民。

或是乞讨,或是被一队壮汉赶着,不知去往何方,甚至有些干瘪的尸体倒在路旁,身上并未有任何伤口,应是活活饿死,而身上的衣服、鞋子竟也被剥了个干净。

众人纷纷觉得奇怪,这种现象在天曌并非稀奇之事,朝廷再富足,依然有数不尽的穷苦百姓。

而此番路上,这种景象接连瞧见不少。这还是在权州境内,天子脚下。其余州县,可能更甚。

此时,众人走到权州与衡州的边界处,一队壮汉押送着大概二十位鹑衣鹄面的百姓向西方走着,百姓皆被捆成一竖排,皆是青年男女与孩童,唯独没有老人。

文莺众人骑着马,纷纷同情着看向这些百姓,那队壮汉见有人观望,本欲大声呵斥,一见是军服,又配有兵刃。这才作罢。

此时,队伍中一男子忽然大喊:“少将军!少将军!救命啊!”

文莺一惊,只有天枢城之人才会唤自己少将军。

文莺问道:“你是何人?”

那男子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跪地向文莺跪行几步,直到被绳索扯住这才作罢。

“小人是天枢百姓,有幸见过少将军!”那男子急着叫道。

文莺一惊,自己虽无印象,但此人一口浓重的枢州口音,应是属实。

随后文莺下马,赶忙扶起这男子,正要问话,一旁一满脸大胡子的壮汉朝文莺走来。

“这位小军爷,小的们奉令行事,还请小军爷行个方便,通融通融。”说罢,从怀中摸出几块碎银,递给文莺。

文莺并未伸手,语气开始变冷,“此队百姓所犯何罪?你等要押往何处?”

那大胡子壮汉见文莺不识抬举,收回手中银两,又仔细打量了下文莺穿着,一见只是普通士卒之衣,并非高官,放下心来昂起下巴,“你小子是何人?在此多管闲事?”

气氛瞬间凝固,冲突一触即发。